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5, 2025

稻草包裝 / Porcelain Packing

 

前言: 

這是一篇枯燥無味的帖子,網友可能會沒興趣閲讀。 但是對老頭我老來説,它是老本行的追憶。 

一個以 polyfoam / 聚泡沫塑料 bubble film / 氣泡膜包裹日用陶瓷的包裝,偶然進入我的視野,不禁讓我想起陶瓷行業用語 打草包 的陶瓷包裝。


上世紀中葉,先父老店 盤碗店 ),每月從中國各省陶瓷工藝品公司,進口日用陶瓷器皿或餐具。貨單上書寫包裝方式的   既是 竹篾籠 這是廣東省汕頭市,稻草竹篾籠包裝的式樣。

 

然則,中國出口外銷日用陶瓷器的稻草竹篾籠包裝,沿用直到上個世紀 80 年代初,被開始實行的紙箱包裝化取代了。  

這門傳統包裝手藝,正是我當年在棧房工作時,難以泯滅的美好記憶。就這樣,在時光流逝間消失殆盡。 

。。。。。   。。。。。 

稻草竹篾籠包裝的方法,具有典型的南方特色。第一 中國農村地區有水稻種植。在稻米收割後,剩下的稻草稈,在曬乾後,被工人將廢物利用,用於包裝陶瓷。第二潮州竹子產量大,用竹子編織竹篾籠裝載陶瓷器,可謂就地取材,物盡其用。 

先講竹篾籠包裝的兩個格式: 

陶瓷碗盤散裝,竹篾籠式:工人先在竹篾籠底,鋪上一層稻草,然後把碗,一塊塊地套緊倒放,一層碗一層稻草,裝滿後, 縫隙間用稻草塞進加厚,頂層加蓋一厚層稻草,然後蓋上厚竹篾籠蓋子,用麻繩把竹篾籠蓋,和竹篾籠綁緊,並繫上收貨商的布條標簽,既完成保護陶瓷裝運的工序。

 

稻草茭紮捆綁式:先以一束稻草稈對折, 形成一個圓環草墊,以做頂部或底部的固定基底; 然後將長稻草稈,向四周攤開。把大碗倒扣在草稈上,一層碗一層稻草,一塊塊曡裝, 分別以10塊,或20塊為一柱; 再把稻草往碗沿包上,將草尾連圓環草墊捆緊,篾片紮緊,再以草繩加固,裝進竹篾籠, 縫隙間用稻草塞進加厚,加蓋繫上收貨商的布條標簽。這種茭紮捆綁式, 多用以包裝大盤碗,陶罐,茶壺,花盆花瓶等等。 體積肥胖的,以45件陶瓷器為每一柱。

除了用稻草稈,脫了米粒的稻穀,其獨特的結構,也被利用來當保護小巧玲瓏的陶瓷產品包裝材料。 精緻的微縮陶瓷美術小擺件,如人物或動物,在包裝前,先將稻殼灑在宣紙中間,然後放下小巧玲瓏的小擺件,最後灑下稻殼,塞滿空隙,防止碰撞,繼而包紥。

 

以竹篾籠裝載日用陶瓷器之外,木箱是内裝胎體較薄而且精細易碎,價格比較高昂的上等大小件陶瓷器。 木箱内包紥材料,也是離不開稻草。就因爲稻草都很毛糙,為防止陶瓷器表面的紋飾, 在稻草裏搓來搓去,會劃損陶瓷器表面的紋飾,所以對每一件陶瓷器,先行都加上一層紙包裝做保護。

後記: 

記得老店棧房後部一角,堆成草堆的乾稻草,那是由竹篾籠裏拆出來待按訂單配貨時,用的稻草。棧房有一面露天天井,每當下雨天,棧房總會彌漫着稻草散發的潮濕,發霉和泥土的 土霉味  。今天很懷念那個潮濕氣味。

 

到了操作包裝時,一攥把乾稻草,灰塵即四處飛揚,多數人會引發過敏,輕則打噴嚏,眼睛鼻子癢,重則引發氣喘。不過老頭我早年長期處於沙塵環境長大,手巾蒙鼻,就練得一身 百病不侵 幻想時光倒流到過去,真懷念扮蒙面客的情境。

空手用稻草紮捆陶瓷器,和將稻草塞進竹篾籠或木箱裏,長久的工作,使得雙掌表皮增厚。 與人爭鬥動手,不必找棍子,一巴掌下去,對方皮肉,馬上暴起五條指痕。哈哈哈,當年老頭我不知不覺, 練就了 鐵砂掌 功夫。後半生當了執筆人,沒再操做包紥工作,等於自廢了 鐵砂掌 武功。但是回首前半生很慶幸,機緣讓我掌握到,這門傳統稻草包裝陶瓷的非遺技藝。

網絡圖片, 版權歸原主

Monday, October 20, 2025

蛇廟 續集 / Snake Temple

 

前言:

在升旗山,沿着山腰樹林邊健行時,突然遇到身材細長,頭部正三角形, 通身黑綠色帶檸檬黃縱紋的青龍蛇 / Pit-viper,一動也不動的盤踞在樹枝上。此類毒蛇既是檳城蛇廟裏供奉的神靈啊。 

忽然想到,居住地與蛇廟鄰近,好久沒去遊逛蛇廟了。Let’s go 去看看盤踞在大殿香案特製架上的青龍蛇;也好尋找寫作靈感, 修訂增刪舊貼文。

----------   ----------

 

蛇廟 (註1 原曰福興宮,亦稱清水廟, 或清雲巖, 是道士供奉清水祖師,和做法事的廟宇,其建立有段殊勝因緣。它是由英國人獻地,以供華人創建的廟宇。 

鄺國祥老師在 檳城散記 寫道: 

 有西人某沾重疾, 百般醫治,都無效驗。他的僕人(想是華人)爲他私禱於清水祖師,投以神藥, 一服而愈。 西人感神再造的恩德, 因獻地一塊,爲神建廟,並立西文石碑以留紀念。。。。

 

2022年重新編印的 檳城散記 簡體版本,内註釋:  西人為英國商人,大衛.布朗 / David Brown(註2 1778 - 1825 以種植業在檳榔嶼發跡。  

這蛇廟的地址,當初原不在今廟的地方。其時只是附近一所僅遮風擋雨的茅屋。住着由中國帶進清水祖師的香火, 移居檳榔嶼的道士;神道法力無邊,為民治病。 

1801年, 22歲的David Brown 抵達檳城,很快就和他的叔叔 James Scott 在商業上掀起了波瀾。他開始從牛汝莪及其周邊地區的華人和馬來人購買土地, James Scott1808年去世後,David Brown 承接了其大片土地。 

1803年前, 年約27嵗的David Brown 罹患重疾, 西醫百藥罔效, 家人也束手無策。

 

隨後聞悉,望脚蘭清水祖師道士的神奇治療力量。在信疑參半下,姑且一試,竟然很快就痊愈了。

此外,另一摘自光明日報 3 的資訊, 患病者是David Brown的母親。

 

不論是誰患病,David Brown 感激清水祖師救命之恩,擬厚酬道士。道士不受其賞, 但説,想爲祖師築一廟宇, 以安神靈。David Brown 逐把今廟址的地一塊,贈給道士,興建清水廟 

根據檳城古蹟信托會理事 Timothy Tye 在其網頁https://www.penang-traveltips.com/snake-temple.htm 提供的資訊,坐落在檳城西南區 Mukim 12 Lot 496,編號 855的地契,確認蛇廟土地擁有權注冊於180371日。 

所以David Brown獻地的傳言,真實性確認了。

有了地,清雲巖究竟建於何時 這在文獻上都考據不出。

有説建於 1856年, 這乃參考自檳城福建公司理事在201332日的光明日報導。 3  

另有案可稽者,則為位於清雲巖中門入口兩側的石獅上, 銘刻有  陳於陳普叩答  通扣坡 4 再和號  嵗次癸酉葭月  同治十二年旦 ,既1873年; David Brown 離世 48年。 

清雲巖經歷多次翻修重建,部分文物突然消失,不知去向。在沒有能力擁有一部相機,或手機的年代,遊覽歷史名勝時,是見石頭抄碑,見對聯抄字。所以慶幸保留了這幾對古蹟楹聯。 

這幅雕刻於木柱上,理當是由舊廟遷移過來的,可以説是最老久的楹聯 。木既是朽蛀,字亦漫漶, 大書  光緒五年( 1879 )十二月福建丁道姑劉神西敬立: 福地皈依道尊為祖  興朝呵護法大祖師 。這是對應老廟的特色,點出祭祀神祗的精神。 

這一幅不翼而飛的楹聯,寫道  具極大神通拯盡五洲黎庶 顯無邊法力修成萬切劫數金仙

依據重建清雲巖碑記載:  清雲巖祀清水祖師也。原曰福興宮, 踞巖之左。溯厥由興,蓋福建人之築百公所已數十年矣。 時至今日,祖師倍加顯赫,古自為擇地,更易坐向,以五庚五酉向,以五甲五卯串縫針,己酉己卯為分金。於是孟夏興工,越仲冬告竣。。。。。。大清光緒六年庚辰  1880 仲冬董事子王文慶助天德等八人同立。  

由此斷定,此廟已具百年以外的歷史, 可惜在重建以前,沒有保留包括David Brown預定的西文紀念石碑可考。

 

仔細欣賞正殿上樑橫匾的這幅草書: 萬壽無疆 ,感覺到其筆勢力道遒勁,每個字都大氣磅礴。對神明的生日稱呼,常見的是  聖誕千秋 。清水祖師是現實人物,人格神;  萬壽無疆 這個祝壽詞,無疑是把祂的身份地位,提升到道教較高神祇之階級。

 

大殿前左右兩方, 分別懸挂和橫放在木架上的鐘鼓,是清雲巖用以日常和做法事的法器。

 

重建清雲巖後六年的1886年, 大清光緒丙戌菊秋穀旦 由王定安向廣東佛鎮(佛山)信昌老爐定鑄的兩口 清水巖百年神鐘 高五尺, 重數百斤,上雕雲彩龍章,隸書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八字。今日收藏在大殿左側廂房。


光緒十二年( 1886 )的添建涼亭碑記, 光緒丙午三十二年( 1906 )的銅香爐。

 

清雲巖正殿前方拜亭石柱, 保持完好的字體,清晰可見。楹聯: 清水流兮常滴滴  巒山雲擁自重重 」「 至道成時��月  性真返後頂圓光

漆紅實木牌匾雕刻着: 修道巖山一旦化身成祖  分爐嶼島萬家生佛真師 的對聯,分別懸挂於中門左右側柱      

 

鍾金泉土產店側旁, 目前尚保全着清雲巖早期遺蹟。這是廟中兩口之一的百年水井,傳説井為蛇眼,乃開山法師鎮蛇之寶。井水還是治病良藥,具有特殊功效的神水。David Brown當年就是靠它起死回生。我們姑妄信之。                                                                      

管理蛇廟的檳城福建公司在報章上告知,介於 1800 1820年之間,已有清水祖師小廟的存在。 

依上所述,我們推測清雲巖 / 福興宮 / 蛇廟的初創建年代,應該是1803年之前, 1873年之後。目前我們見到這所富麗堂皇的廟宇,是在 1850 - 1880 年興建的。

1) 蛇廟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9932.html

2 布朗草場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12/11/padang-brown.html

3 https://guangming.com.my/望脚蘭蛇廟清雲巖.麟蛇獻福

https://guangming.com.my/%E8%90%AC%E8%85%B3%E8%98%AD%E8%9B%87%E5%BB%9F%E6%B8%85%E9%9B%B2%E5%B7%96%E2%80%A7%E9%BA%9F%E8%9B%87%E7%8D%BB%E7%A6%8F

4 )普吉 / Phuket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2245530951

普吉的历史旧名:通扣或通扣坡,它们在一些旧的文字记录中常见。闽南语翻译的通扣,马来语Tongkah,泰语Thung kha。来自以当地村落命名的通扣港,加上马来语的Pura(意为城市)后,通扣坡指通扣市,也就是现在的普吉市,逻辑和新加坡、吉隆坡是一样的。

Sunday, October 12, 2025

升旗山的白宮 / White House of Penang Hill

 

升旗山的建築物很好看,英殖民風格的獨立式單層鄉村別墅 ( Bungalow ),融合了馬來色彩。

 

Site No. 3Viaduct Road EastWhite House / 白宮 擁有粗狂的石墻和粗大四方形石柱支撐的高脚屋, 下層放空,用於置放家具和其他物品,精緻又獨特。

White House  1929 年落成以來, 已數度易手。今天土地擁有權,已經轉到 檳城賽馬公會 / Penang Turf Club 手中。

 

距離纜車站僅十分鐘步行路程,即可見到這棟別墅的後方山徑, White House 建在一個小土丘的平台上,靜靜地隱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這道通往別墅後院的小徑, 為方便別墅管理員,不光是日常出入,也便利他使用摩托車 / motorcycle 運載貨物。 

轉個大彎到了 White House 前斜坡道上,我的媽呀!正逢雨季,這段用沙石和混凝土築成的台階,好些生滿青苔,有點濕滑。 老頭我小心翼翼,一級一級踩踏在一百三十台階上,登上 White House 



當初 White House 作爲私人住宅,構築物包括寬敞的入口大客廳,内部彌漫着濃厚的英倫古典氣息, 配有衛星頻道的電視,DVD 播放機和卡拉 OK

一間設備齊全的主人臥室套房,配有加大雙人床, 和附設淋浴間和熱水器。

另外兩間臥室,配有特大床,大床 和一張雙層床。 唯一遺憾是,僅一間淋浴間和熱水器設在臥室外, 公共使用。


別墅後部設備齊全的開放式厨房,


和一個可容納八人的餐廳。

自然光缐充足,還體貼的安排,備有麻將桌,讓住客們可以一起一邊玩牌,一邊聊天消磨時光。

別墅管理員的住宿和厨房就在屋外。


White House 外觀設計簡樸,整個房屋建築呈 字型。 屋頂陡峭且呈三角形, 中央有個大烟囪,外墻色調由白色木框架和白色石頭組成。


窗戶左右推開,窗戶玻璃有相同大小的窗格組成。透過玻璃窗,可以飽覽屋外鬱鬱葱葱的山林風貌。



草場周圍的花樹,競相盛開,美化環境。綠草濃密柔軟,如鋪席墊一般,營造出寧靜開闊的空間感。

此外, 管理員還自種少許菜豆,大大滿足自供自給,吃安心。

 

擺設了張石桌子和四張石椅子,可供泡茶,下棋,喝酒,烤肉,玩牌等等游戲, 還可鳥瞰檳島的壯麗景色。 


若跋山涉水,遠行到美國去遊覽白宮,勞命傷財。精打細算, 倒不如登上升旗山,三天兩夜的 White House bungalow stay  可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本土的白宮, 絕對值得一看。哈哈哈 !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