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0, 2020

中央醫院前的郵筒去了哪裏?


當下, 擁有126年歷史的渡輪將停止服務,是檳城人最關注重點。

然而,若不是對英殖民圓柱型郵筒有特殊的興趣, 一般人未必會察覺到這個街邊文物也消失了。

在提升行人道設施工程後,州長府路 ( Residency Road ) 中央醫院C座出口處前,即面對大草場的郵筒,究竟去了哪裏?

郵筒通常是設置在人口較密集的地方,而這座會坐落此處,是為方便醫院衆多職員的工作需求使用。

這座以正楷  [GR] (George Rex) 英文字母, 既英皇喬治五世在位的郵筒徽號, 配以都鐸王冠, 而且不附帶【V】(五世)羅馬數字的郵筒, 是約於19101936年間鑄造。起碼上也是英國殖民檳榔嶼的見證者,稀有珍貴的歷史文物。

即使互聯網的普遍化,使用郵筒寄信的需求量逐年減少,若安排一個暢行無礙的位置,讓它繼續為當地市民提供郵政服務的任務,和當成旅游景點,又何嘗不可呢

雖然政府對保存持有歷史價值的文物的政策仍未完善, 保留郵筒在原址繼續使用還可遇見。

(1) 在提升火車頭街 ( China Street Ghaut )  的道路, 修建關稅局大廈 ( Wisma Kastam ) 前行人道,我見証了檳政府對這個英殖民時期特式的郵筒,給與的實際文物保育之重視。[ 愛德華七世的郵筒 ( King Edward VII Pillar Box )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18/06/king-edward-vii-pillar-box.html  ]

(2) 得到網友  Ho Siew Ping 相告,爪夷大街也是喬治五世鑄造的嵌牆型郵筒,數月前通過易地搬遷,得到安置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0382904068816&id=1416831354

3複述檳城郵筒 Pillar Post Box in Penang  http://huctan.blogspot.com/2017/01/retell-pillar-post-box-in-penang.html




Saturday, December 5, 2020

賽奧瑪陵墓 (增刪篇)

馬來人除了蘇丹,王公,普通人死後葬身之地,都是在回教堂緣的墳地,達烏迪穆斯林還有石棺(註1),其餘墳墓前後頂多分插兩塊圓扁立柱石碑。

亞依逸淡的 Kampong Melayu 内,這座建於 1881 年,規模不大,高35的建築物;

 

上冠圓包的穹頂, 下舖砌磚築墻四方形高聳的内部空間,給人以神聖的感覺,這是印度伊斯蘭教建築風格的一種陵寢。

墓室所葬的人物非王公國戚,乃是賽奧瑪 Sheikh Omar Basheer Al-Khalidy 1811-1881)。旁側之墓穴,為兒子賽扎卡亞 Sheikh Zakaria Al-Basheer 1855-1926

門額上一塊用阿拉伯字母寫的長方形豎式匾額,(看不懂是什麽意思)

 

前有兩塊,使用四種語言,做有關陵的簡介 但是由於在戶外受到風吹日曬, 牌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了,需要更換了。 在此為賽奧的生平事跡作個簡介:

 

賽奧瑪的父親在十九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也門,哈德拉毛省 ( Hadhramaut 移民來檳島。賽奧瑪於1811年在椰脚街(Pitt Street)清真教堂( Kapitan Keling Mosque)鄰近的小村莊 (kampong) 出世。

 

童年時,父親對他進行宗教知識教育,長大後,送他到麥加,進一步提高他的宗教知識。

經過幾年的潛心研讀,學成回檳,曾經宦游印尼爪哇省。因具有深厚的宗教學識,修養和良好的品信,除了成爲一位受人尊敬的宗教導師兼學者,教導及宣傳伊斯蘭教義;也受邀擔任穆斯林社區的法官 (卡迪/Kadi)

 

賽奧瑪在爪哇省娶妻生子,妻亡後回檳再繼弦,生四子一女。父子在宗教上十分虔誠,一門宗教相承,同時同地傳延伊斯蘭教。尤其是繼配所生的第二個兒子,賽扎卡,在賽奧瑪壽終正寢後, 接任其在伊斯蘭教的重要職責。Zakarial 龐大的出入口貿易生意涵蓋阿拉伯,印度和印尼。

回教徒原先聚居之城市地區, 如打石街 (Acheen Street), 椰腳街 (Pitt Street), 牛干洞(Chulia Street等, 因市場逐漸繁榮,居家逐漸商店 賽奧瑪原在 Lebuh Acheh 67號的住家隨着也改爲伊斯蘭研究中心 他一家人也由城市遷往亞依逸淡的鄉村 Kampong Melayu

 

賽奧瑪於1881年去世,不葬於回教堂墳地。兒子賽扎卡亞把他葬在 Kampong Melayu 住家之旁聘請印度著名建築師,從印度運來主要建築材料,建造這座檳島最雄偉的陵墓,以表揚他對改革回教學術和文化作出的貢獻。

賽扎卡亞 1926 年死後,也被埋葬在他父親的墓旁。賽奧的墳墓被鐵柵欄圍着。



大家族中的後世子孫很多,死後都分佈埋葬在外邊的墳地。

另外有兩座男女墳墓,位於白色圍墻内,是賽奧瑪最忠誠的追隨信徒,Habib Syed Hassan 2與妻子。

 

賽奧瑪不僅把他的宗教信仰,和紀律帶給檳城;作爲穆斯林社區的領導人,也充分發揮其決策與調解能力。

186783日至14日,檳城爆發了為期10日的大械斗,全市陷入停頓,英殖民政府為之震驚。

賽奧運用其聲威,對參與械鬥的白旗會和紅旗會的巫裔及印裔穆斯林黨員,勸誡避免違犯伊斯蘭教義。在軟硬兼施的感化下,兩派黨員遵從指示,退出打斗與暴動活動。 英殖民政府平息騷亂漫延賽奧瑪在幕後的推動,功不可沒。


百年瞬間過去了, 這座陵墓仍完整無損地屹立于 Kampong Melayu 對研究伊斯蘭教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原文: 20110707

修訂: 20121103

增刪: 20201205


(註1達烏迪-伊斯蘭教墳場石棺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28.html

(註2

Habib Syed Hassan 是亞依淡,尤其 Zoo RoadKampong Melayu 大片土地的擁有者。他興建在 Zoo Road 河邊的 The Al-Qadrie Jamek Mosque 是賽奧瑪在亞依淡傳導伊斯蘭教義的主要教堂。他把名下(承繼自 Nathaniel Bacon,既是 Francis Light 的秘書) 的 Kampong Melayu 屋子,轉贈給 賽奧瑪。

 

Saturday, November 28, 2020

達烏迪博拉-伊斯蘭教墳場 (增刪篇)

霹靂路 ( Perak Road ) 回教堂,Masjid Wan Chik Ariffin (註1周邊,是檳城最大的伊斯蘭教墳場。 場地雖大,但啓用多年來,墓地近乎爆滿的窘境。所以這個公墓,應許以家族合葬墓的安葬方式,來提高單位墓的使用率。

伊斯蘭教的墳墓和墓碑 大部分都是最簡單不過的。不講究風水 也不講求造型。分別在頭腳的位置各別豎立柱形墓碑 ( Batu Nisan / Kepok Kubur )圓形立柱的墓碑 象徵男性,扁形立柱象徵女性。

 

不過,與 Masjid Wan Chik Ariffin相距不遠 僅在霹靂路大路邊一條小巷Lorong Seremban 的路口就有一塊不同於一般馬來穆斯林的墳場。

 

門欄的一塊石碑名這墳場是屬於達烏迪拉伊斯蘭社群的私人( Tanah Perkuburan Persendirian Kaum Islam Dawoodi Bohra )

 

墳墓的造型 類似天主/基督教墓地採用的型式 既是四角長方型也似猶太人的石棺全場四十幾座墳墓 需要闡明, 這是2009年點算的略數

除了一座墳墓是有豎起兩支男性圓形立柱的墓碑 ,其餘都是組合式箱大理石或花崗岩的墓碑,刻上墓主的姓名年齡,嵌于墳身前面

 

這種異軍突起的伊斯蘭教墳場 相信除了這處以外 檳城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話説英國人殖民檳榔嶼後除了中國 阿拉伯亞齊,後來則是印度人也接踵而來,尋求較好的居住和發展機會。印度裔中以淡米爾人數佔多,移民把他們各別的興都教,錫克教,天主/基督教 伊斯蘭教等等宗教也帶來

 

印度最西部的古加拉省 ( Gujarat ) 一小部份信奉伊斯蘭教的達烏迪 ( Dawoodi Bohra ) 商人擅長於經營布匹業,在牛冬街 ( Chulia Street ) 一帶落脚做生意。

 

這是一支跟隨先知穆罕墨德之女 聖女花蒂瑪和其夫阿的什葉派伊斯蘭教徒。 信徒大多數居住在印度巴基斯坦 新加坡,中東和少數在西方國家。

達烏迪 ( Dawoodi Bohra ) 是一個非常緊密團結的社群。 雖然大多數是成功的商人 不過也很重視自己的宗教教育和世俗知識社群中也培養出很多在社會上需要的專業人士。

 

青草巷獨棟別墅的KFC分行 後面有一條小道路叫做 Jalan Sir Hussein 

路名的由來,是來自20世紀初期的檳城著名律師 立法委員社會領袖﹔已故 Sir Hussein Hasanally Adboolcader  1890-1974 ) 他還是馬來亞獲得英王頒授騎士勛章的第一位印裔人士。

 

同時也是檳城達烏迪拉社區地位最高的神職者,伊瑪目 ( Imam ) 爲表揚他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政府將他的名字用作道路名稱。

Sir Hussein 一家在司法界可是超群拔類。在1988大馬司法危機事件中, 不幸被罷免的五位最高法院法官之一的 尊敬已故Tan Sri Eusoffe Adboolcader ( 1924-1996 ) 也就是Sir Hussein 的兒子。

1996 1 11日,Tan Sri Eusoffe 檳城Taman Jesselton 私宅離世。

我一位合格指揮遠洋船舶的老同事 Capt. Taher Ali籍古加拉省 ( Gujarat ) ,其母親就葬在這塊達烏迪拉伊斯蘭社群私人的墳地。 他娶了甲拋峇底同鄉的華裔太太女兒是大馬游泳國手。會說一口流利的福建話 還取個中文名字叫  達西   

這派不同於印裔穆斯林。 他們遵循伊斯蘭教義,不去影響其他派系,并且專注于先知默罕默德的聖訓。因此,僅凴外貌,很難在印度社群中分辨出Dawoodi Bohra

原文: 20090222

修訂: 20121017

增刪: 20201128

(註1Masjid Wan Chik Ariffin 今天是一座被列爲受到保護的歷史建築。在建立之前(1923 年), 後面的墳場已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