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8, 2012

凱利古堡Kellie’s Castle


跟隨老幺到霹靂州巴都牙也(Batu Gajah)小鎮訪友,順道游覽這座在小丘之巔的城堡式巨宅,凱利古堡(Kellies Castle)

盡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後半部還有不少殘垣斷牆,絲毫無損於它成為霹靂州的旅游景點之一,也遷出一段拓荒者的淒美故事,這得從橡膠樹說起。

自引種星馬兩國成功後,歐洲人即夾著雄厚資金,蜂擁到馬來亞,發展橡膠樹種植業。
十九世紀的馬來亞,憑著殖民地政府作支援,超過百英畝以上的大型膠園,大抵為歐洲人所經營。

百年前,來自蘇格蘭的年輕小伙子,威廉凱利史密斯William Kellie Smith, 發揮拓荒者的精神,實現了自己的發財夢。

以長袖善舞的才能,幾年的成就,讓他在霹靂州擁有以Kellas為名號的大片膠園Kinta Kellas Estate,和錫礦Kinta Kellas Tin Dredging

事業有成後,凱利即回鄉把心上人給迎娶過來馬來亞。愛妻也為他生兒育女,上天給了他一個美滿的家庭。

為家人,凱利雇佣印度工人為他興建一座帶有摩爾式(Moorish)建筑風格的住宅。

可惜建筑工程未完成,他即病死異地。

連接的厄運,讓他太太萬念俱灰。

在變賣昔日一切,包括引以為榮的膠園,錫礦,和這座尚未完工的城堡后,即帶領兩個兒女離開這個不再值得她留念的巴都牙也,回去蘇格蘭老鄉了。

巍峨壯觀的凱利古堡有說不盡的淒迷故事和神秘傳說,經過時移世易的變化,文風不動,依然留在原地。

幾經易手,業主將整個古堡,園林交與專人管理, 收取四令吉參觀費,讓游客進去游逛。
堅固, 隔熱,不傳聲﹔紅磚曾是古老時興蓋屋砌牆的建筑材料。

最美的大概就是能保持著紅磚本色,後因建筑業各項成本費用問題, 大家改用水泥牆而漸被淘汰。

偶然想到吉隆坡獨立廣場對面,那棟外觀與凱利古堡建筑風格相似的蘇丹阿都沙末大樓(Sultan Abdul Samah Building),深感兩座建筑物的存在,有如人生的際遇,截然不同。

請再參閱星洲日報:厄運降臨凱利古堡無法完成的夢想。
修訂07/02/2012 multiply-809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