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9, 2015

檳城的老行郊


老同學在拙文裡點示 [ 正廣和 Caldbeck Macgregor ] 這家酒行時,又讓我聯想到與喬治市一些消失的老行業息息相關的[ 行郊 ]

時下大家只在關注老 [ 行業 ] 的消失,卻漠視了這些中,英出入口貿易商的沒落 。

[ 行郊 ] [ 紅毛土庫 ] 這個商業名詞,其實在老檳城, 已經存在了上百年之久。

以檳城的商業主干道 “ Beach Street ” 來講,英殖民政府將檳島發展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港後,各國商家即在這條街, 從南到北,建了不少房子,各行生意,各類 [ 紅毛土庫 ] [ 行郊 ] 俱集此地。

挂在永豐貿易有限公司屋檐下,虎標萬金油的猛虎標志圖像,蘇承球有限公司和榮源棧有限公司雄偉的建筑物,依舊豎立在港仔口,它們見証的,不僅僅是[ 行郊 ] [ 紅毛土庫 ] 的輝煌, 還有它的衰退。

前光華日報曾登述“16(注1的“土庫街”,因該段路擁有頗多歐美進出口貿易商而得名。那依此,接連由華人經商的五段道路,堪稱 “行郊街”。

地位雖次於新加坡,當年檳城的自由港曾是亞洲,尤其泰國,蘇門答臘,緬甸各港口物資的散集中心,出入,轉口貿易對檳城的繁榮起了重要作用。

[ 土庫 ] 是歐美的大公司,大工廠, 在檳城開設的分公司和代理商,以進口推銷其產品, 或兼營本地土產出口,轉售歐美。

這些大 [ 土庫 ] 結合雄厚的資本,良好的商業經營管理,每年都賺取豐富的盈利。

80年代初,在巫統推行的新經濟政策期間,一間間的歐美大 [ 土庫 ] , 尤其是英資的,被轉為國家企業,[ 土庫 ] 在檳城的商業版圖,也就漸漸地縮小了。

[ ] 是以大宗商品進出口,批發為主要業務;[ ] 是依所在區域分類。

就拿咱們老店來說吧: 主要入口貨物,是汕頭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的陶瓷器,直接由汕頭或間接由香港轉運而來,當年我們被歸類為 [ 香汕郊] 的磁商。

雖然汕頭貨只屬於中國陶瓷的一部分,其精粗具有的產品,足夠我們供應各種不同市場的需求。一般來說,整年的銷售數量與營業額,可以養活幾十個家庭。

今天已沒有一家純粹經營汕頭陶瓷的入口商了,中國陶瓷器只佔入口貨物的百分之十或更少。

其他各 [ 行郊 ] 的經營性質,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目下專營入口 [ 海味郊 ] [ 廣貨行 ] , 不再只銷售臘味罐頭等食品,也兼賣衛生紙了。

面臨生存困境,大多數進出口貿易商,已不再堅持依據貨物類或出產地做生意。

[ 行郊 ] 式出入口貿易,愈趨愈下的原因, 不外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准的提高,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網絡通訊科技等等的進步,擴大了交易的空間,市場競爭越來越大,都改變了進出口貿易的模式。

[行郊] 這個商業名詞,今天已不復存在了。

其實講檳城的 [ 行郊 ] , 多得不可勝記,且讓我們簡略追憶曾在“ Beach Street ” 和臨近街道上享有盛名的幾家商號和公司吧 。

經營中國, 香港各省的 [ 行郊 ] 分香汕夏滬最多,計有:

香夏郊 :中街成吉利(生貨),新協益(金銀紙),萬成(中國紙), 陳萬發(日用品), 海安(應用紙),順成(罐頭食品)﹔ 緞羅申街龍泉(茶葉),新協盛(金銀紙),天成(應用紙), 萬源興(建筑五金),海川(應用紙),中庸(布匹),港仔口榮源棧(麵粉)等等。

香汕郊 :中街鼎豐(生貨),大興棧(罐頭食品),陶裕(陶瓷),義昌(網索),倪兩興(麵粉咸味)﹔ 緞羅申街林德利(日用品),南通(雜貨),峰發(陶瓷),打鐵街南泰利(網索)元昌(網索),添發興(網索),振德(生貨),乃裕(陶瓷)等公司。

香港郊 :港仔口同綿豐,四福,永豐,同益(布匹),瑞興棧,明義,榮源棧,兆豐,協同和。打鐵街興中等商號。

香廣郊 :裕生春,廣源利,廣美珍,蘭昌,信元,港仔口勵成(棉織品),廣德昌(臘味)等等。

另依東南亞區域分類的 [ 行郊 ] 如:

緬甸郊 :入口豆賂,丹老咸魚,出口椰油,檳榔枳,碩莪,藥品的商號計有港仔口永豐,萬興利,明意, 華豐行,四福, 中街同綿棧,社尾泰南等公司。

亞齊郊 :入口檳榔枳,椰干,樹膠的有同利興,協隆合記,源發,泉寶榮,橋商,梁公司,東和,福和源(土產),同益等商號。

暹羅郊 :入口樹膠, 錫米,木材,檳榔枳,木炭,豆類,生貨,而出口白糖,麵粉,椰油,日用品者如:中街南美,成和源,厚豐,新利隆, 打鐵街南通,聯美,天豐棧,港仔口永豐,永泰順等公司。

依商品分類的行郊 ] 如:

經營海味郊的以海參,魚,魚鰾為主的公司有源利成, 四豐,振利峰,源昌美,東萊行等等。

椰油椰干郊的有萬興利為大,餘者如新和隆,僑成,新慶豐,四福,美德,同綿豐。

再說本島貴為 [ 檳榔嶼 ] ,沒有生產檳榔枳, 卻由印尼亞齊,日里,泰南大量運來轉口去印度, 緬甸。海乾新路一帶有幾家檳榔枳郊,計:僑成,新慶豐,萬泉成,福成。

碩莪郊 :當年從檳城輸出印度, 巴基斯坦,緬甸, 香港, 歐洲, 澳洲的碩莪丸,不是真正碩莪術的制成品,而是樹茨粉制成的碩莪粒和碩莪粉。貨源來自霹靂和吉打的碩莪廊或碩莪較。代理廠家出口的碩莪郊, 數海墘新路的兆興,德大,曾榮豐為主。

眾所周知的海墘街許子根其父的新同德, 東和,海墘新路裕成,林連登的泰豐棧,過港仔李萊生的南益,港仔口蘇承球有限公司,東益,建源興等等是數一數二的樹膠郊商號。

若把每一 [ ] [ ] 都寫出來,實非本文所能容納,這份簡述就到此為止。

1 :    16

Wednesday, March 18, 2015

冼星海的一些戰歌


今天南洋商報副刊, 蕭彤前輩在《歌的回憶》裡追憶抗戰歌曲創作者冼星海留下的幾首珍品,表示對他的尊敬和懷戀。

即使60花甲的我們,如今有一些人對這一段重要的歷史竟是那麼淡漠

借此平台,也該重新唱響這幾首抗戰歌曲, 引導我們重溫那段歷史,至少可以振奮大馬華裔的民族精神。


歌的回忆    冼星海的一些战歌

冼星海,是中国一名很重要的作曲家。由他作曲,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早已成了经典。

冼星海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在那个轰轰烈烈的抗日时期所体现出的爱国救国的高贵情操,标志着他是一名定于民族情感的有良心、有正义感的艺术家,值得我们称道和怀念。他给人间留下了许多音乐作品,好像:

有正义感的艺术家

《救国军歌》,唱出了枪口一致对外的声音。当日本的军国主义者捏造了一个事件,把入侵的枪口对准中国东北方那个原本寂然无声的芦沟桥时,尽管当时当政的中华民国政府坚持不抵抗,冼星海并不迟疑,和所有的爱国军民一样,喊出了《保卫芦沟桥》。

《热血》,发出了不愿做奴隶,不愿做马牛的声音,由金山首唱:

谁愿意做奴隶?谁愿意做马牛?人道的烽火,传遍了整个欧洲。我们为着,博爱平等自由,愿付任何的代价,甚至,我们的头颅,我们的热血,地伯尔河似的奔流。任敌人的毒焰,用过科利色姆当年的猛兽。但胜利终是我们的,我们毫没怨尤!瞧吧,黑暗快要收了!

光明,已经射到古罗马的城头,古罗马的城头!

除了《黄河大合唱》里一系列8首抗战歌曲之外,冼星海谱曲、著名文学家田汉写词的《黄河之恋》,由施超首唱。《黄河之恋》的演唱,词曲作者对演唱歌手的要求,是务求做到诚恳、依然、悲壮、慷慨、背景衬以音乐,词句自然朗诵而出,但须轻便得宜。回想在我们还年轻的岁月里,我们不也曾经悲壮、慷慨过吗?

追兵来了,可奈何?!娘啊,我像小鸟回不了窠,回不了窠!(做贼吗?不!阿宝!等着!)我是一个大丈夫,我情愿做黄河里的鱼,也不愿做亡国奴!亡国奴是不能随意行动啊,鱼还可以作浪兴波,掀翻鬼子们的船,不让他们渡黄河!不让他们渡黄河!

和所有有血性的大丈夫一样,冼星海是选择了做黄河里的鱼,作浪兴波,不让鬼子渡黄河,不做亡国奴!期待着最后的胜利。

《二月里来》,虽有相当的民歌风味,但在最后还是发出了抗战的声音: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今年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加紧生产,加紧生产;努力苦干,努力苦干;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多出点劳力也是抗战!

铁汉,柔情;真正的铁汉,也有柔情。冼星海,不也为孩子们写出了柔情的春天的心愿———《只怕不许唱》———吗?

星海钢琴向冼致敬

顺便想一提的是,在去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所举办的“2014年钢琴大赛中,舞台上所采用的钢琴,是中国制造的星海钢琴。钢琴上出现的星海,是根据韦氏音标注示的“HSINGHAI”;但是,在其他广告中,是用汉语拼音注示的“XINGHAI”。中国制造的第一批钢琴,被命名为星海钢琴,正如本文一开始所指称的,冼星海是中国一名很重要的作曲家

萧彤 


《救國軍歌》
冼星海作曲,塞克(陳凝秋)寫詞

槍口對外,齊步前進!
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
我們是鐵的隊伍,我們是鐵的心,
維護中華民族,永做自由人!

槍口對外,齊步前進!
維護中華民族,永做自由人!

裝好子彈,瞄准敵人,
一彈打一個,一步一前進。
我們是鐵的隊伍,我們是鐵的心,
維護中華民族,永做自由人!

裝好子彈,瞄准敵人,
維護中華民族,永做自由人!



《熱血》 
田漢詞,冼星海曲

誰願意做奴隸! 誰願意做馬牛!
人道的烽火, 燃遍了整個的歐洲。
我們為了博愛、平等、自由,
願付任何的代價, 甚至我們的頭顱。
我們的熱血, 地泊爾河似地奔流。
任敵人的毒焰, 勝過科利色姆當年的猛獸,
但勝利終是我們的, 我們毫無怨尤。
瞧吧! 黑暗快要收了,
光明已經射到古羅馬的城頭。
瞧吧! 黑暗快要收了,
光明已經射到古羅馬的城頭,
古羅馬的城頭。

《黃河之戀》
作詞:田漢 作曲:冼星海

追兵來了可奈何?
娘呵,我像小鳥兒回不了窩。
我是一個大丈夫,
我情願做黃河裡的魚,
不願做亡國奴!
亡國奴是不能隨意行動啊,
魚還可以作浪興波,
掀翻鬼子的船,
不讓他們渡黃河,
不讓他們渡黃河

《二月裡來》
陳凝秋(賽克)詞 冼星海曲

二月裡來(呀)好春光,家家戶戶種田忙,
指望著今年的收成好,
多捐些五谷充軍糧!

二月裡來(呀)好春光,家家戶戶種田忙,
種瓜的得瓜,種豆的得豆,
誰種下的仇恨他自己遭殃!

加緊生產(呀)加緊生產,努力苦干努力苦干,
我們能熬過這最苦的現階段,
反攻的勝利就在眼前!

加緊生產(呀)加緊生產,努力苦干努力苦干!
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多出點勞力也是抗戰,
多出點勞力也是抗戰!

Tuesday, March 3, 2015

話燈謎 憶楊海松


元宵又稱 [ 上元節 ] ,潮俗 [ 十五夜 ] , 對潮州人來說,是迎新年的一個重要日子。元宵節的歡樂活動有賞花燈,鑽燈腳(註1,猜燈謎, 舞龍獅等等。

提到春節元宵燈謎會,梹城華社文壇人士, 尤其是檳州華人大會堂,應該立刻就要想到已故楊海松先生。

張少寬先生在其 [ 梹城詩壇舊事 ] (註2文獻中提及楊老不只是會寫字,做詩,更是制作燈謎的高手。

60年代,楊老在同一時期擔任數十商團會社的要職。 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以致影響自家的生意事業。來衡量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從商團會社抽出身來回到商場,花了一段時日,生意才慢慢上回軌道。

與先父同輩,楊老也是梹城潮籍陶瓷器批發第二代業者,還記得我最一次與楊老相遇,是在怡保文冬村三勞成有限公司的辦事處等做生意,推銷各自的商品。

在閑聊間,他簡略教我燈謎的制法:話謎面當配以雅緻的詞句,謎底以通俗題材為宜。

如跑馬燈繪以出牆紅杏一幅優美的圖畫,或現成的詞句為謎,一支紅杏出牆來 ] (註3去猜射檳城一地名。若能了解這首詩句的出處,必能射中謎底。

謎面謎底都是天造地設,如[ 繁星點點 ] 射中藥 [ 天麻 ] ,成語 [ 快馬加鞭 ] 射車輛品牌 [ 速速騎 Suzuki ],或幽默謎面如 [ 嫦娥月經失調 ] [ 神經病] 有點不雅與損風格,一旦射中, 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在生意納入正軌,為弘揚燈謎文化,每屆元宵中秋,他又盡心盡力為華社策劃燈謎活動。

暮年潛修佛理。十幾年他不幸從梹城渡輪墜海身亡,世事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在古代,燈謎被認為是文人學士的風雅韻事。張少寬先生的 [ 梹城詩壇舊事 ] 提過,在60年代前的梹城,燈謎的流行是普及華人社會。

燈謎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似被梹城華裔與華團最高領導機構,有意或無意的輕視了。記得幾年前的新春街頭廟會,還特地提倡燈謎文化,今年華社竟擱置燈謎活動,搞的是歌舞演唱節目。

倒是Astro電視台在聯合州政府舉辦的元宵慶典,把中,英,巫三種語言融進燈謎文化裡,獎賞射中謎底者一隻“羊娃娃” (註4 - 剪報)

寫到這裡,期望華社給予 [ 燈謎 ] 這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梹城世代傳承下去,更望華社不可忘掉已故楊海松先生為燈謎所付出的貢獻。


(註1)詩如人,字如謎 楊海松師承蔡夢香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4/09/18/120.html
(註2)婦女鑽過燈下,為求生男丁(燈)之意。
(註3)出處:宋葉紹翁《游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
此謎創於二十年前,時下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檳城曾有這塊繁華燦爛的游樂場,[ 春滿園 ] ,故謎底難以猜破。

诗如人,字如谜 杨海松师承蔡梦香

光华日报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八日 晚上十一时五十九分
文:张少

提起杨海松,5-60年代的生意场,是无人不知,没人不晓的社会闻人,他是当年新街著名杨海松兄弟有限公司的老板,当红时,身任潮帮六间社团的总务,交游广阔,热心公益事业之余,广结翰墨因缘。

也许大家会问我,杨老是个商人,如何会对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呢?原来潮帮出了一位文坛上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的怪杰蔡梦香,他和杨老俱是潮安人,也是杨老在中国家乡念书时的老师。蔡梦香的字画精绝,很有八大,石涛的韵味,在名师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影响深巨,使到杨老的国学,从小就奠下很好的基础,也难怪他会写字,做诗,也是制做灯谜的高手!

谈起灯谜,在二战前早已植根于华人社会,我记得骆清泉老先生曾告诉我,当时的大观园,以及后来的新春满园,经常都有举办灯谜会,摘斗射虎,热闹异常,射中者都有丰富的奖品鼓励。比方说,有这样的一条谜面,制谜者在一块猪肉上写下一个,谜底打四书的一句,结果大家都摸不著头脑,任猜都射不中;看官的你猜,谜底到底是什么?后来,来了一个老头子,只见他把写在猪肉上的字,用手擦掉,然后捧着该猪肉正要离开,害得制谜人赶着走来,要对方解释猜中的原因。老人说:《论语》:七十则可以吃肉。(闽南音字的发音如”),就是说:字擦掉,就可以吃肉啦!,这是谜语中的会意格。

灯谜运动,一直澎湃到六十年代末,当时的谜坛能人不少,马新两地经常都有开灯盛会,在四、五十年代,每逢佳节良宵,时有名家在搞活动,如谢云声,陈傲冰,杜联奎,孙崧樵,邱蔚青,许沱生,周成器,张声照,倪启绅,吴有为等,以及后来的杨永谦,杨海松,张润泉,周国基,林遮利等。

进入70年代时,老一辈的大都已物化登仙,谜坛欲振乏力,杨海松独挽狂澜,先后在中华人大会堂,潮州会馆,潮安同乡会,联商公会,以及雪州中华大会堂主持灯会。同时还著书讲述灯谜的制作方法,可谓用心良苦。

至于海松兄的书法,我多次劝他出山,来个展览,和大家结缘,他都谦虚的说:还少一点点东西,暂时不便出来见人,以免遗笑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