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7, 2015

檳城的老中菜館


特地由吉隆坡驅車上來檳城聚餐的老同學,都是堪稱“老饕”﹔ [ 吳潮記 ] 的暖爐,只是讓他們走入尋找失落了幾十年古早味的起點。

吃完暖爐,意猶未盡,隔天一班人又到新街 [ 桃園 ] 品茶吃點心,回味老店的當年情。

且讓時光倒流50年,我們來回首當年進出過的中菜館。

檳城住着中國各省人,中菜館的烹飪都具有各自地方性的風味。

華人當中以福建人最多,能代表福建菜的菜館該是中路泉州菜的 [ 泉樂園 ] ,今天已改為嘛嘛飯館。 [ 留春園 ] 在五盞燈讓路給建光大大樓時收檔了。

至今能讓老僧我還不時光顧的福建老菜館,惟有原在頭條路的 [ 洪火爐 ] ,現已搬到風車路繼續營業;其炒,煎豆干, 均為一般吃客所熟知的。

廣東菜館是最為普遍的,頭條路的 [ 紫羅蘭 ] 經已被拆建大酒店,在新世界游藝場內的 [ 檳城酒家 ] ,館跡已追溯不到了﹔在檳榔律與港仔墘交界路口,經常客滿的 [ 太白樓 ] /  [ 香江酒樓 ] 被建光大大樓洪流淹沒了。

還有,大街的 [ 品香 ] 變成印度香的吉靈餐廳,日本橫街的 [ 潤記 ] 和以食馳名的 [ 富香 ] ,隨着大聲公東主去世,接盤的子孫只靠炒鴛鴦河粉喘氣﹔新街頭的 [ 宜香 ] 和新街中的 [ 桃園 ] ,靠早午間的飲茶點心,還做得一天過一天。

此外,記憶中大街的 [ 興記 ] ,江沙路的 [ 中山 ] ,頭條路的 [ 大同 ] ,日本橫街 [ 成記 ]   [ 嶺東 ] ,萊特街 [ 和平 ] 等等廣府飯店,多已停業了。

海南菜色雖不怎樣多,卻帶有西餐和馬來綜合的烹飪法。

打鐵街的 [ 瓊會豐 ] 是老僧我還在中街經營入口批發陶瓷廚器時,常與客戶用餐之首選飯店,再不然就走到大門樓小巷的 [ 新瓊安 ] 。這兩家至今還存在做生意,只是菜色變了樣。

檳榔律與車水路交界路口的 [ 樂台居 ] ,是今天在檳城入遺重修得最亮麗的一間三層樓餐館,那中西合璧的海南菜,值得一嘗。

另外供海南菜的 [ 新賓待 ] [ 新海景 ] [ 好萊塢 ]  雖遠在丹絨武雅的食風樓內,和亞依淡的 [醉林居] ,都是老僧我讀書時代與同學常聚餐的地點。

講到家鄉風味的潮州菜,跟着老爸不是煙筒巷的 [ 大發興 ]  和賣菜街 [ 合發 ]   [ 益豐  [ 三合  [ 益和 經濟菜,就是汕頭街的 [ 新發興 ]   [ 吳發成 ] 或對面的 [ 吳奇合 ] ,老同學廖楚南令尊劉榮公在調和路 [ 廖南盛飯店 ] 梅菜豆干,木鐸魚 ( bo kok hu )。 路途遠一點的 [ 吳漢記 ] ,有時也會擇而飽餐之。今天只剩 [ 益豐 ]   [ 吳發成 ] 和換了店號的 [ 吳潮記 ]

至於要吃北京菜,上海菜,四川菜;當年真是無處可嘗。

倒是北方風味的窩贴,蔥油餅, 饅頭,餃子等山東菜,均在前明德已故胡呈祥校長家裏吃個痛快。

還有[ 喜臨門 ], [ 雙喜樓 ] ,以前的[ 一條龍 ]被改名爲 [ 雙龍 ], [ 北京飯店 ], [ 中國飯店 ],關丹律的  [ 成記 ],都是一般老食客所熟知的菜館。

總之,50年前在檳城要吃中菜, “借問酒家何處有”?只有依個人口味去尋找菜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