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0, 2017

海龜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差不多半年了,昨天我們幾個老同學再度徒步到  Pantai Kerachut 去看海龜。
廣東人稱海龜為水魚,本地福建人則叫鱉。鱉也屬於龜一類,是水龜的一種。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在腳和頭的形態。龜的腳趾都有指甲,鱉的腳則成了鰭狀, 方便在水中游動。鱉的頭上,有一層光滑的薄皮,龜的頭上則是蒙上鱗甲。
海龜保育中心編撰的小冊子,重點介紹了 Chelonia Mydas 的綠海龜 (Green Sea Turtle , 和在太平洋的海裏最多,不過有不少出現在檳島附近海中的  Lepidochelys Olivacea , 俗稱太平洋麗龜 
檳城堪稱是少數全年都能看到海龜生蛋的島嶼, 尤其在七八月間夜裏,會爬到沙灘上產卵, 一次可能多達一百粒以上,可惜能孵出小海龜的存活率很低。所以,保護海龜自然孵化的責任就落在保育中心。
只看看中心內的擺設,對管理員的幾個基本工作,我們應該給句贊賞。
1      玻璃纖維魚缸的水都很清澈見底, 而且魚缸壁也見不到苔蘚。小海龜在魚缸悠悠游来游去。清洗魚缸不簡單,還要把舊的海水換掉。
2      除了換水,還要跟大海龜搓背。每隻大龜殼都閃閃發亮, 隻隻清潔健康。 大海龜都是重量十足,一定需要幾個人才能把它搬上來,翻過去,真是很費體力的活動。
市面所賣有如保育中心的較小水龜,都是生活在河邊或泥塘裏的淡水龜,這是所謂金錢龜。
姑且當老僧我在胡說,但要以迷信一概而論。龜是非常長壽而又是百毒不侵的動物,故被風水佬利用來改善運程。飼養隻水龜,安放在好位置,就可生旺化煞。
老餮相信水龜肉強身解毒,將它當補品吃。 不過懂得保護育瀕臨絕種水龜的人,對今天吃龜肉和作烏龜,都是一件不名譽的事。
曾經開過玩笑講 海龜的 [ 檳榔嶼 ] 島,http://huctan.blogspot.my/2017/02/blog-post_25.html
再來耍個龜的趣事。

話說江志成學長驅車到Tanjung Tokong Tesco 停車場, 欲與伍燊福學長等人共車上國家公園。兩人都在相互想到的地點等,結果同在一個停車場卻見不到對方,這真成了福建話俗諺 “抓龜走鱉”   (  lia ku zhao pi ) 。其實只是溝通問題,哈哈哈!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Vide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Vide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Monday, July 17, 2017

升旗山徑觀 “ Mon Sejour “



前言:
首先該為  “ 升旗山頂的別墅 “ 貼文做個修正。

昨晚住宿的公寓是檳城升旗山機構 ( Penang Hill Corporation ) 的工人舊宿舍,整座兩層樓公寓是剛經過裝修復新,讓員工申請租宿度假,我們是何等幸運的通過批準租用者。

另外一個勘正的實事是,我們也看到當局在為山中小徑進行修復, 確實為標志着這為申遺工作正式啟動。

作為地地道道的檳城人,老僧我有義務為昨天升旗山之旅山中尋訪的  Mon Sejour ” 做個宣傳。

從建筑物先認識屋主。

這位能把屬於他私人的別墅矗立在升旗山的屋主是華裔商人,土生於檳榔嶼並在大英義學 (Penang Free School ) 受英文教育的陸秋杰。大家比較熟悉的秋杰是吉隆坡的著名錫礦家,實業家和Chow Kit Road

擠進上等洋人社會的陸秋杰,1880獲準在升旗山興建別墅。陸秋杰以法文 “ Mon Sejour “ 為建於升旗山半山的別墅命名, 文意譯為 “ 我的園, My Rest ” 。

這棟以西方 “ 柱式 ” 建筑,古典風格相結合的別墅,是當年西方正在流行的殖民時代建筑式樣,也體現了陸秋杰喜歡西方文化的傾向。

若從正面要進入這棟坐山看海的大宅,必需沿左右任何一條弧形石樓梯級,踏步而上。側面當會感受到在戶外階梯欄杆扶手上,大理石雕刻的西方神話飛龍做出的視覺震撼。

拾十五級到達門廊, 可惜看到老屋的滄桑景像。 承托屋瓦及支撐屋頂的木條排架已經嚴重的腐爛,隨時會有掉下來的危險。

這座建筑的外貌相當雄偉,最顯著的特征應該就是歐式拱形背景牆, 這個畫面看來已成為每個尋訪者的拍照景點。

別墅的主體只是單層的大廳,廳中矗起兩支圓柱,造成一個圓拱。廳側有幾個寬大而帶點陰森的四方形房間。

大廳牆面幸好還有一部分沒被不良之徒撬走的歐式精巧構圖藝術瓷牆磚,緊黏的古舊地磚。類似內廳木門的上下兩銅楗, 銅制手把,今天已經是絕視於市面上了。

被菜園和農舍包圍殘存的 “ Mon Sejour “,雖經過時代的淘汰,被荒廢了,也算是檳島升旗山上仍有記錄可資稽考的歐式建筑物。當年應該沒有偷工減料, 才能文風不動,依然留在原地到今天,任由懷舊之士去憑吊。

後記
依地圖顯示的路線尋訪, 應該不難找。 “ Mon Sejour “ 雖已漸廢圮, 暫時沒有傾塌之虞, 是值得游覽的,不會負你所望。

老僧我還是對政府,私人財團寄予很大的希望,能逐步令這棟古建筑物恢復原先的風貌。




















Thursday, July 13, 2017

升旗山頂的別墅



升旗山頂可見群山重疊,遠眺海面,海天無際﹔ 山上到處都有天然的花卉樹木。這座山被英國殖民者看上了!

升旗山頂和半山的別墅,揭示了英國殖民檳榔嶼的專橫霸道。當年山上被限制建屋,更制定房地產 “限購” 條規,明文規定不得轉讓或更改地產權給於非英國人,規定只保留給英國或歐洲人使用,也只宜興建歐洲風格的屋宇 。

今天遺留在山頂被列為古跡的部分別墅,見証着檳榔嶼的歷史變遷。

殖民初期的英人很風光,不過兩場世界戰爭把他們給嚇壞了。 這些財勢顯赫的富商對這座山開始失去興趣, 願意放手出售產業離開檳榔嶼。英政府逐對房地產條規做出修改,馬來亞其它公民終於踏進這些別墅的大門。

爾後,華人富商陸續產生來山頂建屋避暑的興趣,林清德,謝增煜, 陸秋杰, 邱善佑,連瑞利,余東旋,鄭太平等各建別墅一所,俗稱吃風樓。 這些別墅都建在未登山路以前。 那時登山吃風的富人,是騎馬或坐簡單的椅子(附圖)抬上山的。

Photo taken from Lower Funicular Railway Station 

雖然,英國殖民政府 “為我獨尊” 的輕貌和排擠當時的本土華印巫居民,可是卻喜歡犯上 “唯恐天下不亂” 的惡行。

1903年保皇派的康有為在戊戌政變後,逃亡檳榔嶼避難時,曾受殖民地總督瑞天咸 ( Sir Frank Swettenham ) 安排住進升旗山,也稱總督署的美麗都 Bel  Retiro。(康有為 的《 大庇閣詩集 》多為檳榔嶼升旗山之作。)。慈禧太后得知後,也無法可施。

現在統計全山建筑物,約有52座。據史料記載,這些山上的豪宅別墅,比如建於1802年靠近美麗都 ( Bel  Retiro ) Convalescent 1888年建的 Fern Hill,  Strawberry, Lomond, Richmond, The Crag ( The Netherlands English Sanitarium  ), Highland Straits,  Spout,前身其實含有醫院性質,是一座座康復療養院 ( Sanitarium ), 不過今天也已成了避暑別墅。

今天山上旅館業只剩兩家,David Brown Restaurant & Tea Terrace Bellevue Hotel, 另外還有家咖啡茶座,Kopi Hutan都佈置得相當雅潔。

美麗都  ( Bel  Retiro ) Gate House, 警察局,郵政局,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細圓柱型筒帽郵筒, 豬籠草花園皆是上山者必游之景點。

沿着山上道路走一走,欣賞各種花草樹木,各別風格屋宇的外景,絕對會讓人嘆為觀止。

後記:

二零一六年十月五日,檳城州政府宣佈檳城升旗山機構 ( Penang Hill Corporation ) , 理科大學(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檳城森林局 (The Penang Forestry Department)將合作, 為升旗山申請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 ( UNESCO Biosphere Reserve ),  以保護森林的自然遺產(動物及植物)。

據說,目前有幾個項目已經啟動了。按理升旗山今後的發展應該受到嚴格的管制。

由多個非政府團體組成的檳城論壇 ( Penang Forum ) 也開設了一個網絡監視山上各個發展情況。

可是我們老同學登山隊伍卻在這個星期六,15/7日包租了一間全新的兩層公寓。這已是抵觸了增房建屋,出現與原有的古跡建筑物沖突, 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歷史面貌。

希望各個政府部門,發展商對升旗山申遺是弊多於利的新建設施,謹慎三思後才可大興動土。

 Edgecliffe Bungalow –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

 Tulip Apartment -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