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6, 2007

槟岛升旗山缆车






槟岛升旗山缆车乃1915年由本屿商家合资建筑登山铁路, 特请德国工程师计划, 起点在现今亚逸淡山谷附近, 采用枕木铁路,经营4,5年,卒以资金不足及险事屡见而失败。

至1920年, 再由马来亚联邦铁路局承办建造, 聘请英人工程師約翰遜(A.R.Johnson)计划兴建,1923年10月21日才正式开車。到1924年1月1日,则归槟榔屿之殖民地政府管理。

缆车用电力开行,两辆客车各系铁索之一端, 以一升一降。载货的车, 则另用一车斗,相接在缆车上端,装货后,车斗在上山时推之而上,下山则随之滑溜而下。

在此也原文转载资深政治评论家拿督谢诗坚先生撰写的一篇“升旗山缆车一段古”, 以供大家对槟岛升旗山缆车有更一步的了解。

升旗山纜車一段古 2004.02.05 (謝詩堅)

提起升旗山,不由得想起一段古。

因為檳榔嶼有山有水,風光綺麗,因此它成了旅遊勝地。

在英國統治時期,它對升旗山的開發興緻勃勃。

初時並不刻意發展成名勝地,而是英國大官避暑之地,山上建有別墅洋樓,居高臨下,市區景色盡收眼簾。

這座山高2400英尺的升旗山,在1897年時,只有一條山路,備有藤椅橋,單供富紳達官往山上別墅或到一間葛力克酒店避暑。後來英殖民政府在山麓和山頂之間建纜車鐵路,並在1906 年完工。可是問題來了,由於鐵軌太長,又是使用水力發電,以致無法使纜車移動,整個計劃算是失敗了。工程終被擱置和凍結。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殖民政府有前車之鑑,乃聘請英人工程師約翰遜(A.R.Johnson)前往瑞士考察該國纜車工程設計與行走情況。返檳後,在馬來聯邦鐵道公司斥資馬幣200 萬令吉下,由約翰遜督導全部工程,他改弦易轍,將纜車分成兩段進行,而不是直接由山底拉到山頂。即在半山腰再設一個分站,換句話說,山麓至半山腰是一段;由半山腰再至山頂是另外一段。使兩段纜車獨立操作,但開行的時間相互配合,恰到好處。

這樣的設計使到纜車減少了負荷,而可以被拉動,它的結構是不論上段或下段,都是採用單軌制,而在中間有一道分叉鐵道,讓一上一下的車廂擦身而過,同行同止,互為軒輊。只用鋼索拉動,無人駕駛,但有管理員控制,可隨時停行讓遊客下車或上車(因半途有別墅和山上人家居住)。

這改良後的纜車(從下到上分兩段,但全長5哩半)於1923年大功告成。在10月21日由海峽殖民地總督主持通車禮。從茲升旗山掀開歷史新頁,也成了檳城人民的驕傲。因為在世界上只有3個地方有這樣的山路纜車,一個在瑞士,另一個在香港太平山,下來就是檳城了。

纜車行駛緩慢,從山下到半山腰需時15分鐘;再從半山腰到山頂也是費時15分鐘。即是從山下到山頂,如果順利的話(包括在半山腰轉站),共要40分鐘左右;若是遇上大節日或遊客過多,則等候的時間長過坐車的時間。雖然如此,遊客們對乘坐纜車的興趣不減。不是因為山上風光特別吸引人,而是因為纜車的設計是令人畢生難忘的。

我們的纜車工程到了獨立(1957年)後的今天依然故我。間中曾有過更換新的車廂,其他一切沒有太改變。

為甚麼乘坐纜車是最安全的?原來在英國工程師設計的時候,有考慮到安全措施。它備有自動引擎,一旦拉車的鋼索發生問題時,該引擎勾角會自動啟用,能在1公尺至1點5公尺距離內勾住鐵軌,不讓車廂滑落。

不但是鋼纜有問題時能自動煞車,即使是電流失效供應時,也備有輔助發電機。通車以來,纜車從未發生大事故,就是由於已做足了安全功夫。

還有鐵道是筆直而上,其斜度是3比1,因此需要蠕動而行,不能快速。除了每天使用纜車的人覺得太慢外,絕大部份的遊客都很喜歡享受這樣的徐徐而行的扶搖直山。

政府也曾經考慮到要建一條公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一遊升旗山。也許是基於經濟因素,未有此大工程進行。不過目前倒是有一條可通車但未開放的通道,不致因為纜車停止服務而未有交通工具取代。無論如何,它只是暫時性措施。我們還是認為具有80年歷史的升旗山盡可能修工讓它再行操作起來,除非已被證明完全不能修復;需要耗巨資重建。不然保留有歷史意義的“古跡”,亦能襯托出檳城是“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勝地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