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5, 2023

邮筒的前世今生 - 第一篇︱红红邮筒 幽吐孤寂

 

轉摘自 中國報北馬版,陈伟光原創文章

https://penang.chinapress.com.my/20231125/%E9%82%AE%E7%AD%92%E7%9A%84%E5%89%8D%E4%B8%96%E4%BB%8A%E7%94%9F%EF%B8%B1%E7%BA%A2%E7%BA%A2%E9%82%AE%E7%AD%92-%E5%B9%BD%E5%90%90%E5%AD%A4%E5%AF%82/

邮筒的前世今生 - 第一篇︱红红邮筒 幽吐孤寂

20231125  

英式红色邮筒经历七朝英国君主的年代,是一个拥有171年历史的古迹,作为早期的英国殖民地,这些从英国进口的圆柱形邮筒曾经遍布马来西亚大街小巷,可惜随着网络通讯取代书信来往,邮筒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没有人留意到街边藏着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

英国目前最早的路边邮筒,属於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产物。

矗立在槟岛亚依淡邮政局前面的英国进口圆柱形红色邮筒,是目前槟城仅存的9个之一,罕见的还在使用。(陈伟光摄影)

邮政改革开启信息新时代

英国人Rowland Hill爵士不但是邮票发明者,大英帝国政府也根据他的建议,在1840年推行统一邮资制度,让国人用便士的邮票就可以把信件寄送到国内任何地方,加速信息的流通,其影响堪比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 

在这之前,英国皇家邮政机构只传官方文件,民间书信来往仅能托人代劳,而且费用相当高昂,整个社会处於信息封闭的环境,人们对外的联系十分受限。随着1840年的邮政改革,书信传递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很快就改变寄信丶派信丶收信的传统方式,从而催生邮政局丶邮差丶邮筒等等新事物。

英国邮筒共有三种款式:灯箱式丶嵌墙式和圆柱式。

早期的人们寄信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把写好的信件交到一个固定的收集地点(通常是旅馆),或者是等待邮递员前来。这些人穿着制服,每次来到街上就会摇响手上的铃铛,沿街收集人们要寄出的信件,所以这些传递员也被称为Bellman。这两种方式後来演变成邮政局和邮差,不过那时候的英国还没有邮筒的出现。

拿着铃铛在街上收集信件的Bellman是现代邮差的前身。

最早诞生的英国邮筒

英国邮筒的诞生比邮票晚了12年,这要归功当时在邮政局任职测量员的小说家Anthony Trollope。他的工作性质让他有机会出国考察,他留意到法国和比利时的路边,都有收集邮件的信箱,於是回国後便建议效法。 

18521123日这一天,四个铁铸的红色柱形邮筒首先在位於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Jersey实验性使用,翌年推广至附近的根西岛Guernsey,这两个岛屿都是英国皇家属地。这次的实验取得成功後,红色邮筒便从1853年开始在大英帝国的国土上设置,人们寄信变得更加方便。

早期的英国邮筒一度被漆成绿色,後来因为不明显而重新使用耀眼的红色。

早期的邮筒并没有指定的规格,设计因地区而异,所以会出现圆柱形丶六角形丶八角形丶凹糟柱等不同形状,没有标准颜色,收信的狭缝口是垂直的,直到1857年才改为水平狭缝,并加上防雨水进入的设计。

到了1859年,所有邮筒的颜色被统一成绿色,不过由於绿色本身并不明显,经过民众反对後,最终在1874年改为耀眼的红色,一直沿用到现代。当时的政府花了十年时间才把全国的邮筒重新漆回红色,与红色巴士和红色电话亭一起成为英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像征。 

红色邮筒演变171

红色邮筒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产物,她从1837年登基至1901年去世,这个时期铸造的都是现存最早的邮筒,其中以J W Penfold设计的款式最为普遍,它在1866年推出后不断改善,到了1879年才演变成如今的雏形。

人们发现圆柱形邮筒比六角形更为实用,因为六角形的内部空间不够规格化,信件很容易被卡住,而圆柱形的内部设计让信件掉落得更流畅。在外观上,圆形的筒帽配搭圆柱形邮筒,筒身刻有英国王室的徽号,水平狭缝的收信口附有突出的盖子,下方是打开邮筒的门,黑色的底座刻有铸造商的名号。

Penfold邮筒是维多利亚时代最普遍使用的款式,同时也具备了现代邮筒的雏形。

红色邮筒经历7朝英国君主的年代,依序是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丶爱德华七世19011910丶乔治五世19101936丶爱德华八世1936丶乔治六世19361952丶伊丽莎白二世19522022丶以及去年才登基的查尔斯三世。

去年登基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徽号,被刻印在最新的红色邮筒上。

过去171年的岁月,让红色邮筒成为历史文物,除了在英国本土使用,也在其他英联邦国家留下历史印记,纽西兰甚至将之列为二级保护文物。它也曾经遍布马来西亚每一个城镇,不过如今所剩无几,留存最多的是槟城,其中槟岛有8个,威省有一个,我们下期再仔细介绍。

撰文:陈伟光
图:网络

Sunday, November 19, 2023

檳威渡輪的今昔

 

獲悉檳州大會堂 ( Dewan Sri Pinang )  ,有個 檳城渡輪攝影作品和繪畫展 , 就提起勁去參觀。 




怎麽大會堂連一張展示海報也沒有;繞了一大圈,才找到入口處。

這個展覽,除了三艘完美的渡輪模型,是唯一的實體展品,其餘是以寫實的繪畫和拍攝照片方式,將各個時代的渡輪,圖文并茂展出。

 

對於欣賞這類攝影作品,和繪畫創作藝術,老頭是門外漢,純粹是進來看熱鬧。用手機隨意拍下照片,效果不是很好。




這幅長卷,描繪人群種種百態,展現的是在渡輪碼頭,各式各樣的船客,有不同表情神態,不一樣的身體語言,做不同的事。







五張精簡的海報圖表,按新船加入營運的時間順序,讓人了解檳城渡輪, 歷年來的變化和進展。

 

根據圖文的資料告訴我們,檳榔嶼開埠先賢的第二代,閩南僑領柯孟淇 ( Quah Beng Kee (註 1,於1893/1894年開始檳威渡輪載人及載貨服務, 不過空間有限。

1924年檳城海港局由柯孟淇手中,接管渡輪港口和服務。

並於1925年,從新加坡購入蒸汽渡輪 Seberang號,

1929年,繼而從新加坡增購兩艘新渡輪,Tanjong 號和 Kulim  號。

1938年更大船體的 Bagan 號取代了Seberang號。 

二戰期間,就在日本皇軍穿越吉打州時,爲了防止落入日軍手中,政府做出了戰略決定,在檳城海域鑿沉  Kulim 號。而發動機已經損壞的 Tanjong 號, 則在同一地區被炮火擊沉。

相對較新和體積較大的 Bagan 號, 英軍用它將撤離人員運送到新加坡。 不幸的是,Bagan 號被日軍佔領, 並轉用來支持印尼蘇門答臘的軍力。

1946 戰後,海港局把四艘英軍登陸艇,改造成過海渡輪, Senangin , Lidah , Talang 號和Tenggiri 號, 與重囘檳城的Bagan號, 一起為日益增長的兩岸, 提供公共交通服務。

 

1956年檳城海港局成立, 並,展開現代化渡輪服務計劃, 黃色將是渡輪傳統顔色。

1957年新添, 由新加坡 Tanjong Pagar Dockyard 建造的

Pulau Pinang 號,IMO 5286922 (註 2

船長 / Length Overall  縮寫為 LOA: 40 m / 米,

船寬 / Breadth: 10 m / 米,

注冊縂噸 / Gross Register Tonnage 縮寫為GRT657 Tons / 噸。

載重噸位 / Deadweight Tonnage,  縮寫為DWT157 Tons / 噸。

現今被賣給了印尼的船主 PT. Pewete 重新命名為 Aeng Mas

1959年加入的四艘新渡輪,全由香港財利船廠建造

 

Pulau Aman, IMO 5286831 ,

船長 : 48 / 船寬 : 10 

注冊縂噸: 332 / 載重噸位: 139   

 

Pulau Langkawi IMO 5286867,

船長 : 48 / 船寬 : 10  

注冊縂噸: 332 / 載重噸位: 139    

 

Pulau Tioman  號,IMO 5287017  

船長 : 48  / 船寬 : 10 

注冊縂噸: 332  / 載重噸位: 139 

Pulau Pangkor   IMO  5286893

船長 : 48  / 船寬 : 10 

注冊縂噸: 332  / 載重噸位: 139 噸。    

被賣到印尼,重新命名為 Bahari Nusantara

1965年交由  Syarikat Perkapalan, Petaling, Malaysia 建造的

Pulau Lumut 號, IMO 6422913 35

船長 : 49  / 船寬 : 10 

注冊縂噸 : 332  / 載重噸位 : 139 


1971年,

Pulau Labuan 號, IMO 7038408

Pulau Redang IMO 7030470 

仍然交給香港財利船廠建造,兩艘同一樣的船體設計

船長 : 49  / 船寬 : 10 

注冊縂噸 : 334  / 載重噸位 : 139 



1975

Pulau Undan  IMO 7343724

Pulau Rawa  IMO 7343736

Pulau Talang-Talang 7343748

香港財利船廠建造,這三艘渡輪,擁有相同的結構及設備

船長 : 52  / 船寬 : 11 

注冊縂噸 : 453  / 載重噸位 : 262 

1980

以下三艘構造大同小異的渡輪,都由 Malaysia Marine & Heavy Engineering , Pasir Gudang, Malaysia 建造。

Pulau Rimau  IMO 7911076

船長 : 56  / 船寬 : 11

注冊縂噸 : 486 / 載重噸位 : 100 

它在維修期間不知何故,導致被終止服務,爾後被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公司購買,用作浮動餐廳。沿着皇后灣廣場和木蔻山之間的海域,可以看到這艘渡輪。


1981 

Pulau Kapas  IMO 8101082

Pulau Angsa  IMO 8010491

Malaysia Marine & Heavy Engineering , Pasir Gudang, Malaysia 建造

船長 : 56  / 船寬 : 11 

注冊縂噸 : 1647  / 載重噸位 : 440 

 

2002年, Boustead Naval ShipyardLumut  承造具有相同結構的兩艘。

Pulau Pinang  IMO 9275244

Pulau Payar  IMO 9254393

船長 : 56  / 船寬 : 11 

注冊縂噸 : 1647  / 載重噸位 : 440 

2020年,兩岸只剩下 Pulau Angsa 唯一仍在運作的車輛渡輪。港務局 / Penang Port Commission 於是向 Langkawi Ferry Service  租用兩艘快速渡輪,取代停頓的舊渡輪。

Kenangan 2 號,IMO 8958772

船長 : 32 / 船寬 : 6 

注冊縂噸 : 135  / 載重噸位 : 44 

由 Bahari FibrindoTanjung PinangIndonesia  1999年建造。

 

Kenangan 3 號,IMO 8958784

船長 : 33.8  / 船寬 : 6

注冊縂噸 : 156 / 載重噸位 : 44 

由 Palindo MarineTanjung PinangIndonesia  1999年建造。

承載着兩岸居民渡海的渡輪服務, 在兩條連接檳島與威省的大橋通車後,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更糟的,渡輪的設備和服務態度,越來越不盡人意, 甚至倒退。所以今天,尤其是擁有車輛代步的檳榔人 ,似乎就很少乘渡輪過海了。

直到今年8月,由Haiphong ShipyardVietnam  2023年建造的四艘全新渡輪,投入服務,大家才開始對渡輪,注意起來。

 

2023

Teluk Bahang  IMO 9977610

船長 : 35  / 船寬 : 8 

注冊縂噸 : 288  / 載重噸位 : 194 

 

Teluk Kampi  IMO 9977634

船長 : 70  / 船寬 : 16 

注冊縂噸 : 238  / 載重噸位 : 150 

 

Teluk Duyung  IMO 9977646

船長 : 35  / 船寬 : 8 

注冊縂噸 : 288  / 載重噸位 : 194 

 

Teluk Kumbar   IMO 9977622

船長 : 35  / 船寬 : 8

注冊縂噸 : 288  / 載重噸位 : 194

130 多年來,不斷有新船取代舊輪,由此統計起來, 包括早期的搖籃般的舢板,駁船,和小型蒸汽船(俗稱火船仔)等等,不會少過四十艘。就後續比較現代化的三十多艘中,你會記得,在哪一艘退役的老渡輪,留下足跡 ?

特此聲明:渡輪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創者所有,若有侵犯到版權利益,請速告知,當即給予刪除。

(註 1孟淇的父親 Quah Joo Moye柯汝梅,原籍福建同安人,早年移居南洋網上有將 Quah Beng Kee 的中文跟英文諧音,翻譯為但是鎸刻在柯汝梅墓碑的名字是八男孟淇瑞鵲堂柯氏公司職員表列出的名字也是孟淇

 

孟淇 1872210 年出生於檳城。在檳城 Penang Free School 接受教育,凴着嫺熟英語,再印度加爾各答的  Roberts' College 深造。

他娶了印尼蘇門答臘德華人甲必丹 / The Chinese Kapitan of Deli, Sumatra 珠林 / Chew Choo Im 的女兒為妻。柯明有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在威省北部和霹靂州北部 擁有大片椰子園。

孟淇 (Quah Beng Kee)  被任命為太平紳士 JP,並於 1923 年榮獲大英帝國 OBE 勳章。他的家庭住所位於檳城 95  Bishop Street, Penang,而他命名為 Castledale 的避暑別墅 則坐落在威省.

1893年,他與兄弟,Beng HongBeng Hoe  Beng Kang 合創 Beng Brothers Co. / 孟兄弟公司 Beach Street, Penang  經營船務生意

1897年,孟淇買下兄弟的公司,成立自己的 Guan Lee Hin Steamship Company / 源利興火船公司隨後轉變為東方船務有限公司 提供在檳城和新加坡的海事物流服務,成為英屬馬來亞最成功的輪船公司之一。

此他還擔任其他幾家大公司的董事,包括Taik Lee Yuan & Co / 德利源公司. 和 Graham & Co. Ltd.進而牛汝莪 / Glugor 及雙溪蒙里 / Sungai Nibong 等地,擴展他的業務,擁有大片椰園,出口椰乾。他也涉足大型鋼鐵廠,稱為檳城鑄造廠 the Penang Foundry

孟淇在檳城華人福利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擔任19255月擔任檳城港務局總經理。華人參事局參事、檳州中華總商會發起人之一喬治市市政專員等職務,並在多個社團中擔任重要職務。他於 1952  11  13 日去世。

(註 2凴國際海事組織 /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頒發給渡輪的唯一識別號碼,例如 Pulau Pinang : IMO 9275244就可查出船體結構,國際船級 / Classification,船東/渡輪合法持有人,造船廠,船舶下水日等等資訊。

部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