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9, 2018

石灣的綠釉陶器


石灣的綠釉陶器

觀賞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的陶器,精美的造型固然是我們所留意的, 但更能引起我們的興趣,還是它表面上的釉。

釉漿制成後,把它施到陶器的坯體上,這道工藝叫做 “上釉” 。

制陶工匠把坯體很快放入釉漿中, 立刻又拿出來,使釉吸着在坯體表面上; 如此上下兩三次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較小的器皿, 如一般茶壺那樣大小的餐飲器具。

若是體積較大的器物,如大花缸,上釉時則須用勺子盛釉,順着坯體周圍自上而下, 慢慢地澆釉,這樣釉汁便均勻的附着在坯體上了。

翡翠般的深綠釉,是石灣陶器美麗的外衣,也是一件很值得一提的石灣特產,讓我來描述幾個產品的特點。

石灣的綠釉陶器胎質堅硬,器型厚重,釉厚而光滑; 綠釉改變了石灣陶器粗造的面貌。

上個世紀60年代之前,大多數華人老店鋪餐桌上,總會擺放一個綠釉茶桶 (圖 1,既是茶壺和一個綠釉茶洗(圖 2; 這兩件陶質器具是給員工解渴或款待顧客必備之物。

(圖 1 - 石灣綠釉茶桶

說綠釉茶桶 (圖 1,整體外觀粗壯,圓腰矮短,酒桶形狀的壺身,敦實飽滿; 茶桶擺在桌上很穩定,不易側翻。

嘴孔和茶桶頂部一個水平線,桶內的茶水就不會隨易溢出; 而且嘴根部夠大,出水更流暢。

茶桶頂面部左右邊緣,特意聳起兩道好似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封火牆。

正面可以看到茶桶頂面上正中端,築個圓形孔洞拱起的提手; 讓單指提起茶桶時,在重心穩定中慢慢傾桶倒茶。

這種奇特造型,有種粗獷美感,只須一指提茶桶之勞,唯獨石灣綠釉茶桶才有,故稱 “ 一指壺 ” 。

(圖 2 - 石灣綠釉茶洗

附圖茶洗的釉質非為正宗綠釉,只是用來說明同類型的石灣綠釉茶洗。)

有了綠釉茶桶(圖 1,老店鋪桌上一定會有一個綠釉茶洗(圖 2,這個壺和杯的組合是喝茶必有的器配。

茶洗形狀有如舊時代的洗衣木盆,演進成了桌上陶制大碗。

平底圓碗形的茶洗, 內外施滿綠釉, 腰部捏出一道弦紋。 特厚的碗壁,堅硬樸實而自然,不高貴却深入人心。

茶洗的功能,猶似今天一般家庭廚房洗碗盆,用以洗刷鍋碗瓢盆。 顧名思義,茶洗只是用來洗洗茶杯的工具。

老店鋪一般喝茶習慣,事前掏出浸在茶洗內的茶杯,在盛有清水的茶洗中,將茶杯洗搖蕩幾下,算是洗滌杯子; 然後才倒茶品飲。喝完茶之後,放回茶洗以浸杯待用。

隨着時代的發展,今天的店鋪已棄用陶制茶洗。這樣的洗杯法,唯有在茶樓飯館才能看到服務員用熱開水燙洗茶具; 而且陶制茶洗已變成了塑膠或不繡鋼小盆。

可以說,茶洗還承載着華人傳統燙洗茶具的習慣。

(圖 3-  石灣綠釉筷子筒

造型簡約, 扁方形挂壁式綠釉筷子筒(圖 3,是老媽子挂在牆上的廚房用品之一。

除了底部有幾個瀝水小孔,圖案古幣的孔眼,更能很好的通風,有效的防止筷子受潮之後發霉。

陶筒浮雕的圖案,顯現美好的寓意。 

中國人的傳統生活型態是百子千孫,多子多福﹔; 福氣遍佈(蝙蝠/遍福)一家人; 古幣 “ 方孔圓錢 ” 中間的四方孔俗稱  “ 錢眼 ”, 便是取意  “ 福到眼前 ” 。

這個老物品,仔細端詳之後,就會覺得它拙得可愛。加上綠釉的效果, 顯出石灣陶器獨特的藝術風格。

(圖 4 - 石灣綠釉油燈

石灣陶制綠釉油燈 (圖 4,造型簡單,分上盤和下座,中間以柱相連 ; 底部圓形座比柱上的盤子稍微大, 得以平衡讓油燈保持穩定。

雖然油燈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它實用的意義,石灣的陶制綠釉油燈在過去的時代裡,確實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電源還不普及使用時,人們一般就是用這一類型的陶制油燈來照明。僅以在盤上加少許油和一燈捻, 點燃後即可照明。

在舊時的喪禮程序中,人死後即在腳尾點上一盞燈。石灣的綠釉深沉顏色,符合傳統喪禮採用之色。其穩重實用性,讓它成了喪禮專用的 “ 腳尾燈 ” ( Ka Boey Teng ),給死者在地府照明引路。

不過今天的喪禮,白蠟燭已經替代了油燈,綠釉油燈已經在市面上消失了。更何況民間向來忌談喪事,所以很少人知道它的價值,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

以上這些破損的石灣綠釉陶器,雖然不值錢﹔; 但它記憶了我們的舊社會生活。

保存它們,就是記憶歷史!石灣綠釉陶器之精美,於此可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