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6, 2019

雙溪檳榔山的石屋



首先要感謝江志成學長去年做東, 請我們這一大班登山友到雙溪檳榔山品嘗榴蓮 也讓我第一次見識這間建築奇跡。



但見園主住宅僅是遮風避雨的地方,根本不顧及空間設計和美觀。屋前一大片空地,是一座屋頂以鉛板搭建的涼棚, 為做生意之處。


屋主住處的材質構造不同于其他,是以人類最原始方法建造。墻壁大都用就地取材而來不很整齊的花崗岩石砌成

平面呈長方形的屋子,屬平砌式墻體, 今天看到的是石墻已用混凝土加固,而且外墻漆上淺藍色灰水,白色粉刷内墻


上端挂醒目橫匾寫着 “潁川”兩個字,裏面住着陳姓人家。



左邊的是主人家大廳,正中辟一道大門,右邊用洋灰墻連接,做為厨房。


廳内有兩支外貌和構造,堪稱是精砌的四方形長石柱,這與原有簡陋民居的建築格局, 顯得格格不入。猜想是後來增添為支撐石屋的柱子


側邊有木製樓梯通往閣樓的寢室。閣樓頂部開有天窗,厨房屋頂也鋪有透明硬質塑料板,讓陽光可以從窗外投入,因此屋内的光綫十分充足。


大門前一條依山勢鑿成的梯道石階,直通山下。



單獨觀看着面前石屋的門面, 好像藏有玄機!大門左右兩側與門上方,開了三道窗,形成一個“品”的字體。不知玄機何意?


兩個窗戶之上, 也各開一個四方形小窗。據説是原屋主鑿來防禦用的瞭望孔和槍,即有效的抵抗敵人的侵略。

可以推斷的,這間屋子早年不是建來做普通民宅。

這座石屋樓房建於何時和原主是誰  到底蘊藏着多少秘  


現居於石屋的女人家, 從老一輩人家口中所聽聞的傳説中,深信這裏曾經是秘密會社洪門會聚集議事的地方。大概就是所謂祈福保平安的心理安慰吧,也奉供了洪門五租的靈位。

值得一提的是,靈位墻後有一條地下通道,讓屋内人士在需要時利用通道逃出去。目前已經被封密了。

話説根據史記,南移檳榔嶼的客家人,最初落脚浮羅山背,後多數集中在雙溪檳榔, 從事石業建築爲主。極樂寺,千二層,升旗山, 姆加角燈塔等地的登山石級,甚至花崗岩石板馬路, 都是他們的力作。


再説十九世紀初期檳榔嶼原由洪門會分支出的黨會致公堂,初期的兩百多個堂友都是客家人。英名祠 (註1)内應該也有奉祀不少這些英雄好漢的靈位。

此外,石屋與馬來亞共產黨(馬共)也頗有淵源。英殖民時期,檳城馬共有支隊伍在浮羅山背活動。不時群聚在石屋,當遭遇軍警圍剿時,則從靈位墻後的地下通道逃脫至屋外。


姑且一説若與史實相符, 我們對上述史料來做個推究。

此處一帶頗爲荒涼,就有了優越的天然條件。 除了和政府當局保持距離外,在山上糧食蔬菜還可以自給自足,這裏正是適合客家石工築建的洪門會議事堂所。



但究竟此推斷是否可接受,還有待檳城文史考古學者的考究,才能證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