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1, 2024

檳城製造的肥皂

 

前言:先來搞清日談閑話的肥皂  香皂 。兩者本質上沒有大的區別,製作方法都一樣。最早歷史上是先有肥皂的,主要功能是去污, 一大用途是洗衣服。隨着社會的進步,在肥皂的本質上, 添加了香精成分,多樣形狀和顔色,注重殺菌護膚的功能,演變成了今天的香皂。 

在馬來人菜店嫲(雜貨店) 見到南順勞工牌黃色長條狀肥皂。回想當年媽媽在菜店嫲,買回來的約一尺長,兩寸四方形柱子造型的哥士治肥皂, 切成十小塊就是我們每天洗衣/冲涼必備的肥皂。 

肥皂/香皂,本地俗稱之sabun是我們日常必其銷數之大, 幾於無處不用。然而其最初發明,以及輸入馬來亞各地之銷場,起始乃由歐洲人。 

上世紀60年代前,老檳城的工業產品,製作工事比較複雜而完善的要算是肥皂。純以手工業製作, 輸出量最多的也是肥皂。而從事肥皂製造業的商家,以華裔居多。 

檳城出口的肥皂, 銷途遠至中國,香港,仰光, 蘇門答島, 以及北馬各地, 外銷則以香港和仰光為最多。 

檳城若干肥皂工場所製成的各種肥皂, 以五彩皂質地最佳, 凝結力强, 久藏不變,甚爲家庭婦女所樂用香港, 仰光之能以暢銷, 或即為此。 

當年檳城大小肥皂工場三十餘所, 規模較大,出口及本地銷量較多的有鴻美,聯商,新業等十餘家 在香港,仰光銷路較暢的品牌,KK及鎖匙等 

據政府統計, 檳城十五家較具規模的肥皂工厰。每月製造肥皂達一萬餘箱, 每月售出也有同等數量。 

製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蘇打和椰油或棕油, 在蘇打價雖稍低跌,椰油棕油和其他所需的原料,卻反而漲價成本未能減輕,造成市場競爭甚烈,非貨真價實不能立足。 

經營肥皂業者多爲福建人,打鐵街王鴻美的鴻美肥皂厰, 新業肥皂製造厰為大規模。 

兹將上世紀60年代,為知名的肥皂製造商名稱,場址及出品標嘜列下: 

聯商-海墘新路 -鎖匙飛牌,戒指

新業-海墘新路-KK,金錢,飛機,No.1

鴻美-打鐵街-三個二,榴蓮

振利-中街-三個五,三個四

民生-油較路-剪刀,大山

仁愛-港仔墘-金魚,三個八

萬裕棧-灣頭仔 -金葉,目標

駱長興-二條路 -鐡槌

榮美-二條路-ABC

榮利-雙溪檳榔 -金杯

慶和-過港仔直街-三個P 

不過後期隨着歐美等國的著名品牌,如Lux Palmolive YardleyJohnson Camay  Dettol 皂大量入口,和尤甚的,來馬創設大規模之皂厰肥皂/香皂現代化生產之發展與變革,讓本嶼傳統民間手工藝工厰,面臨巨大威脅。 

蓋因檳城肥皂工厰,現代化設備欠佳,一部分為家庭工業,其實際生產能力和量產自然較英荷大廠爲高。 

以由英國運來的英製哥士治肥皂,雖原料中之棕油椰油, 由星馬輸英, 亦須納進出口稅和運費,尚可較檳城本地肥皂廉售。 由此可窺出, 檳城同等品質的肥皂製品,成本已較英貨爲高。 

隨着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 入口肥皂搶進市場,本地銷路呈滯, 再加於手工藝人也在逐年減少,所有三五十年以上的老工場,都逐漸走向衰落。

 

時至今日,這些老檳城肥皂工業,隨之成爲歷史,多數老字號已在人們的記憶中被遺忘了; 只有榮美肥皂厰1937,始終對“ 二條路”的發祥地,還是不離不棄,經歷悠久滄桑,依然屹立不倒 。 

今天觀察大小超市或便利店的貨架,除了琳琅滿目的淋浴露,洗髮水,洗衣劑,仍然也擺放着各大品牌的皂。不過,傳統檳城製造的黃色長條狀哥士治肥皂,實屬罕見

Monday, January 29, 2024

華玲-雜錄

小橋流水閑村落, 醉極臥雲覽山河。

前言:

隨同回馬(已移居加拿大)的老同學,去華玲探親訪友, 順便走馬看花遊華玲小鎮。

世界地圖上看不到的華玲 / Baling小鎮,曾經是轟動一時,國際聞名的山城。這段歷史,在年輕一代的歷史課本,被草草帶過,或許完全沒有聽過。 

1955 12 28 日至29 日,史稱 華玲和談 ,就在華玲英文學校(現為Sekolah Kebangsaan Tunku Putra)舉行,旨在結束馬來亞緊急狀態。 

馬來亞政府代表包括東姑阿都拉曼,敦陳禎祿, 和大衛馬紹爾。馬來亞共產黨(簡稱馬共)代表包括陳平,陳田和阿都拉昔.邁丁。 

然而,談判會議中,馬共方面表示不會放棄政治理想,並要求政府承認馬共合法地位, 但是政府代表卻不接受,兩天的和談會議 宣告失敗。 

會議曲終人散後,馬共代表陳平等人,被載到仁丹 Gunung Paku 森林邊緣,即消失在莽莽林海之中。回到勿洞森林大本營,繼續進行武裝鬥爭。 

直至1989年, 馬共與馬來西亞,泰國政府簽署合艾和平協議,走出森林,才正式結束武裝鬥爭。 

回顧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老一輩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人民所遭受的悲傷和痛苦及一個傳奇的故事。 

華玲-雜錄 

取道居林大道, 由威省 Seberang Jaya至華玲,經過居林高科技工業園區,驅車大約一個半小時路程。 即到華玲小鎮。

 

一面靠近泰南, 一面接近上霹靂的高烏。清澈的河水,涓涓細流,為華玲 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華玲縣雖然是一個縣, 在開埠時,老市區建在山脚邊,商店不多,只有兩條單邊街,分成V字型。隨着經濟發展,華玲市鎮的範圍,不斷地擴大,周邊的新市鎮也跟着興起。個人評語,搭建高架的遮陽避雨涼棚,老實説, 似有嚴重影響和破壞建築及街道的市貌。 

 

來到華玲市鎮,當然要看看Sekolah Kebangsaan Tunku Putra,這間擁有在馬來西亞歷史佔有重要地位的學校, 已被列爲馬來西亞文化遺產。


校園一區,特別佈置作爲 華玲和談陳列室Galeri Rundingan Baling / Baling Talks Gallery ), 展示一系列與馬來亞共產黨 (MCP) 馬來種族解放軍 (MRLA) 馬來亞及英殖民政府, 和馬共領導人之間的談判有關的紀念品,讓遊人了解和談會議的歷程和重要轉折點。

 

雖然華玲縣内也有不少山林,陳平卻是取道仁丹 1 Gunung Paku 山徑赴會。

據傳馬共在位於華玲與泰國接壤的烏魯慕達森林 / Ulu Muda Forest,曾經挖掘一條類似於泰南勿洞Piyamit Tunnel 2 的地道 路綫直達泰國邊境。目前地道的地點,由吉打林業局管理。多年前,有吉打州議員提議修復地道,做爲旅遊景點。 不過,考慮到修復的高成本,建議不了了之。

 

海拔546米的華玲山 3 ,是區内一座石灰岩山。山道起點的入口,位於停車場的盡頭。順着指示牌和燈標的引導,往上走即行了。數年前老同學爬山隊攀登過華玲山,在山頂欣賞雲層覆蓋山體的壯麗景色, 確實個難忘的體驗 。今天華玲山依然是登山客的首選。 

 

Sireh Cave這個洞穴,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 曾被馬共用作藏身之處。

 

入口處至洞穴,是一段崎嶇的碎石子山路。有鑒於此,華玲縣府嚴格規定,登山客必須在指定地點,改乘管理層提供的四輪驅動車進山。 

好像砂勞越美里尼亞洞,洞穴裏發現的陶器碎片,食物殘渣, 動物骨頭到貝類的考古材料, 被認爲是新石器和鐵器時代,最早的人類聚落地之一。 本地考古學家, 一直在堅持咬定馬來亞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時代 )。它一系列迷人的岩層,其奇特構造的自然地質景觀,令人驚嘆, 非常值得一去。


Masjid Radzwaniah Pekan Baling 從最初非常簡單樸素的建築,經歷多次擴建,20198月完工的最新,擁有穹頂覆蓋的主體祈禱大廳,地板上面鋪着厚厚的地毯。外貌增加一個伊斯蘭建築傳統的大圓頂, 和全新風格的宣禮塔,目前已成爲一座龐大的清真寺。 

 

原本位於清真寺前的華玲地標鐘樓,現在被收進清真寺新建的圍墻圈成的院落裏。這個爲紀念1957年馬來亞從英國脫離獨立,由各方富商巨賈和前首已故東姑阿都拉曼代表政府出資25000元合捐建的鐘樓。由東姑阿都拉曼 1957 8 21 立下基石, 1959 5 25日當時的吉大蘇丹主持開幕。在早期市區沒有高樓建築時,算是當時華玲最高的建築物了,今天鐘樓的高度, 已被清真寺的宣禮塔超越了。但是,時鐘至今仍在運作

 

華人信徒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和大伯公,印度人的Sri Subramaniar DevasthanamTemple 神明廟宇都依山而建。 

 

規模比較大的暹樾,Wat Prakthat Palelai Baling 建於1910 年代。  Palelai 這個名字,源自佛陀隱居Parileyyaka 森林尋求孤獨的情景。因此,Palelai象徵着靜修與和平的地方。 

據聞,相距禪修/靜坐中心不遠,還有一間 Wat Pharathat 占地不大,是位於一個傳統泰族村落社區河邊的小暹樾 / 寺廟。生前的暹裔主持,是一名天生黑色舌頭,信徒稱之黑舌和尚。據傳有超乎一般尋常人的力量。神通諸天善神,精靈鬼神。與人言吉凶, 頗爲應驗,法力高强,常替人做各種法術及降術。死後其金身被供奉在樾 / Wat内供人膜拜。 我們沿着GPS/WAZE提供的路綫,卻遍尋不得,唯有放棄探訪。

華玲還有很多值得游覽觀看的景點。不過,由於需要處理其他迫切事務,只能改日再來吧!

1 :仁丹: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15/04/klian-intan.html 

2 :勿洞Piyamit Tunnel /地道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3/08/blog-post_13.html

3 : 華玲山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ngsinfook&set=a.10155576498203088

Friday, January 19, 2024

峇都烏蠻占美清真寺

前言:

從記敘檳榔嶼的進化史, 一直以來,我們都接納檳榔嶼,是由英國撒克遜族人,萊特氏 ( Francis Light ) 從1786年開闢的。 此外,全檳最古老的清真寺(以前稱囘教堂), 一為建於 1801年的吉寧甲必丹囘教堂 / Masjid Kapitan Keling 另一為1808年建起的打石街清真寺 /  Masjid Melayu Lebuh Acheh.  

歷史給我們留下許多謎題和爭議, 也正是因爲這些,歷史才變得更加有趣和耐人尋味。

 

接下來,我們就以客觀的思維去訪,被視為全檳最古老的峇都烏蠻占美清真寺 / Masjid Jamek Batu Uban

 

先參閲石碑刻文記錄 以了解清真寺的歷史。

 

據史記,歸順於紅旗的峇都蠻占美清真寺馬來黨員,在1867年檳榔嶼十天大暴動期間,曾參與建德堂(大伯公會)對抗義興聯合的白旗黨。

二戰時期,峇都蠻占美清真寺, 曾被徵做儲存武器和非清真食物。不過不久,當宗教司向日軍抗議,指揮官竟然將管理權歸還清真寺。

1980年祈禱空間擴大,以容納更多信徒。

峇都烏蠻占美清真寺 

沒有我們熟悉的大洋葱頭圓頂的構建,沒有一般清真寺的宏偉磅礴,主要建築形式,還僅僅是一間簡單的方形平屋。

 

倒是後院,一支高聳細長, 外墻的伊斯蘭幾何圖案,從粉紅色的鏤空花磚,提供了自然通風性的宣禮塔。金色洋葱頭,頂着星月標誌,在光綫下,展出伊斯蘭柱式建築的宗教藝術。

平屋入口處有個供穆斯林洗滌手脚和臉之用的蓄水池

 

主屋側邊空地,以墻壁圍繞屋頂為防鏽,防水和防熱反射性能的金屬面板 地面則鋪地磚。獨特之處,保留一口年逾三百的水井。

 

話説峇都蠻占美清真寺原始位置,以前是在海邊,(林蒼祐大道是填土地)儘管水井就開在海邊,井内溢出的是淡水,完全沒有海水的味道。據傳井中的水, 具有治療輕微疾病的能力 

主體禮拜堂門前突出的庭院,為有蓋敞開式門廊。屋頂全靠木柱子支撐,平面簡單。故這個典型的外殿,柱列雖多,但無壓抑密實的感覺,展現空間寬大。柱身油漆赭色一致,風格簡潔。原木板塊地面,與木柱子搭配,美觀自然

 

進到主體禮拜堂,才知道去年(2023主體禮拜堂進行一次大修繕舊墻油漆更新藍色,和更換新地毯。雖然歷盡兩百多年的整修,原建的四根主要支撐屋頂的柱子,依然原封不動的被保留住。

凹壁是讓穆斯林能向着正確的方向做禮拜。旁邊狹窄的階梯,是宗教司宣教的位置。


這座清真寺, 由外至内,簡約優美,兼具有地區價值的歷史,值得一睹。

 

位於N-Park condominium隔壁的清真寺,面積狹小,包括峇都烏蠻開闢人後代, Nakhoda Intan和其家人墳墓的墳場,及車位有限的停車場。

 

儘管峇都烏蠻週邊地區得到快速發展,清真寺至今仍屹立不倒, 可見峇都烏蠻清真寺, 在檳城和馬來人中具有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