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自鍾中1957年高中第十六屆畢業記念冊第18-20頁。
為什麼要唸華文?
很多人乾脆地答:[我們是華人,所以應該唸華文。]著原則沒有錯,因為國文與我們有血統關系,傳統關系, 正像巫人和巫文, 英人和英文的血緣,傳統關系一樣,我們憑倫理的立場,當做父母兄弟子女去愛護它,也是對的,但這是一種純感情的愛,感情有時會熱,有時也會冷的,有時很堅定,有時也會動搖地。
現代有一些妄自菲薄的中國人正在提倡廢除漢字,提倡漢字拉丁化。 二十年前我看過一位文化界有崇高地位的大師在一本宣傳拉丁化的小冊子上親筆大書:[漢子不滅, 中國必亡!] 這一瓢冷水從天靈蓋淋下, 如火燃燒的感情也馬上熄滅了。 故認識中華文化認識漢字,
因該情感與理智並重, 主觀方面不妨情感奔放, 客觀方面則理智清醒, 情感必須理智的撐持才能長久的。 我們仔細觀察, 為什麼要學習國文? 主觀的感情,只有一項, 就是:國文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
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為了愛自己的民族, 愛自己的文化,愛自己的歷史,愛自己的故鄉,所以因該學習它。
客觀的理智, 卻有很多項了。
第一 二十世紀是天下一家﹔ 四海開放的時代,每個華人因該多多學習外國文,才可以和世界各民族來互相交際,
交流思想,達到互相諒解, 惟主要的紀錄和表情達意的工具, 仍好像一隻紙鳶飄入天際, 腹下都結著一根細線隱隱和華人社會聯系著,向馬來亞的華僑, 縱不會和大陸故鄉聯系著,
至少會和馬來亞的華僑永遠聯系著。 你們就負笈遠方, 學成了如葉落歸根, 大部分仍要為華人社會服務, 仍要靠華人社會生活, 不把國文鍛煉好, 見到唐人說番話,如何開展工作呢?
第二 華人學習國文, 尤其血緣和傳統的關系,
總比外國人學習容易, 我們要把思想感情發表於社會,須靠語言文字為轉達工具,常感到不能充分傳達的苦惱, 比較起來, 還算母語最能得心應手的, 廈丐尊先生曾很幽默地答覆他的學生,為什麼和他的鄉下太太感情愈老愈篤,
簡單的條件是討自己家鄉人做妻子, 互說家鄉話,談起情來, 句句打進心坎,這就是我們選擇國文作第一種語文的道理。
我們常嘲笑英國人學中國文,使用那種很不調和的歐化文法,
向香港車站牌示,[如要乘車,乃可在此][沿步路過], 這些妙文可當茶話資料, 檳城的升旗山纜車站的牌示, 嚴禁止步], 照中國文法,意思剛剛和原意相反, 行人止步,飛快步闖進不可了。不過,這是外國人寫中國文,總應原諒。而中國人學習英文,給英國人看來, 多少笑話也在意料中,向上海流行的洋涇濱英文,使其顯著者。我們就近看,馬來亞讀英文的華人這麼多,對英國語文有深湛的造指,能夠以英文著述的且卻如鳳毛麟角。這並不是天資拙劣,而是舍長取短的結果。
可見各有所長,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所長,回頭來學習國文。
第三 我們使用國文的人數比較任何種語言都多,單以中國本部便有六億人,其中散佈在東南亞的華僑有二千萬人,此外。日本,朝鮮,越南的文言文,廣義地講,仍是屬於國文的系統。一個中國人和日本人,朝鮮人,越南人相接處,大家語言不能相通,而彼此提起筆來卻可談話,難懂處最多作些手勢便夠了,
統計使用國文的人數幾佔全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過問流行的區域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比較歐洲的全部面積還要廣大,中國語文在東南亞的地位,是可以和拉丁語, 希臘語的歐洲的地位相比的,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這種有廣大效用的語文?
第四 中國文字在全世界文字又純潔獨立的系統,試看西洋文字的字母, 它發源於腓尼斯人,出自埃及和巴比倫,
都和歐洲不同種族,故歐洲文字是從古代遠方的異族接種過來的。以前曾和德意志扮成哼哈二將,舒捲世界風雲的日本,他們的文字,便是從中國偷取的,那些日本字母, 什麼片假名,就是偷了一半的意思﹔ 什麼平假名,就是偷了全個的意思。但一半也罷,
全個也罷, 只有中國文字, 四千年一貫。 現代流行的楷書, 上溯則有隸有篆, 有鐘鼎甲骨,完全像一個人從幼童到成年的演變,是自己創造力的產品,
血統分明,精神貫注, 足以傲視於世界各種語文。
第五 國文是一支可以打開四千年文化寶庫的 鑰匙. 在先秦時代,是紀元前幾世紀, 百家爭鳴,我們的文化一臻完全成熟, 內容包含哲學,歷史和純文學純美術的東西很豐富,歐洲語文的成為高等文明的傳播工具,只是近幾百年間的事, 如果帶上歷史眼鏡, 我們要為這棵一青到地生氣蓬勃的老樹而驕傲, 大不列顛在歐洲算是具有前歷史的帝國, 莎士比亞可算是英國的國寶,但和中國比較起來,他恰好和王晚清的湯顯祖同時,便把湯顯祖和他一比吧。湯的玉茗堂四夢的藝術,(紫釵,還魂,南柯,
郁鄲 )與莎翁的樂府正是伯仲之間你呢。而在中國文化上,湯顯祖只不過是泰山下面的北培塿, 單拿戲劇這個小圈子講,則我們的西廂記, 琵琶記既來得快,又寫得好,都走在莎翁的前頭了。我們為什麼放棄這龐大的遺產不接受,而獃坐在保險箱外喊窮?
第六 一個從世界文化的交流到創進有所貢獻的人,他的造就中比具有一種不可缺少的條件-民族個性的表現。 中國人接受西方文化,如果亦步亦趨,一味跟西方人走,因為缺乏他們的血緣, 傳統關系,黃牛跟馬,總是跟不上,如果學習了西方文化,
又懂中國文化,與之參合融化,呢便很容易出類拔萃了。我們在香港,看那逝世不久的有白種血統關系的何爵士,和那中國最早留美前衛周壽臣爵紳, 他們平居卻過這東方傳統的生活,瓜皮小帽與長袍尤其是他們顯著的標幟, 而在中國農村的土包子暴發戶, 卻很熱心穿西裝。 這個明朗的對照,從這兒取得答案了。一個不和外來文化接觸的人,也許會迷信外來文化﹔ 但在華洋雜處的洋場,要和國際友人交通思想感情,最可貴的還是保存民族個性,
何周二君汨沒了民族個性,便不足與國際友人分庭抗禮。
我有幾位到過歐洲學習繪畫的朋友, 他們學得的洋畫技術到中國來很吃香,起碼可以當藝術專門學習的教授,
但如果想在歐洲混飯吃, 那套重金學來的技術可高不通,勉強則非在洋畫中注入同東方氣氛不可, 最好還是拿出學非所長的雙鉤沒骨的藝術來,生意更容易打得開。前幾年我在香港的木屋區,
碰過一些落難的朋友,他們為衣食所驅, 什麼工都做,有一時期全體都變成畫家,天天畫冊頁,施紫塗黃, 狼藉不堪,我方發笑,他們卻認為是一門生意,原來有人收買這些畫冊,每頁兩毛工錢,過港的歐美輪船如下了錨, 就有這種藝販上船,找白種人做買賣,
賺得的代價,常常數倍,這些木屋畫家的作品一般入歐美,又馬上漲價,因為這是東方藝術呀, 總比中國人在他們的藝術學院出身的洋畫更有市場,更有銷路!
這些現實的故事是說明文化之為物,是相同相斥,相異相成的,沒有豎起自己的脊梁,總是站不起來的,為什麼要搞通華文? 就是要學習自己的文化,要使民族個性更凸出,用以作為交流世界文化的本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