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0, 2018

葵花斗碗



70年代,在經營陶瓷業時,記得向汕頭陶瓷公司訂購的葵花斗碗, 大多數是產自大埔縣的高陂鎮。

葵花斗碗可以說是客屬家庭必備的飯碗,同時也是潮州人在舊時代常用來盛飯的陶碗。

不過,葵花斗碗來到檳城除了一部分給潮州人盛糜  (既是粥,潮州話叫:muay )和客家人盛飯外,多半是讓麺食販攤使用,被稱為 “ Laksa 碗 ”。

緣於那個時代,檳城街頭麺食攤,依據各類麺條美食,採用不同紋飾圖案的粗碗盛麺。


例如福建蝦麺用雞公碗,雲吞麺用彩梅花碗,賣干冬(Bubur gandum)麥粥的用旦青斗碗,盛叻沙 / 喇沙 ( Laksa ) 則用葵花斗碗, 故此也被叫成“ Laksa 碗 ” 

先來講講葵花斗碗的基本形狀和圖案。

胎土粗而厚重的特性,讓斗碗耐撞,耐用程度加倍延長。

碗口大,且有個特征形狀,是碗口邊沿凸起一道藍色條紋,渾圓似嘴唇的厚邊,這稱唇口。

碗身造型為斜直壁,碗底托身的支腳,是底無上釉的厚直圈足,一讓斗碗平穩擺放,二讓拿起盛熱食湯時,碗底不會感到燙手。

在碗身外壁的豐潤簡筆描繪下的花,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不知道大家可有注意到, 畫在葵花斗碗的花朵,不似向日葵。

只要仔細的看,就會悟出是由  “ 兴(興) “ ,“丁” 兩個字, 根據描繪方式將 ” 葵“  ,“花” (篆體)象形文字演化而形成的圖案。主要用意是 “丁”  “興” 內含有 人丁興旺, 多子多孫的寓意。

畫工再隨意以流暢的線條,分格將花樣隔開, 讓花圖顯得雅典大方,而極具舊時代的特色。盡管繪紋比較草率,但是圖案是個重要裝飾紋樣。


碗內底面繪上一條藍色螺旋線, 藏着深大的意義在其中。線飾除了增加美觀,對中國傳統紋飾來說,螺旋紋是無限的象征,更大的作用似乎是祈寄子孫繁衍,綿延不絕之吉祥寓意。

此外,據陶瓷史料記載, 青花葵花斗碗產於明朝。葵花斗碗





在那個時代,古人書中所說的 “葵” 並不是現在的向日葵,葵乃古代重要的蔬菜。有唐詩宋詞為証:如蘇軾詩的 “煮葵燒筍餉春耕”,白居易的 “貧廚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

葵又名冬葵,俗名滑菜, 另有錦葵,蜀葵,戎葵等等葵。

這也印証了斗碗上所繪的花圖,不是一般稱為向日葵, 向陽花,太陽花的葵花。

屬粗陶的葵花斗碗是一種傳統老派,充滿舊中國氣息的民間器具。


在廉價粗陶仍佔據九成市場的時代,葵花碗只有大中小三種尺寸規格產,品名分碗口以直徑4 英寸為葵湯,4.3/4英寸為葵花中斗碗, 5.3/4 英寸為葵花大斗碗 。


今天除了斗碗,各陶瓷公司順理成章的推出了繪葵花圖紋系列餐具,包括大小不同的碗類,盤碟,茶杯,湯匙等等容器。

不過值得思量的是,你可有想到這一個,看似平凡的葵花斗碗,圖案裏頭蘊藏着的意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