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3, 2023

踏足 玲瓏谷

隨着挖掘發現史前時代的遺跡,玲瓏谷 / Lenggong Valley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2012年列爲世界遺產,為馬來西亞第二個文化遺產。 

可惜這麽多年來,旅游文化部沒有憑藉它的光環,積極帶動當地旅業發展,吸引國内和外國觀光客,替國家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知道最近接獲的新消息, 大馬旅游局為配合 2024年霹靂旅游年,開始推廣玲瓏考古及地質公園旅游配套,希望吸引更多遊客到訪。

玲瓏 / Lenggong位於連接瓜拉江沙 / Kuala Kangsar  76 號公路上。從南北大道 (E1) 前往瓜拉江沙交匯處(143 號出口)即可到達。從那裏沿 76 號公路朝宜力 / Gerik 方向行駛。檳城與玲瓏之間的南北大道公路距離為 130 公里,車程約2小時可到達市鎮。



前往玲瓏市鎮的公路途中,經過一座以霹靂蘇丹 Raja Nazrin命名的鋼筋混凝土橫跨橋 /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橋下的Tasik Raban 是部分霹靂河流在築壩時形成的人造湖,湖邊小公園是為玲瓏週邊居住市民提供閒暇散步的活動場所。

這個小市鎮大部分土地, 被列爲馬來保留地。當地許多華人祖屋,都是建在馬來保留地之上,導致工業,農業和屋業都難以轉型發展。 

目前,玲瓏最貼切的描述是一個農業谷,道路周圍遍布着油棕和小片橡膠種植園。玲瓏不似霹靂州其他城鎮, 它不靠錫礦開埠,而是靠早期華裔先輩, 墾荒種植煙草開闢而成,出產的煙葉曾馳名全國。80年代煙價暴跌,今天沒有人原意從事種植煙草了, 更爲糟糕的是,沒落的小鎮讓人口外流。


玲瓏依霹靂河傍,盛產西刀魚。此行雖然打着品嘗河鮮而來,主要還是參觀在Kota Tampan 區,建在原址是油棕園的大馬首座舊石器考古博物館 Galeri Arkeologi Lembah Lenggong






據宣傳冊子簡介,館内展出計有一萬多嵗,同時也是全球最完整出土骸骨的霹靂人,和其他相關歷史文物如器皿,武器等等。


館内墻壁貼滿挖掘古跡的報導。但是對於骨骸缺乏興趣者,這個博物館沒什麽好看。左邊館外側兩處,是標誌好了的土層考古挖掘坑,深 1  - 2米。

另外,重點的露天和洞穴考古遺址, 兩個區域分別距離 5 公里,中間隔着玲瓏鎮。南邊的區域為Kota Tampan  Bukit Bunuh 的露天遺址。 北邊有三處考古遺址。分別爲 Bukit Jawa 露天遺址, Bukit Kelapa Gajah Bukit Gua Harimau 兩個洞穴遺址。

有關當局以保護及安全為由,以籬笆關閉通往玲瓏谷四個洞穴的道路。欲參觀洞穴遺址者,需要向有關當局申請;獲得批准後,在當局委用的向導帶領下前往參觀。


Gua Gunung Runtuh 位於Bukit Kelapa Gajah 是玲瓏谷其中一個石灰岩洞穴,館内展示的霹靂人骨骸, 就是在這個洞穴裏被挖掘出來。參觀洞穴是一項探險式之旅,欲到挖掘坑洞遺址參觀,這裏沒有似尼亞洞的木板道引領到洞窟。

山林行道缺乏遺址指路牌,和解説牌,沒有向導引路,私人自由行實難找到, 也沒有鑰匙開門入内。


博物館後山,展示不同地質年代形成的各種類型的岩石。 依據地層層序,沉澱構造等等特徵,來辨別岩層形成的早晚時間。




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博物館正在裝修,只開放右手邊館的一個小展廳四壁貼滿海報和圖片,除了形形色色的幾塊岩石展品。缺乏重要實物中間和左手邊的展廳,三分之二的古蹟遺物,暫時收起來,所以對於所有的展示品無法全部看到, 確實感到一點遺憾。






即來了,順便走馬看花游覽市區。 小小的鄉鎮,政府和民生需要的各項公共設施,包括稅收局,國民登記局,郵政局,銀行,飲食餐館,百貨超級市場,華團商會,華巫小學,宗教祭堂等等,一切俱全。

早期玲瓏居民習俗,死後大都土葬,以墳墓作為死後安息之所,廣福和廣西兩座義山公塜, 稍近市鎮。 


一俟博物館完成修整, 重新開放讓訪客參觀時,我們將再來目睹這次錯過了的考古遺物

Sunday, July 9, 2023

檳城與吉打州之間的界石/界碑

 

這塊英暹界碑,位於檳城州威北縣東北部的一個村鎮:檳榔東海 / Pinang Tunggul 一個偏僻的田野,是爲了標記英國殖民政府,和暹羅王國兩個領土之間的邊界,和於 1831年簽署條約而建造的。  

 

條約簽署前的 1786 年後,吉打蘇丹交出檳榔嶼的主要目的,是讓英國東印度公司保護吉打,免受暹羅和緬甸王國的侵略。英國人在檳島興建康華利斯堡/ Fort  Cornwallis 並優先將喬治市開發為新的轉口港。

 

然而,當吉打遭到暹羅的攻擊時,英國人以沒有多餘的資源來幫助吉打。吉打蘇丹對英國人感到失望,因此不斷發攻擊島上的英國人,然而沒能擊敗國人。

當時威省仍受吉打蘇丹國管轄吉打蘇丹最終再被迫交出威省。英國人以英殖民印度總督將威省更名爲  Province Wellesley 更爲荒謬的是,雖然檳城和威省原本屬於吉打但是界碑的銘文卻寫着 英國與暹羅邊界  根本沒有提到吉打這個名詞,否定了吉打作爲原主人的權力。此外,石碑底部還刻有龍飛鳳舞的暹羅文字,爪夷文 讀不懂。

 

界碑的起始處是分隔在慕達河 / Muda River 兩個對岸的北賴和吉打大陸。今天見到的這塊,是在檳榔東海的 Ekor Kuching 區域内。 

 

其實,Ekor Kuching 橫跨慕達河 / Sungai Muda 村莊位於吉打州一側。這個地方可真難到達,因爲許多鄉村道路和橋樑, 都是狹窄的單車道, 如果兩輛車在同一條路上相遇,就會很難操縱駕駛。

 

這塊界碑,只能算是英暹邊界談判與劃定協議的見證。通過道地村友的指示下,在距離五百米的界綫範圍内的一個辣椒種植園裏,見到一支高約 2.5英尺,  1英尺的四方柱形的界石。 不知怎的,原本的尖頂被修改為四方水泥頂 )。 琢於這支標準界碑的文字,被風化到模糊不成字外,周邊見不到有文字的記載;再被青色顔料覆蓋,成了一支無字碑 

威省市政廳撥款興建最簡單的四柱蓋頂小亭,予以保護這塊獨體石碑。還在周圍繞以圍欄,使觀者或行經石碑者,不至於接觸石碑,防止由此帶來摩擦碰撞的損害。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個地方仍然得到很好的維護。

順路參觀慕達河鐵路橋。

Pinang Tunggal被相當寬闊的Sungai Muda分開。此前,居民們都是用獨木舟過河。因此,1915年英殖民管轄的馬來聯邦鐵路 / Federated Malay States Railway  建造了一座橋梁來穿越慕達河。

除了供火車使用外,這座橋還可供行人和自行車、摩托車等輕型車輛通行。過去,這座橋,是檳城東海居民騎摩托車前往雙溪大年或甲拋峇底的捷徑。

 

和其他橋梁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這座橋的中部被炸毀,以減緩日軍的行動。根據老人的故事,現在還可以看到被炸毀部分的碎片。

 

這座橋的任務終於由  2008 年竣工的新慕達河大橋接手,至今還沒被拆除。

 

這座橋的巨大鐵架,以及堅韌而有彈性的螺母和螺栓,也是從英國訂購和運輸過來的,這也是當時修建鐵路線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