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在看喬治市入遺慶典活動道路簡圖裏,有包括Armenian Street;摯友陳鋒夫婦分享旅遊 Azerbaijan Georgia Armenia三國的風景照片, 閑暇瀏覽網上,甚至走到西方路墓地探看亡妹墳墓時,“Armenian”這個名詞,接連顯現在眼前,好吧!該是時候修訂這篇紀錄了。
。。。。。。。。。。。。。。。。。。。。。。。。。。。
這個墓地,有12個墓碑,刻有14個墓主姓名,與長方形墓身連爲一體。
一塊 “文告板”告諭,原本埋葬在漆木街(Bishop Street)亞美尼亞教堂墳場( The 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of S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 )的廿個骸骨,為了讓路給城市發展,在1937年,被遷移至西方路基督教 (Western Road Protestant Cemetery)墓園。
在我多年來的觀察,緊鄰於亡妹墳墓(註1)正對面的這個公墓,確實出現年久失修,無人打理的狀態。
2019年8月,檳城古跡信托會帶隊導覽西方路基督教墳園時(註2),墓身墻體和墓碑表面,都呈現着黑色霉層和白色苔斑。
從這一塊“文告”示知,經過由黎巴嫩一個以Khatchadourian家族,創辦以協助亞美尼亞族群的服務機構 KOHAR,提供的財務資助,在2020年10月爲此公墓進行修復,墓地的整體并沒有變動,但已讓墓貌大爲改觀。
時隔四年,2024年07月,這個公墓,再次被KOHAR資助仔細地修復。
除了一個純亞美尼亞文字 (Armenian) 的豎碑,其他碑文都是亞美尼亞和英文雙語字母,可以詳閲亡者的姓名,和生死日期。
合葬在墓内的亞美尼亞人(註3),多數為亞拉頓安東尼(Arratoon Anthony Esq)家族的成員,祖孫三代皆是重大影響檳榔嶼的傑出人物。
至今喬治市不僅還保留英殖民時期,住有亞美尼亞人的街道,“Armenian Street”(註4)。
另有兩條街道,以Arratoon家族個別名字來命名,彰顯他們對檳榔嶼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做出的貢獻。
一個是車水路 (Burma Road)大路邊一條小巷,“Arratoon Road”, 另一個是七條路 “萬山”對面一條直路,俗稱八條路的 “Herriot Street”。
根據墓碑鑿刻的文字,和參考的資料,先從第一代移民説起。
出身波斯(為今之伊朗)的老Aratoon Anthony Esq. ( 1790 - 8/10/1863) 帶着妻子Vartkhatoon ( 1793 - 19/7/1875) 和三個兒子,乘帆船前往印度,先後在孟買(Bombay),加爾各答(Calcutta)定居數年。然後在1821年,再移居檳榔嶼44年直至去世。
老Arratoon在亞依淡開闢了一個三百英畝的園地,種植豆蔻,椰子和丁香。
與Arratoon Road 只有一街之隔的平行小巷Jalan Clove Hall,當年除了有個 “大埕”,用來曬丁香,還有一間Arratoon家族稱爲 “ Clove Hall ” 的住宅,也建在這兩條道路之間。英殖民時代的舊記錄,中文譯名,給它安上宗教色彩的“守道堂路”。 所以尚不確定Jalan Clove Hall是如何得名的。
凴靠長子Anthony Aratoon Anthony 妻子Mariamjan Ter Stephens 外家的聯係做生意,亞依淡莊園的農產品多數外銷出口到加爾各答。
A.A. Anthony 在土庫街( No. 56, Beach Street )的 “AA Anthony & Compay ”,商務包括航運,出入口貿易和保險等等業務,倉庫就設在土庫街/ Beach Street和義興街/ Church Street 路頭的交界處。
1830年在檳榔嶼的第一家股票經紀公司,也是這個家族創立的; 一直營業至2012年才被 “ UOB Kay Hian Holdings ”收購與合并。
老Aratoon的孫子,Michael Arratoon Anthony 和Joseph Manook Anthony兩兄弟的聲名,在十九世紀的檳榔嶼華社也是非常顯赫, 也是舊關仔角大鐘樓捐贈者謝增煜的採礦夥伴。
A.A. Anthony 的大女婿 Stuart Herriot ,既是Catherine Anthony的丈夫,在管理檳榔嶼的行政機關掌有一個官職。政府爲了表彰他對社會的貢獻,故以其名來命名“ Herriot Street ”。
然而不瞭解爲何夫婦不同一穴,只有Catherine Anthony的墓碑,出現在這公墓裏,Stuart Herriot的墓碑卻單獨豎立在另一角。
此外,離這個公墓不遠,另有一座亞美尼亞墳墓,也是在今年 (2024)得到 KOHAR的資助進行修復。簇新的大理石墓碑,凹刻墓主名字,ARSHAK SARKIES,BORN 23RD JUNE 1865 DIED 9TH JANUARY 1931。
ARSHAK是創建“ E&O Hotel ”和升旗山頂上 “ Crag Hotel ”的Sarkies 四兄弟的幺弟。當他三位哥哥離開檳城到海外擴張業時,他被留下來管理E&O,至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公司被宣佈破產之前去世, 享年63嵗。生前知名度極高的酒店大亨,死後成爲一名默默無名的逝者。
紅毛路(Northam Road)和西方路基督教墳園,隨處可見的古墓,有大有小,不可勝數。細心勘察, 可見到老Arratoon的家人和部分子孫後代,如Michael Arratoon Anthony, Mariamjan Anthony, Seth Anthony 等人。
二戰後,檳城的大部分亞美尼亞社會,都移民到了新加坡,香港和澳大利亞。這個合葬墓背後的故事,雖被人遺忘,確實是珍貴的歷史寶藏。
兹列12個墓碑上的記錄如下:
寬邊左方位 - 老亞拉頓 墓碑1. ARANTOON ANTHONY ESQ. - A RESIDENT OF THIS ISLAND FOR 44 YEARS WHO DEPARTED THIS LIFE ON THE 8TH OF OCTOBER 1863 (老亞拉頓)
寬邊右方位 - 墓碑2. VARDINY - THE LADY OF CACHATOON GALASTAUN ESQ WHO DEPARTED THIS LIFE ON THE 4TH SEPTEMBER 1834 AGED 34 YEARS (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長邊前方位- 墓碑3. HYRAPIET TER GABRIEL ESQ DIED IN OCTOBER 1827 AT THE AGE OF 30 YEARS (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墓碑4. CARTHERINE THE BELOVED WIFE OF STUART HERRIOT AND DAUGHTER OF MR. & MRS A.A.ANTHONY BORN AT PENANG 23RD JANUARY 1834 DIED 4TH OCTOBER 1859 AGED 26 YEARS (老亞拉頓長子A.A. ANTHONY的長女)
墓碑5. ANTHONY ARRATOON ANTHONY BORN AT SHIRAZ 8TH APRIL 1813 DIED AT PENANG 6TH DECEMBER 1873 AGED 60 YEARS & 3 MONTHS (老亞拉頓長子)
墓碑6. VARTKRATOON, WIDOW OF ARRATOON ANTHONY DIED 19TH JULY 1875 AGED 82 YEARS (老亞拉頓妻子)
墓碑7. MR MACKERTICH JOHANNES CARAPIET, WHO DIED IN 1833 AT THE AGE OF 24 YEARS (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長邊後方位 - 墓碑8. MR KAVORK ARRATOON WHO DIED AT THE AGE OF 25 - 1829 (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墓碑9. ALL ARMENIAN WORDINGS 1849(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墓碑10. JOSEPH GREGORY LUCAS ESQUIRE, ELDEST SON OF THE LATE GREGORY LUCAS ESQUIRE, LATE EMINENT MERCHANT OF PENANG. DECEASED ON THE 25TH JANUARY 1840 AGED 26 YEARS 1 MONTH & 25 DAYS (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墓碑11. 刻有3個名字
SOPHIE BORN 21ST MARCH 1839 DIED 19TH JUNE 1850 (老亞拉頓孫子,A.A. ANTHONY的次女,僅有11年生命 )
HYRAPIET 3RD JUNE 1849 - 22ND OCTOBER 1849 ( A.A. ANTHONY有2女10男,HYRAPIET排行第三兒子,僅出生4個月即夭折 )
ALEXANDER 26TH JUNE 1855 - 7TH NOVEMBER 1855 ( A.A. ANTHONY排行第六兒子,僅出生5個月即夭折 )
THE BELOVED CHILDREN OF MR & MRS A.A. ANTHONY
墓碑12. MR MARKAR CARAPIET OF BUSSORAH WHO DIED IN 1830 (墓主身份還有待考証)
(註1)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07/11/all-souls-day.html
(註2)In Penang, a visit to Western Road Cemetery
(註3)檳榔嶼的亞美尼亞人并非來自亞美尼亞國家,而是Shah Abbas 在1600 年代帶入波斯(俗稱伊朗)的後裔。後來波斯的情況對他們的吸引力降低了,他們又移往印度和英屬或荷屬東印度群島重新定居。
受過良好教育,和作爲商人來的亞美尼亞人,為早期的檳榔嶼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他們的專長橫跨政府,商界,醫界等各領域,著名的有開創 “Georgetown Dispensary” 的Thaddeus Avetoon; Sarkies 兄弟建立的“ E&O Hotel ” 和升旗山上的 “ Crag Hotel ”; A.A.Anthony 的股票經紀公司, 前在Bishop Street宏偉的 “ The 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of St. Gregory ” 等等。
(註4) 老時代的Armenian Road, 被華人劃分三段。
我出生中街(Beach Street) ,成年後,接手老爸生意,經營入口批發日用陶瓷時,經常到坐落於本頭公巷路頭 (Armenian Street Ghaut) 的自家公司倉庫取貨。
三不五時,就是一個L轉到亞美尼亞路中端,俗稱本頭公巷的建德堂大伯公廟拜拜,雜貨店買柴米油鹽醬醋茶,火炭店買一兩束火炭,上理髮店剪頭髮,脚車店補風,或向鍾炳南訂做公司印章等等事務。
越過椰脚街(Pitt Street )/ 大統巷 (Cannon Street),直到打石街(Acheen Street)路口,這一段叫打銅仔街,除了偶爾進去供奉葉姓保護神的“慈濟宮”拜拜,大都匆匆路過。
原稿: 2020年 11月 08日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html
增刪:2024年 07月 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