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貼談過庇能台山寧陽會館的成立,旨為聯絡台山同鄉感情,互助共謀福利,排解鄉親之間的糾紛,協助無依鄉親喪殯醫藥等事。
為讓鄉親可以老有所依,會館在1879年設立一所病人臨終兼顧做喪事的台山衛生所。
根據會館記載,衛生所初設於義興街( Church Street ),後搬去四十間
( Ceylon Lane ),再遷址孟加里巷 ( Argyll Road ),直到1935年,才建設這間兩層獨立洋樓於惹蘭亞珍( Hutton
Lane )迄今。
60年代前的檳城居民,尤以華裔最多,通常病重者知道來日不多了,就會搬到衛生所,
入住樓上養病。
垂危之際,有家人者則會守護在側,以待斷氣﹔孤寡獨居者則在無人送終下離世,魂歸天地。
病危者咽下最後的一口氣後,屍體就會移到樓下,經過入殮儀式以後,靈柩停放在廳堂;若廳堂空間被佔滿,將移放到門外數天直到出殯。
其實如同一條街( Hutton Lane )的東安會館,愛情巷 ( Love Lane ) 的順德會館,調和路 ( Transfer Road ) 的肇慶府會館等等華人會館, 早期多設有衛生所。不過老檳城時代的台山衛生所,是病危者的首選。
只是近年來,提供醫療服務的護理安老院,療養院﹔良好環境和設備的新建築殯儀館,在檳城各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後,大大降低了會館衛生所的租用率,
也可以說是少到不受注意和採用的程度。
雖然業績甚差,庇能台山寧陽會館已決議繼續為各界人士提供停放靈柩以待發引之服務。
據悉近日新聞報導,毗鄰的一排老店屋被新加坡財團收購,已將造成老檳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
台山衛生所可以說是檳城鬧市中最舊式,又最有代表性的衛生所,就算不得什麼古蹟文物,也值得珍重保留與死人葬喪有關的原樣啊!
1 comment:
Thank you!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