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5, 2025

稻草包裝 / Porcelain Packing

 

前言: 

這是一篇枯燥無味的帖子,網友可能會沒興趣閲讀。 但是對老頭我老來説,它是老本行的追憶。 

一個以 polyfoam / 聚泡沫塑料 bubble film / 氣泡膜包裹日用陶瓷的包裝,偶然進入我的視野,不禁讓我想起陶瓷行業用語 打草包 的陶瓷包裝。


上世紀中葉,先父老店 盤碗店 ),每月從中國各省陶瓷工藝品公司,進口日用陶瓷器皿或餐具。這是廣東省汕頭市,稻草竹篾籠包裝的式樣。

 

然則,中國出口外銷日用陶瓷器的稻草竹篾籠包裝,沿用直到上個世紀 80 年代初,被開始實行的紙箱包裝化取代了。  

這門傳統包裝手藝,正是我當年在棧房工作時,難以泯滅的美好記憶。就這樣,在時光流逝間消失殆盡。 

。。。。。   。。。。。 

稻草竹篾籠包裝的方法,具有典型的南方特色。第一 中國農村地區有水稻種植。在稻米收割後,剩下的稻草稈,在曬乾後,被工人將廢物利用,用於包裝陶瓷。第二潮州竹子產量大,用竹子編織竹篾籠裝載陶瓷器,可謂就地取材,物盡其用。 

先講竹篾籠包裝的兩個格式: 

陶瓷碗盤散裝,竹篾籠式:工人先在竹篾籠底,鋪上一層稻草,然後把碗,一塊塊地套緊倒放,一層碗一層稻草,裝滿後, 縫隙間用稻草塞進加厚,頂層加蓋一厚層稻草,然後蓋上厚竹篾籠蓋子,用麻繩把竹篾籠蓋,和竹篾籠綁緊,並繫上收貨商的布條標簽,既完成保護陶瓷裝運的工序。

 

稻草茭紮捆綁式:先以一束稻草稈對折, 形成一個圓環草墊,以做頂部或底部的固定基底; 然後將長稻草稈,向四周攤開。把大碗倒扣在草稈上,一層碗一層稻草,一塊塊曡裝, 分別以10塊,或20塊為一柱; 再把稻草往碗沿包上,將草尾連圓環草墊捆緊,篾片紮緊,再以草繩加固,裝進竹篾籠, 縫隙間用稻草塞進加厚,加蓋繫上收貨商的布條標簽。這種茭紮捆綁式, 多用以包裝大盤碗,陶罐,茶壺,花盆花瓶等等。 體積肥胖的,以45件陶瓷器為每一柱。

除了用稻草稈,脫了米粒的稻穀,其獨特的結構,也被利用來當保護小巧玲瓏的陶瓷產品包裝材料。 精緻的微縮陶瓷美術小擺件,如人物或動物,在包裝前,先將稻殼灑在宣紙中間,然後放下小巧玲瓏的小擺件,最後灑下稻殼,塞滿空隙,防止碰撞,繼而包紥。

 

以竹篾籠裝載日用陶瓷器之外,木箱是内裝胎體較薄而且精細易碎,價格比較高昂的上等大小件陶瓷器。 木箱内包紥材料,也是離不開稻草。就因爲稻草都很毛糙,為防止陶瓷器表面的紋飾, 在稻草裏搓來搓去,會劃損陶瓷器表面的紋飾,所以對每一件陶瓷器,先行都加上一層紙包裝做保護。

後記: 

記得老店棧房後部一角,堆成草堆的乾稻草,那是由竹篾籠裏拆出來待按訂單配貨時,用的稻草。棧房有一面露天天井,每當下雨天,棧房總會彌漫着稻草散發的潮濕,發霉和泥土的 土霉味  。今天很懷念那個潮濕氣味。

 

到了操作包裝時,一攥把乾稻草,灰塵即四處飛揚,多數人會引發過敏,輕則打噴嚏,眼睛鼻子癢,重則引發氣喘。不過老頭我早年長期處於沙塵環境長大,手巾蒙鼻,就練得一身 百病不侵 幻想時光倒流到過去,真懷念扮蒙面客的情境。

空手用稻草紮捆陶瓷器,和將稻草塞進竹篾籠或木箱裏,長久的工作,使得雙掌表皮增厚。 與人爭鬥動手,不必找棍子,一巴掌下去,對方皮肉,馬上暴起五條指痕。哈哈哈,當年老頭我不知不覺, 練就了 鐵砂掌 功夫。後半生當了執筆人,沒再操做包紥工作,等於自廢了 鐵砂掌 武功。但是回首前半生很慶幸,機緣讓我掌握到,這門傳統稻草包裝陶瓷的非遺技藝。

網絡圖片, 版權歸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