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憶陳充恩校長

母校鍾靈的改制, 對於已故汪永年校長的功過, 讓歷史去評論。

比較客觀的看法, 實事求是說, 已故汪校長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個好校長。

更重要的是, 中的改制, 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人物, 還是已故陳充恩校長。

陳故校長掌校時, 中已中, 英雙語並重。

若不是陳故校長在195224日蒙難, 也許,已故汪校長不必受到擔當中改制的“指責” 。

請參閱校友歐宗敏在光華日報, 對陳故校長的撰述, 讓我們感受他的胸懷和遠見。

修訂17/02/2008 multiply-129
忆陈充恩校长

作者: 欧宗敏 光华日报 200822 下午二时十七分

去年6月,我有幸能与陈耀威、庄嘉强,以及由吴俐蓉老师带领的大约20位华文老师,共同参与钟灵文物馆的重整工作。由于我负责文案撰写及资料审核的工作,所以有机会翻阅文物馆里收藏的校刊、毕业刊、校闻、纪念刊等史料。

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我对第7任校长陈充恩的认识,从最初的粗浅印象,那就是当年在校时看到墙壁上他的水彩画像,以及看见学校隔壁的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到后来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地演变成鲜活、巨大、深邃。

去年8月,钟灵中学庆祝90周年纪念,文物馆开放让校友、民众参观。有位中年女士问我,钟灵中学有这么多位校长,为什么只专门报导陈充恩校长的生平事迹?
我指着介绍陈充恩校长生平的一段文字,让她细读:

“……
尤其出掌钟灵中学,前后21年,从1931年的300余学生发展至1952年的2500余学生,从洋楼校舍演变成堂皇院校,对钟灵之崛起成为享誉海内外著名学府,陈校长立下丰碑。……”

钟灵中学在那21年间,它的生命不断吸收滋养与丰沛起来,因为有陈充恩校长强大、热忱、理想的力量在引导。

陈故校长学贯中西,语文造诣高深。我细读他的遗稿,中文方面,从文言文到白话文都有,其中一篇长达1万字的《英国的中等教育》,是他前往英国考察教育归来后的作品,该文章充分展现他作为教育家的视野与远见。

陈故校长的英文水平也不在话下。二战期间,陈故校长避难金马仑长达3年。他把3年在金马仑的务农生活,用英文写成一篇散文,取名《In Hiding》,文章谈到他的宗教信仰、人生信念,以及步入壮年的生命思考,实在有别于其他气势磅礴的大我文章。

当年的钟灵中学,中英双语并重,高中生报考英国剑桥考试及伦敦商会商科文凭考试,为当时马来亚华校之创举。陈故校长的教育理念,以务实、愿景为主,不陷入民族教育、母语教育的狭窄框框,故此历代钟灵学子得以远赴欧美纽澳中港台升学。

今时今日,他的教育理念,尤其要求双语的掌握,已成为大家对教育的共识,因此,更显现56年前,他的高瞻远瞩。

1952
24日,槟城中路突然传来枪声,陈充恩校长丰盛的生命,骤然停止,仿佛一棵巍巍大树,徐徐倒下,滚滚尘烟扬起。

2004
年,马共领袖陈平出版著作,《我方的历史》,书里他坦承当年是马共决定及枪杀陈充恩校长,不过事后他也认为这起谋杀事件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且对我们的事业起了反作用。277页)

后来,我们在文物馆的陈充恩校长生平事迹文案,写上遭马共分子狙杀,摈弃之前资料中的歹徒凶手暴徒等含糊字样。

1950
年代中期是我国华文教育风起云涌的时代,假如当时担任华校教总主席、精通双语的陈充恩校长依然健在,我国华教历史会出现转弯的可能吗?

郑良树教授写道:陈充恩乃华校教总首任主席,是一匹健马,更是一匹千里良驹;如果不是中道殒落,华校教总、大马华教的发展又是怎样的一种风貌,实在很难预料。

再过几天,就是陈故校长的忌辰。今天前往他的墓园献花致敬的钟灵师生,都没有机会亲聆他的教益,他们都和我一样,只能在阅读他的大量遗稿,以及师生的怀念
文章时,缅怀那充乎天地之间永留正气,恩及师生以外共仰完人的伟大人格及情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