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斗碗的形狀就像斗笠帽子:口大底小,撇口,小圈足,弧腹,通體施丹青色釉。分大中小三種型號和品名:口徑5¼英寸的丹青中斗碗,4½英寸的丹青湯,3¾英寸的丹青盂。
先來講個笑話。當年我們經營入口批發汕頭粗缶,除了盤碗杯碟,咖啡茶具,各式餐具等等日用品;主要就是銷售結實耐用,為一般家庭及茶樓所樂用的斗碗,如老雞大斗碗(註 1),梅花小斗,葵花中斗(註 2),丹青中斗等等。
有個已去世的同行老前輩,曾給我開個玩笑,“亞弟,你賣來賣去都是大斗中斗小斗, 再不改行,你遲早會趴令斗”。結果我真的是趴令斗,1990年初收檔改行。(一笑, 我妄言之, 你姑且聼之)
五,六十年代在陶瓷行家眼中,潮州汕頭粗缶,質粗體厚,釉色淡而糙,是屬于粗陶, 低檔貨。且看1962年汕頭陶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的發貨單(附圖), 每一百個丹青中斗碗,FOB汕頭價格才港幣14.90。
中國三十個省市,唯獨汕頭有出口丹青斗碗。 看走眼的便宜貨,今天竟然變成身價百倍的藏品。
燒製丹青釉也有個問題,丹青釉是高溫釉,必須兩次入窑才能燒成,這當中就會有溫差, 要在最好的位置上, 把它們的順序排出來,最後才能把它燒成。
在還沒有機械自動化的隧道窑, 而全靠人工燒製陶瓷的窑爐時代, 陶匠要有高超的技術,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
甲級質量的丹青斗碗,釉色亮麗,釉質溫潤細膩,頗有玉質感,正合古人“類玉”之稱。
丹青釉色調“勻净清雅”, 象徵:“清廉”的高貴品質,所以丹青釉瓷器深受帝王的雅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代,也常作爲賜給“清廉”官員的佳品。
陶瓷在出窯的時候,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質量粗,釉色淡而糙,或微黑,收貨到這類被列爲丙級次品的丹青斗碗,總被呆滯庫存,很難賣出。
丹青斗碗在日用陶瓷器市場的銷量,比不上老雞大斗碗,梅花小斗,葵花中斗等飯碗湯碗。
以實用性來講,斗碗外表面的圓弧面,在有油漬黏附于表面時,抓握斗碗或洗滌時容易打滑,盛熟食熱湯又容易導熱,
除此之外,丹青斗碗口大底小,容易發生翻摔的現象,不利以使用。兼經營丹青斗碗的進口商又少,所以市面上也自然少見。 鑄成甲級質量的丹青斗碗,物以稀爲貴罷。
(註 1)老雞碗
(註 2)葵花斗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