
獲悉檳州大會堂 ( Dewan Sri Pinang ) ,有個 “ 檳城渡輪攝影作品和繪畫展 ”, 就提起勁去參觀。
怎麽大會堂連一張展示海報也沒有;繞了一大圈,才找到入口處。


這個展覽,除了三艘完美的渡輪模型,是唯一的實體展品,其餘是以寫實的繪畫和拍攝照片方式,將各個時代的渡輪,圖文并茂展出。



對於欣賞這類攝影作品,和繪畫創作藝術,老頭是門外漢,純粹是進來看熱鬧。用手機隨意拍下照片,效果不是很好。
這幅長卷,描繪人群種種百態,展現的是在渡輪碼頭,各式各樣的船客,有不同表情神態,不一樣的身體語言,做不同的事。
五張精簡的海報圖表,按新船加入營運的時間順序,讓人了解檳城渡輪, 歷年來的變化和進展。





根據圖文的資料告訴我們,檳榔嶼開埠先賢的第二代,閩南僑領柯孟淇 ( Quah Beng Kee )(註 1),於1893/1894年開始檳威渡輪載人及載貨服務, 不過空間有限。

1924年檳城海港局由柯孟淇手中,接管渡輪港口和服務。
並於1925年,從新加坡購入蒸汽渡輪 Seberang號,
1929年,繼而從新加坡增購兩艘新渡輪,Tanjong 號和 Kulim 號。
1938年更大船體的 Bagan 號取代了Seberang號。
二戰期間,就在日本皇軍穿越吉打州時,爲了防止落入日軍手中,政府做出了戰略決定,在檳城海域鑿沉 Kulim 號。而發動機已經損壞的 Tanjong 號, 則在同一地區被炮火擊沉。
相對較新和體積較大的 Bagan 號, 英軍用它將撤離人員運送到新加坡。 不幸的是,Bagan 號被日軍佔領, 並轉用來支持印尼蘇門答臘的軍力。

1946 戰後,海港局把四艘英軍登陸艇,改造成過海渡輪, Senangin號 , Lidah 號, Talang 號和Tenggiri 號, 與重囘檳城的Bagan號, 一起為日益增長的兩岸, 提供公共交通服務。



1956年檳城海港局成立, 並,展開現代化渡輪服務計劃, 黃色將是渡輪傳統顔色。
1957年新添, 由新加坡 Tanjong Pagar Dockyard 建造的
Pulau Pinang 號,IMO 5286922 (註 2)
.jpg)
船長 / Length Overall 縮寫為 LOA: 40 m / 米,
船寬 / Breadth: 10 m / 米,
注冊縂噸 / Gross Register Tonnage, 縮寫為GRT:657 Tons / 噸。
載重噸位 / Deadweight Tonnage, 縮寫為DWT:157 Tons / 噸。
現今被賣給了印尼的船主 PT. Pewete, 重新命名為 Aeng Mas。
1959年加入的四艘新渡輪,全由香港財利船廠建造.

Pulau Aman, IMO 5286831 ,
船長 : 48 米 / 船寬 : 10 米
注冊縂噸: 332 噸 / 載重噸位: 139 噸

Pulau Langkawi 號,IMO 5286867,
船長 : 48 米 / 船寬 : 10 米
注冊縂噸: 332 噸 / 載重噸位: 139 噸
Pulau Tioman 號,IMO 5287017
船長 : 48 米 / 船寬 : 10 米
注冊縂噸: 332 噸 / 載重噸位: 139 噸
Pulau Pangkor 號, IMO 5286893
船長 : 48 米 / 船寬 : 10 米
注冊縂噸: 332 噸 / 載重噸位: 139 噸。
被賣到印尼,重新命名為 Bahari Nusantara。
1965年交由 Syarikat Perkapalan, Petaling, Malaysia 建造的
Pulau Lumut 號, IMO 6422913。 ( 圖35 )
船長 : 49 米 / 船寬 : 10 米
注冊縂噸 : 332 噸 / 載重噸位 : 139 噸
1971年,
Pulau Labuan 號, IMO 7038408 和
Pulau Redang 號 IMO 7030470,
仍然交給香港財利船廠建造,兩艘同一樣的船體設計
船長 : 49 米 / 船寬 : 10 米
注冊縂噸 : 334 噸 / 載重噸位 : 139 噸
1975 年
Pulau Undan 號 IMO 7343724
Pulau Rawa 號 IMO 7343736
Pulau Talang-Talang 號7343748
香港財利船廠建造,這三艘渡輪,擁有相同的結構及設備
船長 : 52 米 / 船寬 : 11 米
注冊縂噸 : 453 噸 / 載重噸位 : 262 噸
1980年
以下三艘構造大同小異的渡輪,都由 Malaysia Marine & Heavy Engineering , Pasir Gudang, Malaysia 建造。
Pulau Rimau 號 IMO 7911076
船長 : 56 米 / 船寬 : 11 米
注冊縂噸 : 486 噸 / 載重噸位 : 100 噸
它在維修期間不知何故,導致被終止服務,爾後被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公司購買,用作浮動餐廳。沿着皇后灣廣場和木蔻山之間的海域,可以看到這艘渡輪。
1981年
Pulau Kapas 號 IMO 8101082
Pulau Angsa 號 IMO 8010491
由Malaysia Marine & Heavy Engineering , Pasir Gudang, Malaysia 建造
船長 : 56 米 / 船寬 : 11 米
注冊縂噸 : 1647 噸 / 載重噸位 : 440 噸


2002年, Boustead Naval Shipyard, Lumut 承造具有相同結構的兩艘。
Pulau Pinang 號 IMO 9275244
Pulau Payar 號 IMO 9254393
船長 : 56 米 / 船寬 : 11 米
注冊縂噸 : 1647 噸 / 載重噸位 : 440 噸

2020年,兩岸只剩下 Pulau Angsa, 唯一仍在運作的車輛渡輪。港務局 / Penang Port Commission 於是向 Langkawi Ferry Service 租用兩艘快速渡輪,取代停頓的舊渡輪。
Kenangan 2 號,IMO 8958772
船長 : 32 米 / 船寬 : 6 米
注冊縂噸 : 135 噸 / 載重噸位 : 44 噸
由 Bahari Fibrindo, Tanjung Pinang, Indonesia 在 1999年建造。

Kenangan 3 號,IMO 8958784
船長 : 33.8 米 / 船寬 : 6 米
注冊縂噸 : 156 噸 / 載重噸位 : 44 噸
由 Palindo Marine, Tanjung Pinang, Indonesia 在 1999年建造。
承載着兩岸居民渡海的渡輪服務, 在兩條連接檳島與威省的大橋通車後,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更糟的,渡輪的設備和服務態度,越來越不盡人意, 甚至倒退。所以今天,尤其是擁有車輛代步的“ 檳榔人 ”,似乎就很少乘渡輪過海了。
直到今年8月,由Haiphong Shipyard, Vietnam 在 2023年建造的四艘全新渡輪,投入服務,大家才開始對渡輪,注意起來。
2023年
Teluk Bahang 號 IMO 9977610
船長 : 35 米 / 船寬 : 8 米
注冊縂噸 : 288 噸 / 載重噸位 : 194 噸

Teluk Kampi 號 IMO 9977634
船長 : 70 米 / 船寬 : 16 米
注冊縂噸 : 238 噸 / 載重噸位 : 150 噸
Teluk Duyung 號 IMO 9977646
船長 : 35 米 / 船寬 : 8 米
注冊縂噸 : 288 噸 / 載重噸位 : 194 噸

Teluk Kumbar 號 IMO 9977622
船長 : 35 米 / 船寬 : 8 米
注冊縂噸 : 288 噸 / 載重噸位 : 194 噸
130 多年來,不斷有新船取代舊輪,由此統計起來, 包括早期的搖籃般的舢板,駁船,和小型蒸汽船(俗稱火船仔)等等,不會少過四十艘。就後續比較現代化的三十多艘中,你會記得,在哪一艘退役的老渡輪,留下足跡 ?
特此聲明:渡輪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創者所有,若有侵犯到版權利益,請速告知,當即給予刪除。
(註 1) 柯孟淇的父親 Quah Joo Moye柯汝梅,原籍福建同安人,早年移居南洋。網上有將 Quah Beng Kee 的中文跟英文諧音,翻譯為柯明淇。但是鎸刻在柯汝梅墓碑的名字是八男孟淇。瑞鵲堂柯氏公司職員表列出的名字也是柯孟淇。

柯孟淇 1872年2月10日 年出生於檳城。在檳城 Penang Free School 接受教育,凴着嫺熟英語,再到印度加爾各答的 Roberts' College 深造。
他娶了印尼蘇門答臘德里華人甲必丹 / The Chinese Kapitan of Deli, Sumatra 周珠林 / Chew Choo Im 的女兒為妻。柯明淇有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在威省北部和霹靂州北部, 擁有大片椰子園。
柯孟淇 (Quah Beng Kee) 被任命為太平紳士 JP,並於 1923 年榮獲大英帝國 OBE 勳章。他的家庭住所,位於檳城 95 Bishop Street, Penang,而他命名為 Castledale 的避暑別墅, 則坐落在威省.

1893年,他與兄弟,Beng Hong、Beng Hoe 和 Beng Kang 合創 Beng Brothers Co. / 孟兄弟公司 ,於Beach Street, Penang , 經營船務生意。
1897年,柯孟淇買下兄弟的公司,成立自己的 Guan Lee Hin Steamship Company / 源利興火船公司。隨後轉變為東方船務有限公司, 提供在檳城和新加坡的海事物流服務,成為英屬馬來亞最成功的輪船公司之一。
除此他還擔任其他幾家大公司的董事,包括Taik Lee Yuan & Co / 德利源公司. 和 Graham & Co. Ltd.。進而牛汝莪 / Glugor, 及雙溪蒙里 / Sungai Nibong 等地,擴展他的業務,並擁有大片椰園,出口椰乾。他也涉足大型鋼鐵廠,稱為檳城鑄造廠 the Penang Foundry。
柯孟淇在檳城華人福利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擔任1925年5月擔任檳城港務局總經理。華人參事局參事、檳州中華總商會發起人之一,喬治市市政專員等職務,並在多個社團中擔任重要職務。他於 1952 年 11 月 13 日去世。
(註 2)凴國際海事組織 /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頒發給渡輪的唯一識別號碼,例如 Pulau Pinang : IMO 9275244,就可查出船體結構,國際船級 / Classification,船東/渡輪合法持有人,造船廠,船舶下水日等等資訊。
部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