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2, 2025

升旗山的白宮 / White House of Penang Hill

 

升旗山的建築物很好看,英殖民風格的獨立式單層鄉村別墅 ( Bungalow ),融合了馬來色彩。

 

Site No. 3Viaduct Road EastWhite House / 白宮 擁有粗狂的石墻和粗大四方形石柱支撐的高脚屋, 下層放空,用於置放家具和其他物品,精緻又獨特。

White House  1929 年落成以來, 已數度易手。今天土地擁有權,已經轉到 檳城賽馬公會 / Penang Turf Club 手中。

 

距離纜車站僅十分鐘步行路程,即可見到這棟別墅的後方山徑, White House 建在一個小土丘的平台上,靜靜地隱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這道通往別墅後院的小徑, 為方便別墅管理員,不光是日常出入,也便利他使用摩托車 / motorcycle 運載貨物。 

轉個大彎到了 White House 前斜坡道上,我的媽呀!正逢雨季,這段用沙石和混凝土築成的台階,好些生滿青苔,有點濕滑。 老頭我小心翼翼,一級一級踩踏在一百三十台階上,登上 White House 



當初 White House 作爲私人住宅,構築物包括寬敞的入口大客廳,内部彌漫着濃厚的英倫古典氣息, 配有衛星頻道的電視,DVD 播放機和卡拉 OK

一間設備齊全的主人臥室套房,配有加大雙人床, 和附設淋浴間和熱水器。

另外兩間臥室,配有特大床,大床 和一張雙層床。 唯一遺憾是,僅一間淋浴間和熱水器設在臥室外, 公共使用。


別墅後部設備齊全的開放式厨房,


和一個可容納八人的餐廳。

自然光缐充足,還體貼的安排,備有麻將桌,讓住客們可以一起一邊玩牌,一邊聊天消磨時光。

別墅管理員的住宿和厨房就在屋外。


White House 外觀設計簡樸,整個房屋建築呈 字型。 屋頂陡峭且呈三角形, 中央有個大烟囪,外墻色調由白色木框架和白色石頭組成。


窗戶左右推開,窗戶玻璃有相同大小的窗格組成。透過玻璃窗,可以飽覽屋外鬱鬱葱葱的山林風貌。



草場周圍的花樹,競相盛開,美化環境。綠草濃密柔軟,如鋪席墊一般,營造出寧靜開闊的空間感。

此外, 管理員還自種少許菜豆,大大滿足自供自給,吃安心。

 

擺設了張石桌子和四張石椅子,可供泡茶,下棋,喝酒,烤肉,玩牌等等游戲, 還可鳥瞰檳島的壯麗景色。 


若跋山涉水,遠行到美國去遊覽白宮,勞命傷財。精打細算, 倒不如登上升旗山,三天兩夜的 White House bungalow stay  可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本土的白宮, 絕對值得一看。哈哈哈 !開玩笑

Friday, September 19, 2025

漫談椰棕刷 / Coconut Fibre Brush

 

上個星期, 老頭我携帶上升旗山  bungalow stay (註1的物品,包含一塊洗滌用的椰棕刷。區區只售一塊几角錢的刷子,成了大家逗樂的趣話, 也讓老頭發揮了極大的閑扯瞎聊。(一笑) 

帶刷子的用處可多啦 下雨天行山,鞋面鞋底到處都是泥土。使用椰棕刷,先洗刷掉鞋面各部位,和鞋底縫隙的濕土稀泥。繼而用舊報紙揉成團狀塞入鞋内,吸乾内部水分 ;然後放在通風處晾乾,即可再穿囘鞋 

入宿山頂小屋三兩天,根本不需要洗衣服。但是若襪子沾泥, 或衣物沾到食物污跡,旅用包袋内外滿是灰塵,刷子也許會用得上。

老頭剪的是平頭髮型, 要不然這塊軟刷子,也可以當梳子梳頭。哈哈, 一刷多用 !簡直是胡説八道。(二笑)

來談談椰棕刷,這個多功能的清潔工具。 

二十世紀中葉( 1960年 )前後,檳城的椰棕刷製造業曾風光一時,但無法風光一世。 

原因初期,手工製造椰棕刷者只有數家,出產既無多,銷途自甚暢易;而其價格,亦較優美。業此之家,固可籍以獲到不少之利。然因行外人,認定此業可以獲利,也先後爭起製造。如此一來,出產過剩,價格不期而然地降低下來。在互相競爭,所得既甚微薄,慘淡經營下,多數業者唯有停止製造,實行休業。 

手工製椰棕刷有兩個樣式: 一是扁圓形, 一個是長圓形。 

椰棕刷只銷售於檳城當地的陶瓷店(盤碗店),五金店,洋貨店,和雜貨店代爲推銷。而最大的主顧,是洗衣店,與華人之住宅,作於刷衣與刷地之用。製造者除了在檳城推銷外,也分配部份產品到半島内地銷售。 

一把刷子,看來沒有什麽,其實,它也是一門手藝。還在經商年代,我有幸在怡保文冬新村的老客戶,一間通曉將廢物轉化為商品的工業公司,寶號為  三勞成有限公司 的工場,身歷其境的參觀過製刷過程。雖不敢説十分熟悉,但總可以説,對這一們行業有些了解了。 

第一步驟,將已經剝下來的椰殼纖維, 用水浸泡幾天,接着取出後由烘乾機烘乾,然後通過機械進行梳理,以得到鬆散的纖維。 

第二步驟:用長柄切刀, 將經過槌鬆的椰棕纖維束,套以膠帶繫住,切成一截截, 丟進木箱裏待用。之後,在較刷機上, 安上一條鐵缐, 分成雙條而鈎住; 較動機器將它拉緊,才從木箱中提起一截棕來,脫去膠帶,將它排插在鐵缐的中縫裏,看看排查整齊了,就較動機器,將它較成直型的刷子。 還得經過一番修剪,將這直型的刷子折彎, 同時使用鐵鉗,將它的鐵缐轉住。 這樣辛苦忙碌,才造成一把便宜的刷子。 

製刷過程中最費力的環節是剪鐵缐, 往往剪到手起泡,痛得不能屈指。尤其是製黑棕刷時,黑棕硬,又刺手,所以比較挨苦。 

行行出狀元,回顧上世紀 60 年代前後,檳城雖非工業都市,但是以樹膠(南益燻膠房),煉錫(東方熔錫厰)與椰油(新和隆,萬興利油較等)爲主的工廠,設備已接近現代化了,工業盛極一時。

此外,還有半機械半手工, 或純手工業的小型工業,諸如肥皂厰(註2,紅燈角米粉麺缐工場,丹絨道光海珠嶼大伯公小路的曬峇拉煎 / Belachan,三條路郭泰豐工業的木屐厰,雙溪檳榔律的製冰厰,板廊電鋸厰,柑仔園牛皮寮成利製革工場,朱律工場(註3 檳榔律戴喜雲大廈的裁縫業(註4等等等。

可惜衆多傳統工業, 也隨着手工製造椰棕刷,被新技術和新產業所取代,一一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

 

(註1升旗山三天兩夜的日子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html

(註2檳城製造的肥皂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html

(註3漫談緬甸與檳城的朱律工場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5.html

(註4)檳榔  

https://huctan.blogspot.com/2025/01/penang-road.html

Friday, September 12, 2025

升旗山三天兩夜的日子

星期二,我們十位山友,入住坐落在山林簇擁的升旗山頂別墅 三天兩夜,享受美好寧靜時光,和優美的自然環境。

下了纜車站,前往別墅的程至少 2公里, 本來這段路程不是我們的體力問題。但是考量到携帶的叮叮噹噹,包括個人與團體的物品重量,我們租了 buggy車代步

 

融合了傳統的英式鄉村風情, 雙層低調設計的建築特色。其主要元素由天然石料砌築的墻壁,從樓上大廳墻面伸出, 外圍有磚砌成的欄杆,圍起來的露天小平台,可供做室外活動,如喝茶乘涼,曬太陽, 晾曬衣物等用。

 

周圍環繞着草場,修剪整齊的開花植物。一個鞦韆的遊樂設施。木材料建成的小涼亭, 供人休憩,愜意聊天。此外,還有一個長方形的標準網球場。



兩個房間分別在樓上和樓下,總共是四個,各自包含有洗手盆,馬桶,淋浴設備的四個房間。

 

厨房和餐廳設在樓下, 樓上是個大客廳。

一切居家設備齊全,乾净舒適; 樓下的陶質地磚,和樓上的木質地板也盡善盡美。這是一個常見的居住空間格局。


在拔海約兩千四百英尺山上,白天俯視整個喬治市的風光,入夜俯瞰大地燈火璀璨的夜景。雨後的夜晚顯得格外寒冷,隔天早上起床,被新鮮的空氣,和周圍壯麗的美景所觸動,更增添一份幸福感。

 

樂齡群在白天和晚間的徒步逍遙,在體力的允許下,走路,或許會慢,或許很累。但是一群人漫步,嘰嘰喳喳,不會孤獨。沿途欣賞着遠近山林,和山下城市景物之美,享受逍遙的那份自由感。

 

閑來無事,樂齡族群玩牌活動開局;簡單的  10點 撲克牌桌遊,讓安娣的紅豆冰配料,少了冰淇淋和紅豆亞答子;安哥運氣極佳, 心想事成,大殺四方。但是老頭我成了聖誕老人。這些點點滴滴。只有參與牌局的牌友,才能體會到期間的趣味樂趣。哈哈哈  




早上吃雞蛋,啃麵包,中午炒米粉;黃昏行走到大衛布朗的山頂花園餐廳吃大餐,謝謝謝老闆, 謝謝老闆娘! 

 

車子不能直達別墅門口,需要爬上約三十級台階, 是獨扛重物者一項嚴峻的體能考驗。

三天兩夜一瞬間就過了, 大家乘興而來,盡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