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想由中街消拯局門口, 即可見到火焰的距離, 還得等侯總部的執行命令才出動, 這種消拯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意識,令人不堪想象。
更加氣惱的是, 民間組織的義務志願隊伍比之早已抵達。
有報導, 消拯人員已非首次被指控失責, 早在多年前, 發生的南馬大水災, 最近的國際山庄山崩地移, 也曾經被指控袖手旁觀。
顧名思義, 所謂消防拯救局(簡稱消拯局) , 其責任乃在發生火患和災禍時, 盡職盡責, 減少火災的危害, 保護人身與財產的安全和提供快捷的拯救工作。
以英文稱名Fire Station的消防局,今日已不復存在, 由1977年開始, 改由馬來文的Balai Bomba dan Penyelamat 取而代之。
講起檳城州消拯局總部, 多數檳島人都誤認為是設於大路后的消拯局。其實檳城州的總部是座落在北賴(Prai)工業區中, 大路后消拯局只不過是副代管著檳島七所消拯局。
整個檳城州, 包括檳島和威省總共有十五所消拯局: 北賴(Prai)的總部,北海(Butterworth)市區, 大山腳市(Bukit Mertajam)區有兩所,高淵(Nibong Tebal),Tasek Geluor, Sungai Bakap 和首相故鄉 Kepala Batas 各一所。
在檳島全島共分東北和西南二區十八鄉, 擁有七所。 屬東北區者: 大路后(Perak Road), 中街(Lebuh Pantai,前Beach Street), 丹絨道光(Tanjong Tokong), 壟尾(Paya Terubong, Ayer Itam)各一所。
屬西南區者:浮羅(Balik Pulau) 直落巴巷(Teluk Bahang) 峇六拜(Bayan Baru, Bayan Lepas) 各一間。
城鄉建設的發展變化很大也很快, 新建的共管公寓,住宅區, 工業區, 像歌星演員趕場一樣, 永遠趕建不停。
消拯局的數量及消拯人員的應急能力, 和日漸增加, 增高的樓房對比度越來越大, 既是有了新型雲梯, 亦難應付二,三十層以上的高樓火警。
憶起80年代65層高的光大(Komtar)沖天大火, 一燒就三幾個小時, 以救火雲梯能達到的高度, 消拯人員還是束手無策, 燒光了好幾層才停。
我在中街住了四十余年, 初中少年(1960年代)和這所成員的忘年交情, 還存留在記憶中。
曾經有幸上過消拯局五層樓高的瞭望鐘樓, 俯瞰全檳。
當年, 消拯局后院宿社住有17個家庭, 兩家是唯一的華裔成員, 各族成員與街坊結有深厚感情。
三大民族逢年過節, 必備茶點與街坊同慶, 巡視街邊水栓時, 必與臨近店鋪伙伴搭話。
真不知何時開始, 這種謙恭和睦的公務員美德, 在國家政策, 種族主義,權益和教育制度的變遷下腐朽了。
80年代前, 未建大路后(Perak Road)副總局前, 中街消拯局是檳島喬治市區中央消拯局。 另一所座落在檳榔律, 姓王公司對面, 被拆掉讓路給今日光大(Komtar)的金店鋪。
右邊建筑物為檳榔律救火局
撫今追昔,新一代的年輕人固然不知, 年過六十的老檳島人當該有印象吧!
在知訊不甚發達的年代, 中街中央消防局(那時不叫消拯局)和檳榔律消防局設置一套火警警鐘系統。 喬治市各主要街區之街旁,均安置一個火警警報箱,由電線牽接到消防局的控制室。
如發現火警時, 公眾人士將警報箱的玻璃擊破, 將杠杆拉緊。 然后在警報箱旁等候。 消防局接到報警箱鳴響后, 救火車即駛往報警箱處, 由擊鳴警箱者指點赴失火處救火。
今日, 這些火警警報箱已被拆卸或送入博物館。
修訂 29/12/2008 multiply-20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