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路 ( Perak Road ) 回教堂,Masjid Wan Chik Ariffin (註1)周邊,是檳城最大的伊斯蘭教墳場。 場地雖大,但啓用多年來,墓地近乎爆滿的窘境。所以這個公墓,應許以家族合葬墓的安葬方式,來提高單位墓的使用率。
伊斯蘭教的墳墓和墓碑, 大部分都是最簡單不過的。不講究風水, 也不講求造型。分別在頭腳的位置,各別豎立一支柱形墓碑 ( Batu Nisan / Kepok Kubur )。圓形立柱的墓碑, 象徵男性,扁形立柱象徵女性。
不過,與 Masjid Wan Chik Ariffin相距不遠, 僅在霹靂路大路邊一條小巷Lorong Seremban 的路口,就有一塊不同於一般馬來穆斯林的墳場。
門欄的一塊石碑,誌名這塊墳場,是屬於達烏迪博拉伊斯蘭社群的私人墓地,( Tanah Perkuburan Persendirian Kaum Islam Dawoodi Bohra )。
墳墓的造型, 類似天主/基督教墓地採用的型式, 既是四角長方型,也似猶太人的石棺墓,全場僅四十幾座墳墓,( 需要闡明, 這是2009年點算的略數 )。
除了一座墳墓,是有豎起兩支男性圓形立柱的墓碑 ,其餘都是組合式箱墓,大理石或花崗岩的墓碑,刻上墓主的姓名年齡,嵌于墳身前面。
這種異軍突起的伊斯蘭教墳場, 相信除了這處以外, 檳城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話説英國人殖民檳榔嶼後,除了中國, 阿拉伯,亞齊,後來則是印度人也接踵而來,尋求較好的居住和發展機會。印度裔中以淡米爾人數佔多,移民把他們各別的興都教,錫克教,天主/基督教, 伊斯蘭教等等宗教也帶來。
印度最西部的古加拉省 ( Gujarat ) ,一小部份信奉伊斯蘭教的達烏迪博拉 ( Dawoodi Bohra ) 商人,擅長於經營布匹業,在牛干冬街 ( Chulia Street ) 一帶落脚做生意。
這是一支跟隨先知穆罕墨德之女, 聖女花蒂瑪和其夫阿里的什葉派伊斯蘭教徒。 信徒大多數居住在印度,巴基斯坦, 新加坡,中東,和少數在西方國家。
達烏迪博拉 ( Dawoodi Bohra ) 是一個非常緊密團結的社群。 雖然大多數是成功的商人, 不過也很重視自己的宗教,教育和世俗知識,社群中也培養出很多在社會上需要的專業人士。
青草巷獨棟別墅的KFC分行, 後面有一條小道路,叫做 Jalan Sir Hussein。
路名的由來,是來自20世紀初期的檳城著名律師, 立法委員,社會領袖﹔已故 Sir Hussein Hasanally Adboolcader ( 1890-1974 )。 他還是馬來亞獲得英王頒授騎士勛章的第一位印裔人士。
同時也是檳城達烏迪博拉社區地位最高的神職者,伊瑪目 ( Imam )。 爲表揚他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市政府將他的名字用作道路名稱。
Sir Hussein 一家在司法界可是超群拔類。在1988年大馬司法危機事件中, 不幸被罷免的五位最高法院法官之一的 尊敬已故Tan Sri Eusoffe Adboolcader ( 1924-1996 ), 也就是Sir Hussein 的兒子。
1996年 1月 11日,Tan Sri Eusoffe 在檳城Taman Jesselton 私宅離世。
我一位合格指揮遠洋船舶的老同事 Capt. Taher Ali,祖籍古加拉省 ( Gujarat ) ,其母親就葬在這塊達烏迪博拉伊斯蘭社群私人的墳地。 他娶了甲拋峇底同鄉的華裔太太,女兒是大馬游泳國手。不只會說一口流利的福建話, 還取個中文名字叫 “ 達西 ” 。
這派不同於印裔穆斯林。 他們遵循伊斯蘭教義,不去影響其他派系,并且專注于先知默罕默德的聖訓。因此,僅凴外貌,很難在印度社群中分辨出Dawoodi Bohra。
原文: 2009年02月22日
修訂: 2012年10月17日
增刪: 2020年11月28日
(註1) Masjid Wan Chik Ariffin 今天是一座被列爲受到保護的歷史建築。在建立之前(1923 年), 後面的墳場已經存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