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5, 2022

老檳城的茶商


先前講過不少陶瓷茶壺,隨着時代的發展,陶瓷茶具的材質和造型,基本上變化不大,但是它的 伴侶:茶種,和老檳城時代經營茶葉的老茶商,就有顯著的變更。 

略擧兩個茶種列子:比如說鐵觀音,老一輩人飲用的茶葉是焙過火,很捲緊,像曬乾的黑木耳。今天上市的多爲墨綠色,帶有油光,捲緊成球狀。口味茶韻已經大有差異了。 

以前上茶樓,最普遍的冲泡是六堡茶,或菊普(普洱茶加上杭菊冲泡的花茶),今天多是純料普洱茶。 

綠茶是福建著名產品,運銷馬來亞,向頗大宗,二戰前 馬來亞茶葉市場 皆為中國茶所操縱 嗣後台灣茶業勃興,錫蘭及東印度之黑茶,我們稱爲紅茶,大量輸入,爭奪市場,中國茶深受打擊。 

惟迄至中國綠茶輸入馬來亞尚能佔各種茶葉入口總額的五十五巴仙。 

戰後台灣劃歸,中國茶入口馬來亞的數量及價格,不但不見增多,反較戰前為少。 此乃中國那個時期的局勢不安定,經濟混亂,的生產輸出減少有以致之。 

上個世紀50年代福建茶輸檳, 只有極少數安溪茶由香港轉來,武夷岩茶則告絕跡,台灣茶葉久未運到,茶的市場一變而爲金馬崙高原茶所控制。 

英殖民政府當局早鑒於馬來亞為茶的消費區,戰前即提倡種茶,撥金馬崙高原七千英畝土地為試種區。 

BOH Tea(註1種植的創辦人Russel1930年就向政府購入金馬崙高原的土地,種植及生產茶葉供馬來亞茶客消費,及出口至英國。 

老檳城的茶商,因鑒中國茶來源不繼,也采金馬崙茶兼製紅茶茶粉。 

老檳城除少數印度人的錫蘭茶入口商外,以中國茶葉爲主的茶商,都是華人經營的,規模較大的茶有龍泉,陳烈盛,榮華,沓田仔街雷源和,已故王家傳的發美茶莊,建春等家。

茶商們各自經營打的品牌如柴埕前(註2陳烈盛的紅字白毛猴,新街榮華的跑馬牌紅茶,巴殺街裕生春的鷹標銀針古勞茶,緞羅申街南通號的三羊標銀針古勞茶,其中以緞羅申街龍泉的雙鷹標茶,銷路最廣。 

檳城經營香汕廈滬,中國糧油食品的商家如中街的森記,順城,大興棧等;土產畜產的商家如大順街恆記,高仲侯,新街廣德等;或入口中國藥材的集生藥行,仁愛堂等,大多數都有兼辦和采購各類茶葉。零售的茶葉,則可以在傳統雜貨店,和中藥材店買到。

不同籍貫的茶客會喝不同的茶 比如福建人和潮州人喝烏龍茶(福建的鐵觀音,水仙), 廣東人喝大葉茶(廣西的六堡茶),客家人吃青綠茶(廣東省高鶴縣的銀針古勞茶), 福州人則喝香片(福州的茉莉花茶)等等。 

傳統咖啡店一般提供的茶,可以加入煉奶的黑茶(錫蘭茶/紅茶)紅茶都出自本地咖啡粉厰各製標嘜推銷。規模較大者有均記, 新慶美,郭泰豐, 新發美,大川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引進台灣茶藝坊,提供茶客自行泡茶的賣茶模式,紫籐茶業集團顛覆了,本地老茶商的傳統茶葉產品,營銷格局。 

今天大街小巷專賣茶葉的古板老店鋪, 已越來越少了,新店開張,多數都是設立在購物中心。

(註1https://huctan.blogspot.com/2019/07/20190621-201906123.html

在福隆港 Frasers Hill BOH Tea 創辦人Russel 的別墅 High Pines Bungalow 的書櫃裏,還能閲讀到有關記載着金馬崙高原早期種茶資料的書冊。

 

(註2柴埕前(Maxwell Road/道路已經消失,成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