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9, 2017

「馬來亞鐵道局大廈 Malayan Railway Building 」



座落在海墘新路 ( Weld Quay ) 與大街路頭,也叫火車頭路 [註1]  ( China Street Ghaut ) 交界處的建築,現在是馬來西亞皇家海關部門的檳城總部 ( Royal Malaysia Customs Department / Jabatan Kastam DiRaja Malaysia ) , 因此被命名為「Wisma Kastam」。

但是這個已經有 110 年歷史的 「關稅局大廈 Wisma Kastam」, 當年是「馬來亞鐵道局大廈 Malayan Railway Building」。

1905 年尊基動土,兩年後建成啟用。歐洲元素建築風格外觀,一個三層樓高四方形的大鐘樓,矗立在三層樓的大廈中間。

門面上刻有「M.R. 1907」, 即是「Malayan Railway」的首字母及「1907」落成年份。
除了提供鐵道局行政與票務服務之外,還設有讓乘客住宿或小憩的火車站旅舍,且附有個殖民時期一流西餐廳,內置一個酒吧。

這個鐵道局辦事處,既無月台,又不見火車。 一般火車乘客, 先在這裡購車票,然後到大街路頭  (China Street Ghaut) 的火車橋碼頭,乘渡輪過海,費時廿五分鐘左右,抵對岸之北賴 (Prai , 以前稱為 Prye ) 新路頭火車站碼頭,始由該處月台登上火車南行或北上。

而乘搭火車旅客抵達北賴火車站,則轉搭由鐵道局之渡輪運往檳島。外來者對此渡輪程序,皆嘖嘖稱奇。

1967年,橫越北賴的火車軌道鐵橋建成後, 從而將鐵道路線延伸到北海 (Butterworth)
, 鐵道局也終止了火車渡輪服務,售票服務遷至檳島渡輪碼頭附近,火車橋碼頭後來也被拆掉了。

老一輩人所慣稱的 「鐵道局大廈」, 仍然是一座漂亮的歷史遺跡,它也是老檳城的地標之一,不過也有一道軼事逸聞。

先說建於 1800 年的椰腳街 「廣福宮(觀音亭)」,為華人信徒深信主祀的觀音,能庇佑全家平安,逢凶化吉。觀音也被視為各行商業與職業的守護神。

「廣福宮」平時香火鼎盛,每年誕辰日,尤為熱鬧。觀音簡直成了一個萬能的菩薩。

話說回來,如今商業茂盛的銀行土庫街 (Beach Street / Lebuh Pantai) 當時是面對大海的一條海灘大道。

「廣福宮(觀音亭)」與對面的大街 (China Street, 廣東人叫觀音廟直街)相距一條直線。從廟寺望向大海,一覽無遺餘的海闊天空,在有規律的海水引進財源,順流而上。難怪在這一帶經商的華人,財富增長如潮汐,取之不盡。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最迷信,殖民統治馬來亞的英國人,霸佔這個國家的資源,貪婪意識強也迷信。

為了不讓華人分享他們來搶奪的財富,英國當局興建了「馬來亞鐵道局大廈 Malayan Railway Building」, 屋頂矗着一個鐘樓,鐘面朝向「廣福宮(觀音亭)」, 希望通過破壞風水能影響華人商業的財運和未來的發展。

沒有明確的理由來証實英國人的意圖,這個不祥的兆頭,據說令當時的華人商業社會又氣又懊惱。
風水布局,畢竟只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的故事。

可以証實的是,這座鐘樓曾為船隻,乘客提供方向指標,提醒乘客留意時間,免得錯失乘搭火車的開行﹔又讓臨近的市民享用它的報時功能。

如果有到海墘新路(Weld Quay),好好欣賞這個曾為殖民象征的建築。

同時還可以觀賞到一座英皇愛的華七世 (Reign of King Edward Vii, 1841-1910) 統治期間鑄造的老郵筒,豎立在今天 「關稅局大廈」 前的馬路邊。

單看檳島市政局為它做的防撞措施:左右設置兩根柱子,把郵筒夾在中間,我們是何等珍惜這個文物呀!

[註1] 火車頭路 / China Street Ghaut 和 已消失的火車路Gladstone Road 乃是兩條不相同的街道




 馬來亞鐵道局火車橋渡輪碼頭

馬來亞鐵道局運載乘客和車輛的渡輪 “  Violet “號

英皇愛的華七世 ( Reign of King Edward Vii, 1841-1910 ) 統治期間鑄造的老郵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