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淺,薄,白 ” - 企口白玉令杯
談到喝茶,我之前已講過潮州紅土罐 - 朱泥壺(註1)。 在整個工夫茶冲泡和品飲過程中,茶杯起了重要作用。
冲泡工夫茶就像小時候玩 masak masak 一樣,茶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 茶杯則要求小到一口水都裝不下。
在種類繁多的茶杯中,潮州人均採用楓溪出品的這個標準茶杯。 因器型既小又輕薄,且色白如玉,故有 “白玉令”的雅稱, 也被稱爲“白令杯”,“蛋殼杯”,“白菓杯”。 它也是薄胎瓷杯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
以“ 小,淺,薄,白 ”四個單字的描述, 就括概了整個白玉令的特點。
小 - 直口不外向,企口杯
一小 - 小巧玲瓏的白玉令杯,因其形狀而分型名。 直口不外向,俗稱企口杯; 撇口微外向, 稱反口杯。小杯容水量僅18 cc, 裝個70%,也就只約 13 cc。由於容量極少,喝茶人一啜而盡。
二淺 - 品質優異的名茶,都具有獨特的濃郁茶味,喝茶人一口氣就喝完杯中的茶,再以鼻子輕嗅淺腹空杯中的餘香, 當覺口鼻生香。
薄 - 映着光,可以照見手指
三薄 - 以高嶺土,高溫度燒成的玉令杯,氣孔少,質地堅硬,胎薄精緻,幾乎是透明的。 杯口圓濶,達到快速散熱作用,有利于乘熱飲用。
白 - 色白如玉
四白 - 玉令杯色白如玉,更加白透,容易看出茶色變化,而且能夠襯托茶湯的顔色,令喝茶人在喝茶的時候,也能賞心悅目。
好了,如此精緻的瓷器是怎樣製成的呢 ?
首先必須選擇耐火度高, 收縮率小的瓷土。如果原料耐火度不高, 收縮率大, 厚比一毫米還要薄的白玉令茶杯,就容易在燒成過程中變形或燒塌。故此白玉令原料以潮州高嶺土為胎骨。
原料在拿來後,還必須嚴格漂洗精煉,把粗顆粒去掉,否則顆粒大小相差,很大容易產生氣孔,以致減少白玉令的透明感。
製造白玉令最艱難細緻和最重要一環是修坯。 修坯一般要經過粗修, 細修定形。 最後反覆多得不可計數的精修成坯等過程, 才能將一,二毫米厚的粗坯, 修到蛋殼一樣的厚度。
白玉令是個略小過半個乒乓球的小碗型杯。 在現代科技的發展下,傳統人力製程已被工業化的機器, 如電動車碗機取代了。
可想以前在沒有精確的測厚量具和機器,全靠手工精修時,泥坯是何等的松脆和嬌弱。 製杯工匠一般僅凴着熟練精湛的技巧和十分專注, 充沛的精力來判斷坯體的厚薄和均勻度,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創作。
白玉令以長石釉為面, 在燒成過程中,燒窯的火焰氣氛控制,釉層的厚薄,將引起坯體在高溫中軟化和收縮, 形成碗杯的變化,這一切都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否則一個失誤的掌控溫度, 都會導致前功盡棄的後果。
雖然在杯的描述上有些誇張,但是在潮州工夫茶的冲泡和品茗過程中,既能發揮茶之色香味的實用功能,又有收藏價值的白玉令,是任何一種造型茶杯所不能與之比擬的。
(註1) 潮州紅土罐 - 朱泥壺 http://huctan.blogspot.com/2016/12/blog-post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