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 2017

被忽略的郵筒



通常說到爪夷玩找美食, 就是吃潮州菜粿,其他還有鴨飯和叻沙。
其實,很多人在不經意中,無視檳城郵政局的十一太寶之一,就是藏在爪夷。
爪夷 ( Sungai Bakap  ) 大街郵政局前街邊的郵筒,被當地居民和一般過路客忽略其歷史背景。
不要說在檳城難得一見,就是整個馬來半島,它是檳城經歷130(註1 ) 英國殖民地統治後,現存的兩個(註2 ) 中之一個,極具紀念意義和珍藏價值,且保存完好的 “ 嵌牆型 ” 英治時期舊郵筒。
因為現在資訊科技太過發達, 傳統郵寄書信逐步被淘汰。即使置設在郵政局,有些郵筒基本上都只成了一個擺設品。
尤其獨立後遺留下來的殖民地年代的郵筒, 眾多已經不存在了。
不過依據郵政服務法案 (註3 ,郵政服務設置的郵筒設施,即使沒有一封信,它依然存在, 而且還受到法律的保護。
所以還能看到避過毀折更換,僥幸存留到今日的這個郵筒, 讓我對它更加的珍惜懷念。


(註1 ) 英國殖民地 1826年成立 至 馬來亞1957年獨立)
號碼
位置
款式
皇朝
徽號
制造商
1
土庫街 (Beach Street)  Sri Weld Food Court )
細圓柱型筒帽直徑21英寸

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
(1837-1901)
美術草書 VR (Victoria Regina)
沒有王冠,不附帶羅馬數字
Andrew Handyside & Co. Ltd
Derby & London
2
升旗山(Penang HillSummit Road
細圓柱型筒帽直徑21英寸

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
(1837-1901)
美術草書 VR (Victoria Regina)
沒有王冠,不附帶羅馬數字
Andrew Handyside & Co. Ltd
Derby & London
3
關稅局大廈
火車頭街 (China Street Ghaut)
粗圓柱型
筒帽直徑25英寸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
(1901-1910)
美術草書 ER (Edward Rex) 內附羅馬數字 VII 的符號,上置皇冠

制造商廠名被埋在地下
4
暹路 (Siam Road 與柑仔園Dato Kramat Road交界)
嵌牆型
47英寸闊33英寸
喬治五世
George V (1910-1936)
正楷 GR 字母( George Rex)
沒有王冠
不附帶羅馬數字

W.T. Allen & Co London
5
中央醫院面向草場出口處 (Residency Road
細圓柱型筒帽直徑20英寸

喬治五世
George V (1910-1936)
正楷 GR 字母( George Rex)配以王冠置於上方
不附帶羅馬數字

制造商廠名被埋在地下
6
亞逸依淡路 (Ayer Itam Road Post Office郵政局前)
粗圓柱型
筒帽直徑20英寸

應該屬於
喬治五世
George V
統治時代
原有的皇室徽號被刮磨掉
Carron Company
Stirlingshire Scotland
7
鍾靈中學,甘榜峇魯菜市對面(Kampong Baru
粗圓柱型
筒帽直徑20英寸

應該屬於
喬治五世
George V
統治時代
原有的皇室徽號被刮磨掉
Carron Company
Stirlingshire Scotland
8
檳榔路上環 (Upper Penang Road E&O Hotel對面)
粗圓柱型
筒帽直徑20英寸

喬治五世
George V (1910-1936)
正楷 GR 字母( George Rex)配以王冠置於上方,
不附帶羅馬數字


Andrew Handyside & Co. Ltd
Derby & London
9
爪夷 (Sungai Bakap Main Road Post Office)
嵌牆型
20英寸闊14英寸
喬治五世
George V (1910-1936)
正楷 GR 字母( George Rex) 不附帶羅馬數字, 配以王冠置於上方
W.T. Allen & Co London
10
高淵 (Nibong Tebal Main Road CIMB Bank )
粗圓柱型
筒帽直徑20英寸

應該屬於
喬治五世
George V
統治時代
原有的皇室徽號被刮磨掉
制造商廠名被埋在地下
11
中路
(Macalister Road晉江會館對面)
粗圓柱型
筒帽直徑25英寸

喬治六世
George VI (1936-1952)
美術草書 GR 字母( George Rex) 內附羅馬數字 VI 的符號,上置皇冠
McDowall Steven & Co Ltd
London & Falkirk


(註3 Law of Malaysia, Act 465, Potsal Services Act 1991, in accordance to Law Reform Post Office Act 1947. Part IV, Section:
11. (1) The licensee may erect and maintain letter boxes or rural delivery boxes in any road, street, kampung, estate, reserve land or public place, under the control of any authority. (2) Such letter boxes or rural delivery boxes shall not be so placed as to interfere with ordinary traffic.

27. Any person who places in or against any letter box provided by the licensee for the reception of postal articles any fire, match or light, or any explosive, dangerous, filthy, noxious, or deleterious substance or any fluid, or commits a nuisance in or against any such letter box, or does anything likely to injure any such letter box or its appurtenances or contents, shall be guilty of an offence and shall, on conviction, be liable to imprisonment for a term not exceeding one year, or to a fine, or to both.

Tuesday, May 30, 2017

芭蛭



徒步金馬崙高原的熱帶雨林,不要說到諸如老虎的猛獸,想見到山豬,野狗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這一趟森林之旅,我却遇上了 “吸血鬼”。
話說潮濕的山區裏多有水蛭或山蛭 (俗稱芭蛭),不幸被它吸上,傷口會有些腫脹或瘙癢。但若不是嚴重過敏,通常並無大礙。水蛭或芭蛭可說是登山者的克星。 
看大王花 (  Rafflesia  ) 的森林路段其實並不難走,還好沒有遇到雨天,一路雖然有看到少許芭蛭,但還不至於被它纏上。老王( Ong Hee Kuang )更抓了一些芭蛭讓大家近距離 “欣賞”。
跟着原住民 (  En  Nasri  ) 跋涉雨林,總算看到兩朵; 即使已開了幾天,將要凋謝的大王花,也好過給自己留下 “ 入山空手回,白走一趟  ” 的遺憾。
旅程結束後回到住宿公寓,終於鬆了一口氣。芭蛭有什麼好怕,殊不知好戲在後頭。
在清洗鞋底的爛泥和小石粒時,無意間,見到手背母指和食指之間的谷肉多了一團肉,還以為是滾得圓球的甲
可是用手指總是彈掃不掉,細心一看,我的媽呀!原來是被一隻附着鞋子回來的芭蛭咬住那較薄且柔軟手掌谷肉。
對它的嚙咬本來毫無感覺,發現它正在吸血時,趕緊用指甲快速把它給扒拉掉,結果傷口有一段時間持續流着血, 還有點疼痛。
還好獲得貴人相助,重仁兄帶來的馬戲團鐵打藥油,果然發揮止血定痛的功效。
雖然也稍為懂得該怎樣應付被芭蛭嚙咬,可是在一瞬間什麼都忘了,只希望把它給推掉。
民間常識說,一但被它咬上,撒些鹽或用煙頭燙一燙它就會脫離,不過傷口則會流血不止,過後會痕癢很久。
不過生物學家說,上述的方法都會對芭蛭造成強烈的刺激,會令它將口裏的血液和細菌吐回傷口中,反而造成傷口的感染發炎或過敏。
還有一個學說,就是任由它吸飽,就會自行開口脫落離開,這樣傷口會愈合得更快。
可是我沒有這份慈悲心讓它吸個飽餐,只有強硬把它扒離手掌,讓他隨水漂流出浴室。





Thursday, May 11, 2017


竹的身形挺直,寧折不彎 雖有竹節,却不止步 超然獨立,頂天立地

我愛藤的自強不拔精神,也愛竹的上述三個正直,奔進和卓爾骨氣。

更主要的是,它給予我在做徒步登山活動上很大的幫助。

都說了,拄手杖走山路,可以減少腰棰和關節的負重力度,還能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所以我到戶外做徒步運動時,隨身杖有時是藤杖,有時也改用竹枝做「助力器」。

笑話手持洪七公的打狗棒,頓時讓我做個短暫的高級丐幫子弟,武林絕頂高手。( 一笑



竹,所引起我的許多聯想,都是純實而親切的。

因為有做過竹製產品生意,若要開列一張竹製清單,我隨時可以數出幾十樣來。

家裏有不少用具如竹掃把,竹梯都是竹製的。


廚房裏有竹筷,竹碗,竹飯杓,竹匙,竹蒸籠,竹筐,竹籮,竹箕,竹篩,竹牙簽等等。

客廳裝飾有竹屏風,竹花插,燈籠架﹔。 睡房臥室有竹梳子,竹盆,竹字籃。

書桌案頭擺設有竹雕筆筒,竹筆盒;  而樂器有竹簫,竹笙,二胡,快板。

不僅是上述竹器,還有兒時睡過的搖籃,小竹椅,童年玩樂的竹馬,竹製風箏,竹槍等等。

我跟竹器有過難忘的時光!

竹子的種類很多, 經商時聽中國土產畜產,竹編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推銷員說,在中國各省竹子,也有兩百五十種以上。

最常見的有民間稱為晾衣竹的篾竹,做傘柄的苦竹 ,又記得有一種名扁擔竹的木竹 用作竹筷,毛筆杆,掃把柄, 和大葉子的箬竹。

不過種植面積佔中國最大的還是毛竹; 其他不知名的竹子甚多呢!

檳城沒有大片竹林,偶然見到人家庭園,牆邊種一排或一叢竹子﹔  簇簇尖葉,竿竿青枝,確實讓整個院子點綴得亮眼加倍。


不過金馬崙就有很多粗壯高飄的竹叢,大多數是毛竹。上山途中,可以看到原住民在路邊售賣山中採摘的野生剝殼嫩竹筍。

下個禮拜將要去金馬崙登幾個小山, 不只可以去買新鮮竹筍,還可以去向原住民買箬竹葉回來包粽子。


要不然就買個竹製紀念品;這個原住民捕獵的武器,竹製吹筒 Blow Pipe ) 是我十年前在金馬崙買的。


給自己的這份竹制禮物,夠特殊吧!

Saturday, May 6, 2017

鍾靈叢書


五,六十年代,是母校鍾靈文風鼎盛的時期,出版了一套在校老師的文獻叢書。

我至今仍收藏着蕭遙天老師的 《 語文小論 》 ,蘇宗文老師的 《 科學的故事 》,趙爾謙博士的 《 中古文藝春秋 》,吳鶴琴(白鶴)老師的 《 文史劄記 》 ,汪開競(依藤)老師的《 彼南劫灰錄 》, 錢景澄與黃霜仁兩位老師合著的 《 效顰集 》 等等論著。

60年後的今天,老師的創作質量和學生的華文文學基礎,不只沒有提升,反而是倒退了一萬八千里。若我有冒犯現職華文老師,請原諒我的無知,因為我還停留在60年代。

就在你我進入睡夢中時,老師們在孤燈下提筆創作,憑着深厚的文學底蘊和淵博的知識,寫出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文字,著成這些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科學,人文,心理等等的鍾靈叢書。

這六本不可多得的老師作品,不是一兩天,就能讀完。想起眾老師編寫這些書本所花的時間,精力﹔  相較起來,我們是何其渺小啊!

本想將上述叢書每位老師的作品片段,和其他老師如,任雨農,楊庚生,卓凡(山東佬)等等著作書法,轉載到一本特刊的小版位上。卻算錯現實和文化的差落,我放棄了心中的厚望,轉回自家平台了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