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講講這間清真寺的位置和河流地理形勢。
今天成爲交通要道的檳榔律(Penang Road)及車水路(Burma Road),在喬治市最初開闢的時期,是一片沼澤地。
從紅燈角河口(Sungai Prangin)隨着潮流進出的混合水,(海水包括居家排出的溝水),沿着港仔墘路(Prangin Road)越過檳榔律,途經車水路口的樂台居(註1), 折右流過坐落於車水路/邱善佑路(Jalan Khoo Sian Ewe)轉角處的Titi Papan清真寺。再左轉經過路角的大華戲院的丕焌路(Jalan Phee Choon),才轉向調和路(Transfer Road)的地下河(見附圖 1)。 今天大部分Prangin河皆被蓋平,作爲一般馬路使用。
靠河岸建的這座清真寺, 由於周圍地區是沼澤地,故以一塊木板做行人天橋,供人們前往清真寺, 就此得個馬來名叫 【Masjid Jamek Titi Papan】 。【Jamek】在阿拉伯文的意思是穆斯林聚集以進行膜拜的地點,也稱爲【周五囘教堂】。
Masjid Cina Titi Papan 與隔着邱善佑路的樂台居
Titi Papan清真寺經過數次的翻新後,在2014年8月16日,由檳州政府,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協會檳城分會,與幾個伊斯蘭團體聯合為它舉行新面貌開幕典禮; 標示着華人穆斯林在檳城有了第一間清真寺。
根據檳島清真寺歷史的記載,這座清真寺初建於1860年, 在殖民地政府土地局注冊,坐落在 Lot. 114 (地段)Town Subdivision XV, 地契(Grant / 俗稱“牙蘭”) No. 2633 of 1841 (1841年5月1日) 的這塊占地5,375 平方英尺; 在使用十幾年之後,經營珠寶鑽石的Haji Mohamed Gumbong 和Saiboo Merican 爲了加强它的結構,加入成爲它的主要捐贈者。
1893年10月6日,Haji Mohamed Gumbong 宣佈自己為Titi Papan 清真寺的受托人(Trustee)。 同年11月,他將清真寺委托給穆斯林社區使用。他委任Zachariah Besar 和Mohamed Hashim bin Fakib 為新委托人。
1901年Zachariah去世, Haji Mohamed Gumbong任命 Haji Pachee bin Shaik Ebrahim, Mohamad bin Mohamad Taib 和 Abbas bin Haji Mohamad 為新聯合委托人(Trustee)。
不過Haji Mohamed Gumbong和Saiboo Merican兩人在1904年就對Titi Papan清真寺的管理權發生了爭執。Haji Mohamed Gumbong 堅持認爲, 作爲清真寺的創始人, 他應該有充分的管理權力。但Saiboo Merican 聲稱擁有同樣的權力, 因爲他也是捐贈者之一, 也爲Titi Papan清真寺的建設做出重大的貢獻。
經歷了幾十餘年的風風雨雨,Titi Papan清真寺時有處於閉寺狀態。
1986年,Yusof Latiff 被任命為該寺的主席,他計劃展開各種宗教活動。使清真寺更加活躍, 包括能獲得星期五祈禱的官方許可。 然而, 該申請被拒絕, 理由是在星期五祈禱的地區已經有太多的清真寺。
1991年, Titi Papan清真寺委員會任命Ali bin Kassim 為新任主席,Ali再次提出要求進行星期五祈禱的正式請求。 1991年8月,該申請終於獲得批准。 2001年, 申請擴大主祈禱大廳以容納更多人,特別是在星期五的祈禱中。該申請於同年10月也獲得了批准。 該寺關閉一年半以便進行翻新工程, 裝修費用由地區辦事處承擔。
2014年8月16日,州政府將Masjid Jamek Titi Papan 定位為檳城華人穆斯林的第一間清真寺, Masjid Cina Titi Papan。
參閲:光明日報2014.08.13
樂台居 Loke Thye Kee Restuaran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