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2, 2022

金地斗方雙喜龍鳳餐具

 

金地斗方, 也叫金斗方,亦稱金地開光,是江西景德鎮的特色瓷品種之一。

所謂,是在陶瓷胚體上,先勾出圖案輪廓,上好白釉,燒成瓷器後;再在白釉表面上的圖案紋飾,填入應有的色彩,二次入窯燒製。這樣使得釉下彩和釉上彩,相互妍,構成更爲絢麗的圖案。 

金地開光是指在圖案畫面四周,鈎出方形,圓形,菱形,或花瓣型等邊欄框,塗上金水,把畫面烘托出金光閃燿的視覺效果,給人一種富麗堂皇的感覺。

 

6080年代, 一般華人家庭,都會購置一套金地斗方雙喜龍鳳茶具,做陳設珍品,或婚娶迎嫁送禮。相信很多人會對此記憶猶新吧! 

由於金水的耗用量大,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昂;再者,一般畫面,摸上去突出感強的金地斗方瓷,更易受到磨損,往往嚴重至脫金。這讓對衛生安全有正確的認識和觀念的消費者,大幅度減少使用。

另一個劣勢,還在於今時過高的售價,讓金斗方瓷失去普通消費者的寵愛。最關鍵的還是進口貨稀少之後,被列進古董產品名單,這也印證了物以稀爲貴的説法。

來概述兩套最暢銷的6頭茶具,尺寸和規格如下:

 

金地斗方雙喜龍鳳6頭大茶具的配套,包含11000  cc的茶壺,4120 cc的蓮子型耳杯,和1個口徑 25.0公分x 1.5公分身高的圓形大托盤。

 

金地斗方雙喜龍鳳6頭小茶具的配套,包含1100 cc的茶壺,425 cc的雲火玉蘭令盅,和112公分x 9公分寬的曲綫條托盤。

 

金地斗方龍鳳瓷器,從清朝末期就生產出口,仔細加以對比近年產品,便會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同樣器型同樣彩料,從畫法變化,可以判斷生產年代。

50-60年代的特點是沒有囍字,龍為五爪,手工鈎金綫,手工填色工藝。70-80年代的金斗方龍鳳瓷,增加了囍字,新彩刷花工藝。

 

這件落款是“江西珍品”的金地斗方4寸小碟,是典型的晚清民初景德鎮產品,應該有收藏價值的。

話説江西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景德鎮瓷器作爲中國瓷器的代表,金斗方開光瓷器至民國時期,生產達到頂峰期。可是直至今日中國陶瓷史上,尚未將民國瓷器列爲專類來研究。 

然而中國產品質量鑒定部門,在改革開放後,嚴明只有國家認可的景德鎮瓷廠出品, 才算得上“正貨”。不過不需理會這種措施,我還是很珍惜“江西珍品”。

 

1980年改革開放之前, 陶瓷器的出口經營權,全屬國營企業。檳城陶瓷入口商,都是向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江西省陶瓷分公司南昌業務部采購貨真價實的金斗方龍鳳瓷餐具。

除了金地斗方雙喜龍鳳6頭大/小茶具,還有各種日用瓷如 :

301100 cc20900 cc東風壺, 蓮子型耳杯:

501440 cc喬良壺,二江盅(80 cc無耳杯

雲火小石榴/玉蘭令盅(25 cc無耳杯 

2頭和3平口或反口飯具(口徑4.5英寸碗,口徑4英寸碟,5寸半湯匙), 

54頭中餐具等等。

隨着陶瓷工藝不斷改革和發展,陶瓷器的生產提高到了一個更高檔更精美的新階段,金斗方開光瓷器的特色,已記入中國陶瓷史裏了。


Saturday, July 30, 2022

遊西馬砂沙簡記之六( 昆達桑 / Kundasang )

 

站: 昆達桑 / Kundasang (20-23/06/2022) 

KK到海拔近2000米高的昆達桑 / Kundasang,由於山上的氣候變化多端,雨天出現雲霧涌至,整座山陷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不止看不到前方的路,山路還多急彎又陡坡。糟老頭坐在前頭,算是副駕駛座(一笑)。 見司機大佬小心翼翼慢速駕駛,一通過雲霧區域,回到正常平坦的道路,心情才比較鬆。


西馬注重宣傳伊斯蘭教,沙巴沒有跟隨偏見取向,沿路還可見到很多天主教堂的路標指示牌。

雖然住宿的地方供水設備齊全,但是考慮到飲水這方面的問題,特意在道路拐角處的小鎮,Pekan Nabalu 停下來買點飲用水,乾糧和水果。


小鎮的邊緣有一個平台,可以看到Mt. Kinabalu,是個理想的攝影點,沒有任何阻礙到神山景觀的視綫, 與山的距離,看起來也很近。






Kinabalu Park是一個植物天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爲世界遺產, 是到 Kundasang 觀光的第一個景點。進入公園須付入場費,園内附有酒店旅館,度假小屋,餐館等等。登山者,必須在此主要的行政辦公室登記,以便獲得攀登 Mt. Kinabalu 的許可證。




想不到在千里之外,竟然碰到老朋友來征服神山。這種他鄉遇故友的欣喜之情,真是難以言喻。



我們不是來攀登Mt. Kinabalu山頂,所以無需導游。沒有重裝備,輕鬆沿着上山公路前行,看看周邊的景色。在這裏漫步絕對是享受到清新空氣,沉迷於大自然的美麗。 遺憾的是下着毛毛雨, 穿着不透氣的雨衣行走,整身感到悶熱流汗。欣慰的是在細雨薄霧中完成路程,景色灰蒙蒙一片,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意境。


公園總部開發了許多山間小道,長度從20分鐘到2-3小時不等的徒步路程。 

從一系列上坡樓梯開始, Kiau View Trail 2.3km 是一條寬闊起伏的山脊小徑。 沿路設有幾個休息亭廊。第一個觀景點,俯瞰公園以南的 Kampug Kiau和菜園。 臨近出口處的最後一個觀景點,欣賞到充滿鬱鬱葱葱的綠樹林的Kiau山谷的壯麗景色。


Silau-Silau Trail 的入口處,與 Kiau View Trail出口相對面,山徑步道和其他幾條連接步道相連, 形成環繞Kinabalu Park的環路。該地區的濕度促進了苔蘚,蕨類植物和蘭花的生長。這是一條幾乎完全平坦,約3.4km的長步道。



平坦的Mampening Trail 名字來源於在小徑周圍生長的 oaks / 橡樹。沿着山脊向下,穿過茂密的橡木栗樹林, 到達Silau-Silau 溪流。景觀點可以觀賞到公園大樓和山谷的美景。 它也與Kiau View Trail 形成一個環路。

2015655.9級地震,襲擊神山高峰,推到了山頂上的巨石,並碾壓了多名登山,造成數十名受傷和喪生。這座紀念碑由一塊刻有18名遇難者的名字的黃銅牌匾, 附貼在一塊從山頂崩落下來的花崗岩石板上。隔壁的Kiau Gap觀景平台, 可以在這裏欣賞到Kiau山谷和周圍的群山。


稱爲植物園的Mt Kinabalu Botanical Garden,其實只配當作培育花木的園地。花園内的許多植物,在其他園地,隨處都可以見到。半個小時就走完成一圈, 沒有什麽是壯觀的,也沒有什麽是在外界難得一見的珍奇植物。既然花了一點入場費,就以急行軍的速度,倉促走覽算了。








昆達桑戰爭紀念公園 / Kundasang War Memorial 是個充滿戰爭歷史的花園,園内分成四個花園:澳大利亞花園,英國玫瑰花園,婆羅洲花園和 Contemplation Garden。主旨是爲超過一千多名澳大利亞和英國戰俘,從山打根到拉瑙的死亡行軍記錄和歷史。 除了紀念戰俘,還通過照片,銘記那些曾經幫助戰俘逃脫和提供食物,而被日軍斬首的的當地人。花點時間參觀, 肯定是值得的。








Poring Hot Spring 距離 Kinabalu Park 總部一個小時車程 (約40公里)。Poring 這個名字來自 Kadazadusun 一詞, 意爲該地區發現的一種竹子。據傳硫磺溫泉具有治療皮膚病的功能,其熱能和礦物質還可以舒緩肌肉,改善血流循環。戶外設有遮陽亭浴池, 不會同時被溫泉和陽光煮熟。避免人潮者,買票進入室内浴室,把天然溫泉水填滿浴缸,來個貴妃出浴的嬌態,享受溫泉。







Sabab Tea 是婆羅洲唯一的有機茶園,也可説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有機茶園之一。茶園規模不大,Sabab Tea餐廳視野極佳,可眺望四周茶園,仰望神山。大茶壺是Sabab Tea餐廳的經典標誌,大家都爭着與這個大茶壺合影,大有想留下到此一游的記憶。







簡單來説,Rumah Terbalik / 顛倒屋, 就是把整座房子倒立放置,屋頂朝下,地面朝上;内的一切,從家具到用具,都是反轉的擺設。屋外的車子,也是上下倒置陳列着。這些場景,顛覆正常的視覺感受,讓游客感覺好刺激。也許是因爲西馬的檳城,馬六甲,吉隆坡都有一個類似的「 上下顛倒世界 」旅游景點,所以對於這些顛倒物件,我們不見得稀奇了。






The Tip of Borneo ,中譯為婆羅洲的尖端。 從名稱也會意到這裏是沙巴的最北端,也是古達鎮 / Kudat突出的海角。登上臨海的巨石,眺望浩瀚的南中國海和Sulu海的交匯處。只見海天一色,碧波蕩漾, 簡直是一幅美麗畫卷。廣場一個大型青銅球的側邊, 被削掉一片,用以壓印標記該地的銘文。為游客安全起見,設有限制游客進入危險地段的牌子。鑒於目前疫情依然嚴峻,公園仍以不開放游客參觀爲原則,我們央求管理員通融打開圍欄門才進去;離開時找不到管理員,差點被關在裏面出不來, 虛驚一場!






單程從KundasangKudat3小時,再由The Tip of BorneoKota Kinabalu3個鐘頭多的車程, 途中又是走走停停,看看吃吃。我們足足花了9個小時才抵達KK酒店。 

這段旅程也即將在三天後626日,禮拜天)結束。總而言之,22天的砂沙上山下海之旅,糟老頭第一次體驗了 長征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