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4, 2007

批信局



今天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电子汇兑系统已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当年离乡背井由中国来马来亚的移民,最快的电信,就是拍紧急电报到香港转告,1955年槟城的电报局设于红毛路44号,为英国的大东电报局(Cable and Wireless Limited)。 一般对故乡亲人的无限的思念,却只能寄托在珍贵的家书。

去年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Shanghai Hosane Auction Co., Ltd. 以高价拍卖了一件汕头信和成批局的侨批总包封。 虽属非卖品,也让我所保存好多年的先父遗物包括信和成批局的侨批无形自抬高了价值。“批”就是闽南语和潮州方言“信”, 家书或家信也。

华侨因中国的天灾及人口过剩,逼得移往其他各地讨生活,每年中把赚得的一部汇回中国老家去。最初由信得过的往返于中国内地和南洋的移民“水客”,在回国之际顺便帮人随身带款和信件递交收批人,却常有争论的结局。虽然当时已有银行提供汇兑服务,但是银行无法送达到穷乡僻壤,民办的批信局就应时大量成立,遍布东南亚和中国闽粤沿海地区。

批信局兼有邮政与金融机构之功能。其名称各异,有民信局、银信局、信局或批馆等。侨汇多用港币。东南亚批信局在海外接收侨汇,批信局在中国乡村设有批信的投递点,有专职的投递人员,他们熟知荒村小巷,了解当地的侨胞家眷,任何寄往穷乡僻壤的银信都能送到不误。乡下老亲多是文盲,批信局的黄金时代也带动了乡村识字之士一份副业-代收批人写回信。先父也是这样过年过节通过批信局寄钱回乡, 取得批信局转来家乡亲人的音信。

在槟城的批信局计分五帮:福建,潮汕,广府,琼州及客属,当中以福建帮为最多。但专营批信业务只数几家,余者多为代办,代兑。可记得商号如下:

福建帮有以前柴埕前(Maxwell Street, 今Prangin Mall)的福建银信局,中街成吉利, 元亨号,社尾街陈烈盛茶行等。
潮汕帮有中街倪两兴,打铁街太和栈,打石街荣泰昌,
新街金银首饰商如祥隆,南隆, 丽华 和大门楼中药商余仁生为广府帮,
客属的有大伯公街仁爱堂。

批信局正式的汇兑,自然要通过银行办理,华侨银行接收港币家用侨汇,将原港币转递中国中央银依政府规定汇率折当地通用币,服务也只限较大市镇。中国银行也提供同样汇兑业务至停顿为止。

70年代后批信业务开始走向萎缩,除了老龄的华人还有与中国内地接触之外,新生的一代彻底忘记了或不知自己与中国的关系,上一代去世了,下一代已没有义务再去照顾内地的亲朋戚友。况且中国人民生活质量已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不再需要这点资助。批信越来越少,批信局也结束了各人的业务。今天侨批信件,的确是一份难得的民间文化遗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