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5, 2014

金鋪專用發票(Goldsmith Invoice)


金鋪專用發票(Goldsmith Invoice)不僅是一個購銷金器的憑証,也是一個可以讓客戶向原售商以舊換新金飾,或兌換現款的重要証書。

沒有金飾佐証的發票,連同本值都沒有。雖有折疊的痕跡,然票面面相, 張張漂漂亮亮,干干淨淨, 猶如新似的﹔兼恃着 “物以稀為貴”的鐵律,老僧我就且藏珍矣。

最引我注目的是印在發票上的各項說明, 以中,英和爪夷(Jawi)三種文字對照做參考。今天非穆斯林對爪夷文略有敏感,當年不見任何人士有異議,既是說,華,巫,印三大族群認同了爪夷文的存在。26個羅馬字母書寫馬來文為商界廣泛使用, 是在70年代開始。

其次是電話號碼才三個數位, 想當年,打個電話還得要求接線員轉接才能通電。如今7個或8個數字是各個州屬的號碼,原地電話號碼加上頭位幾個數字, 就可直撥其他州府或世界各地。這種方便的操作, 加以今天的資訊科技,是舊時代夢想不到的電訊服務。

五十年前檳城的老金鋪,多為華商和嘛嘛(印度藉回教徒商),約近五,六十家。華人金鋪多設在新街,嘛嘛則聚於椰腳街一帶。今天華人金鋪經營方式已有所改變,業者已將櫃台駐進購物中心或商場。

婦女本性好穿載金飾,機遇金價暴漲,在厚利可圖時,會脫手兌現。 故此, 一般金鋪的發票事先聲明, 扣除火耗(即镕鑄時的損失加上工資)後,照時價收回金飾。今時的婦女已不會這麼輕易拋出金飾兌現了。

麗源金鋪盧緝甫,南隆金鋪唐悅生,祥隆金鋪譚海帆,三益金鋪唐俊南,新昌金鋪王昭信,廣隆金鋪陶樂甫, 三昌,英昌,德昌, 祥信,祥源,麗興,麗華,華慶,金聯益,金源, 大安,大成等等老字號,間間耳熟能詳。

附貼的老字號,有者已在老地方消失了。幸存的發票,是老金鋪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見証大馬經政的變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