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8, 2013

已故汪開競老師 - 《彼南劫灰錄》

如果說哥哥已故汪開明老師是傳授我數學知識和計算能力的導師,弟弟已故汪開競老師應是指引我培養興趣和重視文學的恩師。

汪開明,汪開競兩位老師,均為曾是光華日報主筆已故汪起予老先生的哲嗣, 母校靈校歌歌詞就是出自汪起予老教育家之手。 

1933年4月開始在中執教,擔任過史地科,華文科主任。1966年是我高中華文科導師。 

臉面寬大而額頭窄,汪開競老師在同學們眼中的刻板印象,總是憨厚老實的書生模樣。 

老師教學有一套,時常講課帶點幽默,讓大家在歡笑中接受和吸收他傳授的知識。 

記得曾拿本情色小說《 肉蒲團 》,以戲弄他評論。哪知他不但不對我嚴詞斥責,反而推薦《 金瓶梅 》和《 紅樓夢 》,說 [ 潘金蓮醉鬧葡萄架 ] [ 賈寶玉初雲雨清 ] 更有看頭。 

從第一回翻到最一頁,想看的東西看不到,讀完兩本書才恍然大悟,可以從覺中感覺到他把我騙(引)進正統文化 

鍾靈國民型中學服務滿39年後,1972年9月退休。隨後即到隔壁的獨立中學繼續任教。 

汪老師終生未娶,無兒無女。1975年9月因身體健康欠佳,住進中央醫院接受觀察和治療。不幸病情惡化,藥石罔效,延至1976年1月9日壽終正寢。 

在中國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造詣,他使用很多不同的筆名在星馬報章發表文章, 所知的有依藤,汪洋,陶然,南島居士,落人等等 

發刊的主要著作有《 大時代 》五幕話劇,教書隨記《 粉筆圈話 》,《 文化初步 》。南洋商報叢書集有《 舊小說新談 》,《 舊小說講話 》。 

由鍾靈中學1957年9月發行的《 彼南劫灰錄 》,記錄了由1941年12月19日起,檳城淪陷之,人民三年八個月在日本蝗軍鐵蹄下的生活點滴。 

 彼南劫灰錄 》這本書目前在馬星堪稱絕版了,它也是我眾多藏書中,唯一與先父共同閱讀次數最多的書刊。我曾逐頁分成五個部份1) 貼上網與大家分享。 

2018年8月15日隆雪中華大會堂,重印和出版  彼南劫灰錄 

原文:2013年8月18日

修訂:2020年8月18日

1 )  http://huctan.blogspot.com/2013/11/1.html



195810月19日校聞的報導



汪老師的墨跡


汪老師的墨跡


高中三畢業時,汪老師在紀念冊的題詞與贈言。


Friday, August 16, 2013

汪開明老師

一般的校訓, 上課時間見到老師走進教室, 班長即喊口令:起立,敬禮,坐下,全班同學們機械化的敷衍行事。

然而,老僧我初中上數學課時,時常一本正經又帶開玩笑的表情,向汪開明老師立正敬禮。

事關汪開明老師身高雖然稍微矮一點,卻有一幅健壯的好身板,只是走路時有點瘸, 明顯是雙腿不等長造成長短腳的缺陷。

老師立正時挺胸直立,將長腳拖拉靠向短腳的動作,讓大家看起來極其滑稽,故有樣學樣的效仿他立正的姿態。

想起來,當年經犯了鍾靈學生第二大信條,對師長極大的不尊重呀!該當記過。

翻閱舊本畢業刊,見到汪開明老師多以體式優美的篆體書寫贈言,可惜可以辨認出的字體不多,還望有識字者指教。

在母校鍾靈呆了七年,經歷了很多老師,有些只剩下模糊的影子,有些卻記憶猶新。

讓老僧我最懷念的還是汪開明老師的弟弟,汪開競老師呀!



Thursday, August 15, 2013

我想忘了你



 我想忘了你,可是你的影子佔有了我的心房,我想忘了你,可是你的歌聲縈繞在我的身旁。

 

這首可是讓老我回味再三的老歌之一, 我有一段情 

 

吳鶯音 1922年在上海出生於上海,2009年在美國洛杉磯逝世,享年八十七。

 

她在廿四歲時,參加歌唱比賽奪冠,成爲百代唱片公司簽約歌手。

 

發行的第一張唱片  我想忘了你  ,繾綣萬種,百腸千結,我想忘了你忘也忘不了。

 


 

  我想忘了你  

主唱:吳鶯音  詞曲:徐朗

 

我想忘了你,可是你的影子佔有了我的心房,

我想忘了你,可是你的歌聲 縈繞在我的身旁。

 

恨相見已晚,又何必相愛,

憑添無限痛苦和麻煩使人傷感,

我想忘了你,雖然從此我會感到空虛和渺茫。



貼文聲明:致力於收藏並流傳具有歷史意義,反映歷史面貌的原版原唱老歌。這些陳年老歌,仍需尊重其錄音版權,本貼只供在綫收聽,不供下載,以免侵權。若接到權利人通告,當即刪除。

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峇厘島 - Bali

潘秀瓊再介紹印尼另外一個旅游景點。

除了梭羅河, 還積極推廣峇厘島的景色,印尼應該頒授旅游大使的頭銜給她。

誠如韓江中學校友謝詩堅說:“峇厘島的嫵媚是自然生成的”(注1 2

高中物理Carasol老師說:“Seeing is believing”。

這裡貼上幾張近日在峇厘島拍攝的風景照, 看你是否“會深深愛上它”


-潘秀瓊
你可曾聽說有個峇  就在那印度尼西亞
那島上風景美麗如圖畫  誰都會深深愛上它

只要你一朝來到峇  走向那山隈又水涯
就仿拂世外桃源安樂鄉  誰不會輕易離開它

島上的女兒家  個個是秀麗艷如花
她舞蹈又歌唱  那歌聲美妙舞態多風雅

你可曾聽說有個峇  就在那印度尼西亞
那島上風景美麗如圖畫  誰都會深深愛上它

讀了謝詩堅的《峇厘島去來》,再看昨昨天兩則新聞(注34,相題而論,省思一下我們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無疑呈現出當今政府的宗教偏頗。








Tuesday, August 13, 2013

Jamban Pang Sai


看每逢佳節期間,超級市場必定促銷Pang Sai Tsua。 Scott, Compact, Premier, Cutie, Kleenex, 還有更多不知品牌的Tsua。

Pang Sai Tsua,用文雅的詞句該叫Toilet Tissue Paper或衛生紙。

檳城的福建話(閩南話)“去Jamban Pang Sai”, 正宗福建人真是聽不懂。

童年老僧我那有機會用到這種軟薄的紙張擦屁股,用的還不過只是報紙,老媽用剩的粗紙,已是上等紙質了。

先要費點功夫把報紙搓軟,將報紙折份撕成8小片, 再用一根鐵絲串起來,挂在牆上待用。

猶記年幼時,到太平直弄(Trong, Taiping)外祖母的亞答屋小住的趣事﹔

每要大便,就兩腿分開蹲在沖涼房的溝渠, 屎尿拉完後 ,外祖母用一小水桶的水沖洗屁股,不用到一片Pang Sai Tsua,再用一大桶水把米田共沖出沖涼房, 確實很干淨利落。

可是這種大便後用水清洗的步驟,在老檳城可行不得,要大便定要去Jamban,廁所呀!

先講講住了四十多年的中街老店,廁所本來坐落在後門部位。可是前後門相距五百英尺﹔肚子疼,大便急時,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才到廁所,所以後來將廁所移到店鋪前段。

那是個用屎桶的年代,倒屎佬每天早上進店來,從廁所鐵板門口,以清洗干淨的塑膠馬桶更換滿是屎尿的大便桶。

因為不知倒屎佬來換桶,往往條屎就要出恭了,突然聽到拉桶聲,屎桶不見了,條屎欲出又收縮回去的尷尬瞬間, 是何等的驚魂呀!

完事後,不得用水沖洗,只能用報紙擦屁股, 盡量保持屎桶至最輕重量。

馬桶若是集滿屎水,倒屎佬可要當眾倒掉部分屎水才換桶,這個教訓沒人敢惹。

所以聽到24個門的倒屎車一來到門口,沒人敢進Jamban啊!

老僧我很懷念咱們一位潮州老親人,方江抱伯, 人稱他“倒屎頭”。一人指揮十幾個倒屎佬,指罵粗口,部下個個還得乖乖聽他的話。

那個年代,即使您看不起倒屎佬,除了江抱伯,您也不敢得罪他們,否則沒有人跟您倒屎。

目前的廁所都有抽水設備,現代的青年難於想像倒屎的日子。

Sunday, August 11, 2013

梭羅河之戀 Bengawan Solo

好好的一首印尼民歌,曾經被夜店唱成這樣:

Bengawan so long, Melayu one potong Chinese one so hard and strong, Japanese one like sotong

哈哈!明白指什麼東西吧?畫公仔還要畫出腸嗎?

其實正確的歌詞是這樣:
不過,老僧我倒比較喜歡潘秀瓊的華語版 
梭羅河之戀 - 潘秀瓊
: Gesang Martohartono / : 陳蝶衣(方汴)
我愛梭羅河  美麗像畫一樣
風帆一片片在水上不斷地來又往
我愛梭羅河  彷佛是在夢鄉
椰樹一行行在風中不停地搖又幌
一陣陣晚風吹送吹送  河面上吹起綠潮浪
一雙雙情侶徘徊徘徊  徘徊在長堤上
我愛梭羅河  永遠不改模樣
只有舊情郎他不再偎依在我身旁
我愛梭羅河  永遠不改模樣
只有舊情郎他不再偎依在我身旁

Saturday, August 10, 2013

秦萍 - 邵氏玉女明星


愛情的代價 - 泰迪羅賓

我像是海邊的小花  連根埋藏在泥沙
經不起烈日的照耀  受不了風吹和雨打
我低着頭兒在等待  希望黑夜快到達
是天意會遇到了你  移植我到個溫暖的家

姑娘呀姑娘  是你帶我衝出了自建的籬笆
姑娘呀姑娘  是你使我心頭的愛苗又長芽 
只要讓我見到了彩霞  我願意忍受愛情的代價

閑來無事發明星夢。

翻看老電影《愛情的代價》,那又矮又帥的駝背,泰迪羅賓自彈自唱主題曲《愛情的代價》,讓老僧我聽着聽着,不由的是思念起女主角秦萍往昔的星光動態。

屈指一算,1949年出世的秦萍也該六十四歲了, 假如其子女已嫁娶生育, 玉女則也晋升祖母級了。

回想那個青蔥歲月, 秦萍曾是老僧我狂追過的一顆璀璨耀眼玉女明星。

十四歲踏入邵氏大門學戲劇, 一幅楚楚可憐林黛玉憂郁的面型,秦萍卻能文亦武。

60年代是邵氏進入武打世紀,在多部與王羽合演的武俠片中舞刀耍劍,讓她闖出個女俠的知名度。

從影七年,主演廿三部電影,扮演過各種角色,有能歌善舞的歌團藝女,談情說愛的青年學生, 挑燈奉茶的古代宮女,活潑俏皮的嬉春玉女, 跳芭蕾舞的垂死天鵝,身世淒涼的弱質小女,我見猶憐的孤苦盲女等等。

對於這個60年代嫻靜優雅玉女偶像的演出,全部廿三部影片都受到老僧我的追捧。

時值青春成年期,突受到香港永安百貨集團太子爺的青睞。秦萍及時抓住機會,在演藝高峰時急流勇退彈出影壇,嫁給郭家富二代。

《愛情的代價》也是秦萍為邵氏拍攝的告別影壇杰作,秦萍盲女淡雅幽怨的造型, 至今清晰地留在老僧我的腦海中。

回想起往日老僧我還傻傻地以南國電影月刊的印花,向邵氏公司索取秦萍親筆簽名的明星照片。 是傻還是精? 今天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