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1, 2012

已故 蕭遙天老師



沒上過蕭遙天老師一堂課,只知道他是華文科主任,兼任高中華文導師。

1960年, 我剛進入初中預備班。當年,鑒於學生華文水准偏低,為提高學生的中文程度,蕭老師制定了一個作業指導改革綱要:

學生規定每周作文一篇, 大小楷各一篇。作業優等的公布示范,再加額外獎勵。低劣者駁回,著令再作一篇,至滿意為止。

改革實施過程中,學生多做,老師多改﹔據悉,師生紛然怨聲滿道。

綽號土殺魚(閩南話塘虱魚)的何愚老師(我班老師),選不出優異者!因所授課的班級, 又碰著程度較差,當然一無是選: 這一班得到主任豁免了。

上述軼事, 姑且當作笑話。

不過大體上, 這個作業指導改革, 實提升了學生的華文程度。

在學生教育與母校發展方面,蕭老師創設華文館, 組織華文學會,分史地, 文學, 戲劇, 音樂, 美術五組, 各組理事由師生擔任。

通過聘請著名學者來校演講, 展覽古今名人書畫, 由梁潤洲老師組織戲劇班,借用星檳日報副版登載由吳鶴琴老師(白鶴)主編的“墨林”半月刊, 推動師生寫作興趣等等活動,促進了學生對學習華文的興趣。

我在母校呆了七年, 不見蕭老師教過書。懂事才知道他是以另一種形式,去為母校作出巨大的貢獻。

蕭老師主持過學校各類刊物的全面工作; 在校刊, 校聞報,畢業記念刊發表很多他個人研究成果,經驗和學術的文章, 略舉一二:

1.    給畢業生的贈言
2.    食風樓隨筆
3.    中國姓名的研究
4.    文學上的夸張美
5.    論意境
6.    粉灰閑話
7.    馬來亞中學國文成績的檢討

繁忙課余,蕭老師受馬來亞政府委任為華文課程委員, 參與編纂高初中華文課本,和擔任華文教師假期講習班講師。

有著潮州人長袖善舞的本領,蕭老師為馬來亞文化出版公司, 編纂和出版中學華文精讀教材及各種輔導讀本。

我在母校第一年, 剛好碰上蕭老師主編的“教與學月刊”創刊號出爐。最愛看月刊內黃蕘老師“牛鼻子”漫畫,吳鶴琴老師(白鶴), 汪開兢老師(依藤)和其他老師的作品。

蕭老師另著有兩本中篇小說,“玩刀子的女人”和“夜鶯曲”。

“夜鶯曲”新書發行時, 我還取得他親筆簽名的珍貴本。

蕭遙天老師體格魁偉,骨架屬於比較粗大的唐山人(潮州人),而且煙癮很大, 煙斗幾乎不離手。

離校,未見過蕭老師的豐采。然其新著, 仍可見於校刊及報章雜志。

推薦博客:








老牌演員:“小月亮” 朱虹


進入正題前, 先講講這兩幅筆畫的來源。

畫家這麼正經八百的畫法,今天十分罕見。所以老衲非常珍惜這兩幅手繪鉛筆和彩筆畫。

1961年同班的老同學,幫老衲摹繪電影雜誌內“學生情人,小月亮”的影時,何曾想到今天會扎進了漫畫圈裡。

謝謝今天光華日報設計部經理施聖提(施順發學長9303)。

好了, 可回到正題。

60年代讀初中時,是香港電影業的盛年,學子平凡的生活, 課余就是看電影。

正值青少年心理生理的成長階段, 朦朦朧朧對某某明星痴迷,幻想成夢中情人。

電懋的林翠在“四千金” 劇裡飾演小學體育老師, 教導學生舞劍(注1)。在輕快舞曲配伴下, 那端庄悠然的舞劍姿態,讓影迷譽為“學生情人”。

左派電影公司鳳凰的朱虹,在“小月亮”劇裡的籃球運動裝扮傳球跳耀,投籃姿態,也讓她贏得“學生情人”的美譽。

為求演好劇裡籃球員的角色, 她付出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苦練各項打球的基本技巧。

當戲拍完後,她順理成為香港影聯會女子籃球隊的最佳中鋒。

老衲也由“小月亮”開始,跟着一眾影迷, 忠誠地追星。

不論古裝現代,悲劇喜劇, 正角反派,凡是朱虹參與主演的影片,戲院一放映,必定搶先觀看。

當年在大華戲院上映的“情竇初開”,“男大當婚”,“五姑娘”,“金鷹”,“三鳳求凰”,“蘭閨陰影”,“畫皮”, “屈原”,“父子情”等等,都是破賣座記錄的影片。

朱虹從演“男大當婚”第一部電影,至息影前的“父子情”; 二十多年來,從沒有離開過一手提攜她的鳳凰影業公司,堪稱是一個高度敬業的演員。

退出演劇生涯,朱虹還留在影壇一段時間, 擔任幕後工作。

據知她還以高齡生進修專業課程, 取得珠寶鑒定師的資格,完成人生最大心願。

此刻,朱虹在美國,或香港, 過著一個安祥寧和的生活。

這麼多年,朱虹美好的形象,始終是老衲記憶裡,抹不去的“學生情人,小月亮”。

(注1
修訂07/08/2012 multiply-959

檳城監獄


根據檳城監獄局的網站: http://www.prison.gov.my/images/carta/penjara-penjara.htm#pp  (注1)記載,在今天吉靈納萬山“Chowrasta”的一帶地段,曾經是一間監獄的舊址。 確實地址在哪裡? 已無從考究。

檳城四坎店Kha-ku-keng,門牆上雖鐫有1849年份的字樣,論此間歷史最悠久的監獄,是設立在關仔角炮台古堡,而非四坎店Kha-ku-keng

檳城華人的詞語,有許多是馬來西亞各地所未曾聽到的。Kha-ku-keng,既是監獄。

1786年, 萊特上校在舊關仔角附近登陸, 不久,筑下康華麗古堡 (Fort Comwallis), 原意為防御盜賊, 附設監獄,以監禁囚犯。

古堡下的監獄, 規模屬扣留所類型, 從1789啟用至1811遷往檳榔路的Chowrusta Lines, 才再建有今天的四坎店Kha-ku-keng

大門雖開在監獄路(Gaol Road , 面向檳城中央醫院﹔ 只因一道高牆坐落在柑仔園(Dato Kramat Road中段的四坎店區域),檳城華人即以四坎店Kha-ku-keng對稱。

高牆圍繞, 警備森嚴的監獄,令人望而畏之。

由殖民時代沿用至今天,獄中服刑的人數已太多, 而住不下了。

聯邦政府已在檳城威省南部的小鎮,爪夷建造一座全新監獄,到現在還沒有公布何時起用。

站哨的女獄警给于忠勸,不要在警衛森嚴的地方,逗游拍照, 以免招惹是非。

1Pada pertengahan abad ke 19, tahanan-tahanan India yang dibawa daripada Penjara Bangkahulu, Sumatera dan pesalah tempatan telah ditempatkan di Chowrusta Lines di Jalan Penang. 19世紀中期由印度, 蘇門答臘移來和本地的囚犯被監禁在檳榔路的Chowrusta Lines。)
修訂 07/06/2012 multiply-916
 

吉靈納萬山

傳統菜市,一般馬來人叫“巴剎 Pasar, 英文叫“Wet Market”﹔ 但在檳城, 大多數的華人都叫“萬山(Bangsan)”。

檳城人日常所說的閩南話,往往夾雜著其他方言在一起,如“萬山”, 就是屬於福建漳州市,海澄縣的方言。

檳城島內大小萬山, 不少過三十間,眾所共知的有 1. 安順律萬山, 2. 亞依淡萬山, 3. 新街頭萬山, 4. 七條路萬山, 5. 四坎店萬山,6. 日落洞萬山, 7. 關丹律萬山, 8. 甘光芭魯萬山, 9. 大路后萬山, 10. 浮羅地滑萬山,11. 丹絨武雅萬山,12. 浮羅山背萬山,13. 雙溪賴萬山(己荒置),14. 吉靈納萬山, 還有其他十幾個地區的新舊萬山。

讀最近英文網站“馬來西亞局內人”(注1),有段翻新改造吉靈納萬山的報道﹔ 那就來講講吉靈納萬山的掌故。

“吉靈納(Keleng-nga)”指的就是印度人,也稱淡米爾(Tamil)。

十九世紀中期,由南印度移民來檳城的商人,集聚在這一區從事販賣牛羊,魚肉,蔬菜的小生意。這裡一條道路,故而得名淡米爾路(Tamil Street)。

記憶猶新,想讀中學時期,老衲還有本領在腳車架上,縛上一兩箱家用陶瓷器, 給其中一家在淡米爾路的華人同行商店,合興磁庄送貨。

Chowrasta,為印度烏爾都語(Urdu ) ,四叉路的意思。

萬山這座建筑物,剛好界於Penang Road 檳榔律, Chowrasta Road萬山邊, Kuala Kangsar  Road瓜拉江沙律and Tamil Street, 故稱之為Chowrasta Market, 華人則稱為吉靈納萬山(Keleng-nga Bangsan)。

根據記載,單層的萬山,由檳島市議會初建於1890年,直到1961,  才改建為多層樓, 建筑物結構保持至到今天。

吉靈納萬山的興旺,還需內外販商相扶。老實說,街邊菜市的生意比萬山內好得多。

今天GAMA Supermarket & Departmental Store的前生,就是60年代在吉靈納萬山樓上營業的檳榔百貨公司。

當年“一站式”購物概念,吸引著大批顧客走進檳榔百貨公司, 也間接帶動吉靈納萬山周邊的繁榮。

80年代,檳榔百貨公司自資興建商業大廈。在搬離吉靈納萬山,以色情號召觀眾的艷舞團, 一隊一隊的由泰國開進吉靈納萬山樓上座。

這種違法亂紀的表演,曾轟動一時。每場性愛舞蹈的演出, 觀眾席位都是場場滿座。

與吉靈納萬山相對的, 是華人稱為“四方樓”的檳城警察總部,對這偏門生意,竟然不聞不問, 艷舞團似得到黑白兩道的特殊照顧。

經過一段頗長的時間,觀眾對演出失去新鮮感,艷舞團才慢慢地退出,夜晚的吉靈萬山, 恢復淡靜無生意的場地。

改造的全新面貌將於何時亮相, 還未確定,讓我們一起期待吉靈納萬山重煥的光彩吧!

(注1


修訂 03/06/2012  multiply-915



Friday, November 9, 2012

小和尚撞鐘


侍者來匯報,寺院內有沙彌發出怨聲。

不管是自家的, 還是他人的繁簡功課,大小功德,他盡職兩堂跑。

不過,進寺兩年,青菜豆腐不曾加他一顆一塊。

同堂有者已換了以香菇為主料,佐以金針,木耳烹調的美素食。

何以被歧視,沙彌心結不解﹔ 只有把郁結之氣,投到廚房火頭僧的頭上。

罪過,罪過!莫冤枉了老衲的監院堂啊!

且先聽聽小和尚撞鐘的故事再判斷是非。

[ 話說: 有個寺院,香火不錯,在當地一帶還有點名氣。

這一天,寺院來了一個小伙子,請求住持讓他出家為僧,幹什麼都行。

於是,住持為他舉行剃度儀式,並安排他去撞鐘。

小和尚開心的領命,每天按照寺院的規定早晚各撞一次鐘。

剛開始幾天,感覺還挺新鮮挺好玩。可是,時間一長,他便感覺到撞鐘的工作太簡單、太枯燥無味了。

於是,他就真正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

這樣又過了幾個月,住持突然宣布將他調到后院去劈柴擔水,並嚴厲的指責小和尚不能勝任撞鐘之職

小和尚很是納悶:住持方丈,難道我撞的鐘不准時?或是不夠洪亮

住持告訴他:你撞的鐘非常准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乏、疲軟,沒有一點穿透力和感召力!因為你心中沒有理解撞鐘的意義。

鐘聲不僅是寺裡作息的准繩,更為重要的是喚醒沉迷眾生。 因此,鐘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深厚、深沉、悠遠。

一個人心中無鐘,即是無佛﹔如果不虔誠,又怎麼能擔任撞鐘之職?]

從表象看,小和尚沒有把鐘撞好,而被調去擔任劈柴擔水之職,似乎是在情理之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和尚沒能將鐘撞好,難道寺院或者寺院的領導者,就沒有任何責任了嗎?

簡單來說,如果從小和尚進得寺院的第一天起,其主管領導如果能夠告訴他撞鐘的要領及意義,或者在小和尚撞鐘的過程中,及時指出他所存在的問題,結果可能不太一樣。

至少也不至於撞了數月鐘而莫名其妙的被調換工作吧!

其實,反觀職場生活中,又何嘗不存在類似的問題呢?

看看身邊的廠企,員工頻頻跳槽或是被革職或是被解雇,真是他們不能勝任此工作嗎?

未必,這其中必定也有管理者的失誤吧!

一刀大師以下列的警句,點明了後院頭首執掌殿堂的能力。

“記得聽過一句話:沒有帶不好的兵,只有帶不好兵的帶兵人!”

那麼,應用到職場上,是否可以這樣說:沒有管理不好的員工,只有不會管理員工的領導?


小和尚撞鐘的小故事, 應該可以得到人力流動頻繁的啟示。


修訂  07/05/2011 multiply-639

天涯歌女


重看“色戒”,聽湯唯在沒有任何樂器的伴奏下,清唱”天涯歌女”。

唱功真不俗,讓老衲也沉醉在她那婀娜的身姿,哀楚的眼神和那美妙的聲音中。

好歌不厭百回聽,也來聽聽原唱者周璇老上海的韻味。

天涯歌女

天涯呀海角 覓呀覓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愛呀愛呀 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家山呀北望 淚呀淚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
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愛呀愛呀 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人生呀誰不 惜呀惜青春
小妹妹似線郎似針
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愛呀愛呀 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修訂  30/04/2012 multiply-887

Thursday, November 8, 2012

急救知識講座



活到老,學到老。

廟寺舉辦急救知識講座,老衲也跟著上班學習。

先是聽聽一些基本護理常識和急救方法。

然后親身實習,在這過程中搞了一大堆笑話。

腹部推壓法,不但不能幫病人將誤吞入食道的異物嘔吐出來,自己差點跌倒。

伏身做人工呼吸,向模型人體嘴中吹氣,以手掌掌心按壓,看似簡單,均是 令人噴飯的動作。

然而,在趣與樂的學習中,重要的是有所收獲。
修訂14/11/2010 multiply- 481


奇門遁甲


看風水, 解命理是一門專門的學問, 是經過數千年不斷演變而成。

其精深學術的根基, 完全建立在易經論理上。

早在五千多年前, 中國上古聖人伏羲氏就領悟了大宇宙的神秘動靜, 而推演出一套佔卜吉凶禍福的玄妙理論, 有所謂“三式”,即奇門、太乙、六壬。

到了周朝時代, 周文王和姜太公把伏羲氏的論理加以修篡; 春秋時代孔子把易經的理論體系重新整理過, 而發揚光大。

再經過漢朝張良,三國時諸葛亮,明代劉伯溫, 把奇門遁甲運用在行軍打仗, 遣兵調將的軍事上。這在軍事領域發揮作用來說, 奇門遁甲是那麼神奇非凡。

奇門遁甲在命理方式裡, 是一門別具一格的數相, 配以基本格局和術數, 綜合,分解各數相的生, , , 化。 在理論上即推測一個人的格性, 其准確性極高, 所以才能一直流傳到今天。

上古人擇地建屋定居, 多對正易經的陰陽五行,八卦九星等術數。 這些術數的結合現代的科學理論, 即產生了現代的風水學。

利用電腦系統測看命理和風水; 電腦鍵盤一按, 各項數據, 命運方程式, 隨既而出。

中國人在傳統上對命運和風水很重視, 自古以來, 各派系的命理風水學家, 都是一脈相傳; 能承先啟后者皆是採用漢語的中國人。

時移世易, 今日確實有不少非華夏子孫, 或受西洋教育的華裔, 轉變思想而重視中國的命理和風水。

至於建立以英語傳授和發揚奇門遁甲者, 以受英文教育的譚元凱(Ham Guan Khai)為首。

去年略談風水時,曾提過他,近年他已深入美國, 德國, 俄羅斯等西方國家民間團體。請參閱:  http://huctan.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html

譚元凱其一網站http://yinyangjournal.blogspot.com/

 修訂08/07/2008 multiply-166

政治性內容的橫幅

母校鍾靈創校95周年慶典期間,有人在校內張挂政治性內容的橫幅,標語羞辱董事部成員。

最令老衲矚目的還是這張標語:

靈董事部破壞了95年來不請非靈畢業的政治人物的獨特傳統,始靈悲哀的開
始。”

其實根據校刊記載,下列非靈畢業的政治人物,早年曾受邀到過靈:

1967年月日 - 檳州首席部長王保尼
1975617 -副教育部長陳新聲
19841216 -副教育部長林良實

今天,董事部諸公邀請非靈畢業的政治人物到校,何錯之有?

此貼是實事求是, 非挑起政治化課題。

修订10/07/2012 multiply-940




2012-07-10 11:57南洋商報地方新聞
校慶小風波 不明人士挂橫幅 鍾靈董事會被斥捧林冠英
(檳城9日訊)鍾靈中學95周年校慶圓滿落幕,但卻有不明人士在鍾靈國中外附近的人行天橋上高挂橫幅,斥責校方邀請非鍾靈生政治人物到校,破壞了鍾靈95年來的傳統。

不追究“小風波”
4幅橫幅主要是不滿校方邀請檳州首長林冠英出席鍾靈中學創校95周年紀念晚宴,並譴責鍾靈董事會“捧”林冠英“大腳”。
鍾靈董事會指出,校慶在和樂的氣氛下圓滿落幕,其他小枝節不過是“小風波”,他們並不會追究,也不會去調查。
鍾靈董事會總務陳敬章指出,雖然董事會有聽說這件事,但他們並不清楚是誰挂的橫幅。
“所有關心學校一切及校務發展的校友,就請回到學校來交流。”
有關橫幅是於昨日被上載至Penang Time面子書,以橫幅的背景來看,相信是在深夜被挂上,而這些橫幅也在較后被拆下。

陳文彬獲溫子開“護航” 承諾續為鍾靈付出
鍾靈中學董事會主席拿督斯裡陳文彬獲得董事會顧問拿督溫子開“護航”實現對鍾靈的夢想,由后者代念致詞稿,現場飄散著對鍾靈濃濃的情意。

溫子開代讀致詞稿
陳文彬在致閉幕詞時指出,鍾靈有6萬多名校友,而前任校友會理事們都將鍾靈的基礎打得強穩,因此掌管鍾靈學校並不是件難事。
他承諾將承擔責任,繼續為鍾靈付出,較后也邀請顧問拿督溫子開代他念完致詞稿。
他是於星期日晚上,在鍾靈中學出席的檳城鍾靈三校95周年校慶時,這麼說。
檳州首長林冠英肯定鍾靈學校在培養人才所做出的貢獻,並希望可獲得承認及肯定。
“州政府在教育方面給予自由及發揮,甚至可擱置政治利益,同心協力將檳州發展成為卓越的教育中心。”

林嘉水:校友會扮演橋梁 助校友了解母校發展
鍾靈校友會會長拿督林嘉水認為,校友會的成立是為了維系及增進鍾靈人對母校現況與發展的認知,因此,校友會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一座貫通母校與校友的雙向橋
梁。
而威省鍾靈校友會會長拿督方炎華指出,該會目前擁有400多名會員,希望更多同學可踴躍加入,除了聯系昔日友情外,也可為母校發展盡綿力。
當天的出席嘉賓除了檳首長林冠英伉儷外,也包括了檳城鍾靈中學董事會顧問拿督陳有光、拿督藍武昌、拿督胡由鳳、拿督余維智、吉玻鍾靈校友會會長拿督張文銘、籌委會主席陳敬章、鍾靈中學校友丹斯裡曾永森、董事會副主席拿督斯裡謝有吉、副董事長拿督鄭泳涼、拿督何強贊、拿督林源明、拿督郭顯榮、校長林保明、蔡耀祖及吳維城等. 




凱利古堡Kellie’s Castle


跟隨老幺到霹靂州巴都牙也(Batu Gajah)小鎮訪友,順道游覽這座在小丘之巔的城堡式巨宅,凱利古堡(Kellies Castle)

盡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後半部還有不少殘垣斷牆,絲毫無損於它成為霹靂州的旅游景點之一,也遷出一段拓荒者的淒美故事,這得從橡膠樹說起。

自引種星馬兩國成功後,歐洲人即夾著雄厚資金,蜂擁到馬來亞,發展橡膠樹種植業。
十九世紀的馬來亞,憑著殖民地政府作支援,超過百英畝以上的大型膠園,大抵為歐洲人所經營。

百年前,來自蘇格蘭的年輕小伙子,威廉凱利史密斯William Kellie Smith, 發揮拓荒者的精神,實現了自己的發財夢。

以長袖善舞的才能,幾年的成就,讓他在霹靂州擁有以Kellas為名號的大片膠園Kinta Kellas Estate,和錫礦Kinta Kellas Tin Dredging

事業有成後,凱利即回鄉把心上人給迎娶過來馬來亞。愛妻也為他生兒育女,上天給了他一個美滿的家庭。

為家人,凱利雇佣印度工人為他興建一座帶有摩爾式(Moorish)建筑風格的住宅。

可惜建筑工程未完成,他即病死異地。

連接的厄運,讓他太太萬念俱灰。

在變賣昔日一切,包括引以為榮的膠園,錫礦,和這座尚未完工的城堡后,即帶領兩個兒女離開這個不再值得她留念的巴都牙也,回去蘇格蘭老鄉了。

巍峨壯觀的凱利古堡有說不盡的淒迷故事和神秘傳說,經過時移世易的變化,文風不動,依然留在原地。

幾經易手,業主將整個古堡,園林交與專人管理, 收取四令吉參觀費,讓游客進去游逛。
堅固, 隔熱,不傳聲﹔紅磚曾是古老時興蓋屋砌牆的建筑材料。

最美的大概就是能保持著紅磚本色,後因建筑業各項成本費用問題, 大家改用水泥牆而漸被淘汰。

偶然想到吉隆坡獨立廣場對面,那棟外觀與凱利古堡建筑風格相似的蘇丹阿都沙末大樓(Sultan Abdul Samah Building),深感兩座建筑物的存在,有如人生的際遇,截然不同。

請再參閱星洲日報:厄運降臨凱利古堡無法完成的夢想。
修訂07/02/2012 multiply-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