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峇登 十八丁 / Matang Sepetang 2025年4月6日
今晚下榻 峇登 / Matang 民宿, 主人還提供交通工具,免費載送我們夜遊市鎮,去酒樓用餐。黃昏載送我們到臨海小鎮, 瓜拉十八丁乘船遊河觀景。
瓜拉十八丁是峇登縣一個小漁村,馬來人叫 Kuala Sepetang,舊日英文名為 Port Weld。
爲什麽不參照英國統治時期政府官方,Port Weld的路名,拼作 “砵威”沿用下來呢 ?
來説個八卦軼聞趣事。民間有一傳説,昔日有村民從這裏(漁村)步行到太平, 得費整個下午的時間。 馬來話“ sepetang”,華人講馬來語時,發音口誤, 説成 “chap peh teng”, 造成今日就叫做“十八丁 / Sepetang”的近似音。
黃昏 6時在小碼頭,登上一艘由 250馬力舷外摩多驅動的快艇。它可容納約20名乘客,跟隨的有當地導遊亞芬姐。在半個小時的遊覽中,沿河航行,穿過紅樹林,觀賞猴子,鳥類和一些野生動物。
航程中一大看點是觀看老鷹。到達地點,當駕駛快艇的舵手,將一桶食物倒入海中,兼響起船上的喇叭號角;聽到響聲,一大群老鷹突然出現,在海上空中飛翔,它們也發現了獵物,隨即迅速俯衝,用其銳利的爪子抓住獵物。
海中第二景點是參觀人工培育的鱟和河豚養魚場。
鱟是古老的海中動物,由頭胸,腹,尾三個部分組成。頭胸略呈馬蹄形,所以又叫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尾部是一根長長的尾劍。公的小,母的大;在繁殖季節期,總是貼在一起,提起就是一對,形影不離。
河豚是日本人又愛又怕的美食。這種魚體内含有劇毒,若處理不當,可能造成知名的後果。河豚生性游動速度相對慢, 容易被捕獲,爲了保護自己,能夠快速將水或空氣吸入胃中,在短時間内膨脹成數倍大的體積,讓欲撲食它的對手吞不下又抓不住,只好任它隨水漂流,逃之夭夭。
哈!在導遊亞芬姐幽默風趣的講解,這段旅程真的讓老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時間到,先去十八丁火車站海鮮舘吃晚餐。十八丁是英國統治時期馬來亞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也是錫礦運輸的樞紐。1885年開通的馬來亞第一條鐵路,太平至十八丁的終點站,就設在離海鮮舘只有幾十米距離的路邊。原作的火車站站牌,是以四種不同語文書寫。可以見得,馬來語羅馬字母,當年還未被英國統治政府應用。Port Weld中文釋為 “砵威”。
再回碼頭,啓開看火金星, 螢火蟲繁殖區的航程。
快艇進入漆黒寧靜的螢火蟲觀賞區,導遊吩咐切記關閉光源,抹黑觀看。在沼澤林中,一點一點的螢火蟲,一閃一閃的穿梭在樹林間, 將一叢叢,一顆顆的樹木點綴成天然聖誕樹。讓人看了自得其樂。哎呀! 飛進來了, 唐詩「 輕羅小扇撲流螢」, 老頭用塑膠篩子也撲到流螢啊!何不樂哉!
晚間歡樂時光,人馬標一開,好事自然來,幾 peg白蘭地下肚,老頭雖像一隻螢火蟲,有安娣和聲伴唱,倒也有光輝呀!!
謝謝各位閲讀,遊記待續。
Photo courtesy of Ng Sin F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