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9, 2016

台山衛生所


前貼談過庇能台山寧陽會館的成立,旨為聯絡台山同鄉感情,互助共謀福利,排解鄉親之間的糾紛,協助無依鄉親喪殯醫藥等事。

為讓鄉親可以老有所依,會館在1879年設立一所病人臨終兼顧做喪事的台山衛生所。

根據會館記載,衛生所初設於義興街( Church Street ),後搬去四十間 ( Ceylon Lane ),再遷址孟加里巷 ( Argyll Road ),直到1935年,才建設這間兩層獨立洋樓於惹蘭亞珍( Hutton Lane )迄今。

60年代前的檳城居民,尤以華裔最多,通常病重者知道來日不多了,就會搬到衛生所, 入住樓上養病。

垂危之際,有家人者則會守護在側,以待斷氣﹔孤寡獨居者則在無人送終下離世,魂歸天地。

病危者咽下最後的一口氣後,屍體就會移到樓下,經過入殮儀式以後,靈柩停放在廳堂;若廳堂空間被佔滿,將移放到門外數天直到出殯。

其實如同一條街( Hutton Lane )的東安會館,愛情巷 ( Love Lane ) 的順德會館,調和路 ( Transfer Road ) 的肇慶府會館等等華人會館, 早期多設有衛生所。不過老檳城時代的台山衛生所,是病危者的首選。

只是近年來,提供醫療服務的護理安老院,療養院﹔良好環境和設備的新建築殯儀館,在檳城各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後,大大降低了會館衛生所的租用率, 也可以說是少到不受注意和採用的程度。

雖然業績甚差,庇能台山寧陽會館已決議繼續為各界人士提供停放靈柩以待發引之服務。

據悉近日新聞報導,毗鄰的一排老店屋被新加坡財團收購,已將造成老檳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

台山衛生所可以說是檳城鬧市中最舊式,又最有代表性的衛生所,就算不得什麼古蹟文物,也值得珍重保留與死人葬喪有關的原樣啊!



Tuesday, May 17, 2016

追思黃精華學長


老同學棄世於2013517日 (農歷癸己年四月初八日)。

你的一舉一動,我們的回憶,歷歷在目。

你的形象, 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Thursday, May 5, 2016

武帝廟


關武帝被一般人稱為關公,關公名羽字雲長,三國時代人,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共謀匡扶漢室。

在中國人心目中,提到關公就聯想到一個“義”字,就因為關公一生,義無所在。

這種忠義大節之氣,蘊之於人心,擴而充之在每個人心中,進而激勵了每個人,尤其是同宗同鄉的血緣地緣族人,一種團結力量。

由此可見,拜祭和信仰關武帝,成為民間宗鄉社團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

武帝廟的物業權是屬於庇能台山寧陽會館所有,廟建於隔鄰。為方便進出管理,兩屋中段互通。

武帝廟的外貌與左鄰右裡的伍氏家廟和庇能台山寧陽會館大體相同,略有差異的只是多開了兩個帶有綠色竹子圖案的圓形瓷磚窗。

竹子含有平安的寓意,故世俗有竹報平安之語雲。

這兩道瓷窗也起了通風透氣,排散廟內燒香煙霾, 瞭望外界的綜合作用。

關武帝為早期南來檳榔嶼謀生的台山人帶來的信仰。

被煙熏黑了的關公塑像,批一件青袍,被奉供在電燈之下,正襟危坐,等着善男信女來焚香叩拜,祈求庇護。

我在廟內的這一段時間,來祭者寥寥無幾,可說是時代不同了。

大凡進任何一間關公廟,必會看到復制的青龍偃月刀。這裡還擺設幾枝不知名稱的中國古代兵器, 和幾張古代官爺出巡用的關聖帝君,肅靜回避牌。對於“污穢勿近”這道牌匾,就不知用意何在?

廟裡現存的文物,與伍氏家廟和庇能台山寧陽會館一樣, 都是先賢耗費心血產生出來的精品,值得一觀。




Wednesday, May 4, 2016

庇能台山寧陽會館



且看門口左右側的柱子,立柱和橫梁之間的斗拱裝飾,位於牆頭的壁畫造型﹔這三間連排而建的庇能台山寧陽會館,伍氏家廟和武帝廟,建筑物的風格和外貌都大同小異。

站在伍氏家廟前,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 失落之心情實難以表,逐改道走進武帝廟。

武帝廟和庇能台山寧陽會館這輛間相連的屋子,中間的隔牆被打通,同進一道門,成為一家人,也給雙方在管理的便利。

台山縣舊名新寧縣,明代前全境均屬新會縣管轄, 民國初年,因湖南,廣西省等皆有縣名“新寧”, 為避免混亂,新寧縣故在民國初年改名台山縣。

寧陽是新寧的美稱,縣內最老和最高學府的寧陽學院讓台山人引以為榮,海外同鄉逐以寧陽代表家鄉的稱謂,檳城的同鄉也命名為庇能台山寧陽會館。

會館的成立,旨為聯絡台山同鄉感情,互相幫助,共謀福利,排解鄉親之間的糾紛,協助無依宗人喪殯醫藥等事。

百年前台山人為求生存和發展,被賣或自賣當豬仔到美國“淘金”或南移到馬來亞檳榔嶼謀生。 在檳城的台山人,幾乎都是木工,泥水工,打金匠,或開辦洋服車衣店。

會館大堂設有三個先人靈位牌存放架,正中的靈位牌在長年持續燒香的後果,眾多都被煙熏黑了, 光彩盡褪。

台山人在檳城不落人後,商工各業都有貢獻的知名者。以出生於檳城,行醫濟民的伍連德醫生最出眾,這位為扑滅中國東北鼠疫的醫生,名氣享譽全球。還有梅耀萱, 曹亞珠是公認的檳榔嶼眾開拓者之一。

館內的建筑構件,從裝飾的木雕石刻, 古老壁畫,屋頂的磁片剪貼,都是先賢藝匠的精湛手藝, 值得觀賞。





Monday, May 2, 2016

伍氏家廟

照片摘自伍景康臉子書
祖籍台山的大舅子帶一家人專程來檳城,要去伍氏家廟祭拜始祖伍子胥,祈求幸福安康,我這個地陪是當中了。

武帝廟,伍氏家廟和庇能台山寧陽會館,這三間緊鄰而建的廟寺,宗祠和會館都是獲得台山籍的伍氏族人捐助興建的,所以順序游覽, 一舉三得。

由伍姓家族說起吧。

伍姓家族始於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楚晉爭霸, 楚國大臣伍參進諫楚王帥先出戰, 結果獲勝。伍參因足智多謀,楚王封他為大夫,其後沿襲為姓。

可是伍姓後人倒是尊伍子胥為伍姓始祖。說春秋末期,武將伍子胥,本為楚國人,其父與兄被楚王誅戮, 伍子胥逐投靠吳國伺機報仇。先助吳王奪回王權,輔政治國理政,後佐吳王攻楚,受封大夫。但在力諫吳王攻越國時,因讒被吳王賜劍自盡了。

年糕是過農歷新年必備的食品,根據地方史志的記載,是和伍子胥有關的。

伍子胥因吳王夫差恃強輕視當時戰敗的越國,伍子胥深知必有後患。故以糯米制成牆磚,暗中砌筑於城牆地面以下,以備急時需用。伍子胥死後,越國果然圍攻吳國,城內斷糧。親信依據伍子胥的囑告,掘出米磚得以充飢, 時值農歷新年。

所以每到農歷新年,蘇州人用糯米粉蒸制年糕,海外華僑也跟著過年吃年糕;實際上是籍這個應時食品,來紀念伍子胥那顆忠貞和愛民之心的情愫。

百年前在檳城的富裕伍氏先賢,聯合梅氏的望族,為聯絡宗親感情,更為不忍坐視新移南來的宗親, 舉目無親,病無藥醫,死無棺殮, 為救生葬死而成立了家廟。並辦有台山學校,俾貧苦兒童,有機就學,作育英才。據知,現在各項有益宗親的會務,尚在繼續擴展中,從沒中斷過。

廟內有很多表揚伍氏先輩功勛和清朝皇帝封贈誥命的木刻牌匾, 古典吊燈,精美石雕。可惜今天禮拜天又逢勞動節,家廟沒人駐守, 大伙兒實在來得不是時候, 無緣一睹這些文物。

站在門前, 仰頭高望,伍氏家廟大門上端的三幅精美的壁畫, 各種生物畫得栩栩如生。 大門繪的兩幅不是勇猛無畏的武將門神,倒是精細入微的一對福祿門神。

伍氏後人到此一拜。祈求福祿雙全的門神,也保佑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