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5, 2013

《彼南劫灰錄》 - 掃描版 1




60年代我們就讀於靈中學, 那段時期母校出版了很多由在校老師撰寫的好書, 可惜現在有些在市面上和圖書館都找不到。

誠如我仰慕的文學網友所說,“鍾靈早就應該重新整理再版, 比起學生成績是不是第一,又多少多少A, 這應該才是優先考慮的第一義啊。”

我曾經跟幾位校友聊起重新整理再版靈叢書的建議,總是沒有人響應。

已故汪開競(依藤)老師(注1的著作《彼南劫灰錄》, 李有成老師(注2給過很好的評,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經歷過日本蝗軍在那三年八個月的鐵蹄統治下的老檳城,怎會忘了這段慘痛的歷史

我手上這本書,比我要老化的快﹔不止紙色泛黃,紙質更變得脆硬,一不小心翻頁就折裂了。

為方便閱讀及保住這本書,我將整本書掃描留存在電腦的文件夾裡。在這裡順將原著逐章分段轉載,跟大家分享。

不過,若有人因此轉載受到版權利益的損害,請通知,我當即刪除。

《彼南劫灰錄》內容介紹:

本書描寫檳城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時止的一段淪陷史實。著者以忠實的筆調, 客觀的態度,《從歷史的另一角度,把文藝和歷史打成一片, 形成日本佔領檳榔嶼三年八個月的無比實錄。》

(錄趙序語)全書共計四十四篇,每篇獨立,仍保持一貫的連續性。著者希望讀本書不但可以獲知彼南時代的種種黑幕和真相, 並可以籍此推想到馬來亞其它各地人民(包括星洲)在日本鐵蹄統治下的生活慘史, 由是而對世界二次大戰中的所謂法西斯精神, 獲得了一個新概念。

(封面題字:李微塵先生)

(注1)         已故汪開競(依藤)老師  http://huctan.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18.html
(注2)     李有成老師 http://csat.org.tw/csa/journal/90/commentary/commentary01.htm

這一貼章節目錄:

趙爾謙博士序言
蕭遙天老師序言
十二月八日這一天 -1-4頁)
共榮圈禮物來了 -5-9頁)
天堂地獄 -10-13頁)
一個政權的消滅 -14-17頁)






















Thursday, November 21, 2013

潮劇唱片


先父是個標准潮劇迷, 每有潮劇團的演出,一定去觀看。在家閑暇時,喜歡聽聽潮曲唱片。

我的童年就在婉轉悠揚“嘰嘰咕嘰嘰”的椰胡和通亮鏗將 “咚咚顛,咚咚顛”的潮州大鑼鼓聲長大。

在如此耳濡母染下,從小孩就被潮劇深深地吸引直到現在,所以對於曲牌繁多的潮劇, 我也略微知道一二。

上個世紀40 50年代早期中國唱片廠,上海百代唱片等公司出版的黑膠密紋潮劇唱片,兼隨今天在市場買不到唱針播放唱片,先父遺留的唱片和轉盤唱片機在已無用武之地的下,被當收藏品擠存在箱子裡。

幸好近年光碟,磁碟, 光盤等等各類信息存儲器,   視頻網站上能夠取代這些古老的唱片,讓經典潮劇繼續保留下來。

突然發現《鬧開封》的潑辣誥命夫人被冠錯姓,煩請知識網友更正網上的《朱》楚珍或唱片封面及劇曲小冊子裡《宋》楚珍的真實姓氏, 或者是冠於夫姓。

想起姚璇秋的《辭郎洲》陳壁娘, 新天彩的陳楚惠老前輩,遠去的記憶仿佛又浮現在眼前。

還有,還有老生洪妙老年《楊令婆》的扮相,滿腹又哀又氣的怒斥皇帝,龐太師,神氣不輸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

張長城在《告親夫》《鬧開封》的清官風格,洪亮的唱功, 直到現在還在我耳邊響。

這就借youtube網站的一段,來重溫記憶中的經典。





Saturday, November 16, 2013

澳洲廣播電台(Radio Australia)


這本澳洲廣播電台對海外播放中文部, 印發給聽眾點唱的歌集目錄,讓老僧我做紀念品已經存收45年了

上個世紀60年代讀中學時期,很喜歡聽歌。 老爸的電唱機對老僧我來說,真是一件絕世珍品。不過不能據為己有,只能等到老爸暫時不用時才能啟用。

此外,有時也透過無線電收音機收聽馬來亞廣播電台(Radio Malaya)或是有線麗的呼聲(Rediffusion)播放的歌曲。

不知是誰推薦了澳洲廣播電台中文節目(Radio Australia Overseas service), 從此多了一個選擇的頻道。

當年的黃昏7點直到晚上10點,將收音機調到25.55公尺的澳洲廣播電台,就收聽到各類音質清晰的中文節目。

比較喜歡各種方言歌曲, 偶爾聽聽粵劇京劇。每段音樂的記憶都留存在腦裡,一如昨日。

在此深深的祝福和問候昔日每個點唱歌曲主持人與播音員,但願現在一切還安好, 身心健壯。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新鴛鴦蝴蝶夢



新鴛鴦蝴蝶夢
演唱者:黃安

昨日像那東流水 離我遠去不可留
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風四飄流

由來只有新人笑 有誰聽到舊人哭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是要問一個明白 還是要裝作糊涂
知多知少難知足

看似個鴛鴦蝴蝶不應該的年代
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顛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溫柔同眠

Sunday, November 10, 2013

Guantanamera


十九世紀末的古巴,每個英勇的古巴人民為了保衛祖國的江山,都不惜付出一切,以換取自由,爭取獨立,和侵略者的西班牙人作戰到底。

這首民謠, 就是這麼一個有動人的故事。

古巴東段的港口之一, 就是Guantamo, 這首 就是由當地獨立運動革命勇士Jose Marti喚醒Guantamo姑娘式寫成的歌詞, 是一首歌頌祖國之愛的歌。

1968年古巴難民陸續逃往美國, 當時Sandpipers剛好在那裡演唱, 會見了其中一位難民, 聽完了他對思鄉之情的談話Sandpipers合唱團把這首 唱成了暢銷全球的名曲。

當你知道這首歌的故事背景之,相信你就不會把這首歌,當成是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曲。

資料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Guantanamera

 

Guantananmera

Guantananmera, Guajira Guantanamera

Guantananmera, Guajira Guantanamera

 

Yo soy un hombre sincere   De donde crecen las palmas

Yo soy un hombre sincere   De donde crecen las palmas

Y antes de morir me quiero   Echar mis versos del alma

 

Guantananmera, Guajira Guantanamera

Guantananmera, Guajira Guantanamera

 

Mi verso es de un verde claro   Y de un carmin encendido

Mi verso es de un verde claro   Y de un carmin encendido

Mi verso es un ciervo herido   Que busca en el monte amparo

 

The words mean “I am a truthful man from the land of the palm trees.

And before dying, I want to share these poems of my soul.

My poems are soft green, My poems are also flaming crimson.

My poems are like a wounded fawn seeking refuge in the forest.

 

The last verse says: “Cos los pobres de la tierra”.

With the people of this earth I want to share my fate.

The streams of the mountains please me more than the sea.

 

(Background)

Por los pobres de la tierra   Quiero yo mi suerte echar


Guantananmera, Guajira Guantanamera

Guantananmera, Guajira Guantanamera

Thursday, November 7, 2013

李逸 - 唱首情歌給誰聽


習近平能記得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 檳城人當然不會忘了李逸。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雖奪去李逸的生命, 卻奪不走他的歌聲。

33年來,他的歌曲仍然讓大批堅實的歌迷陶醉在時光的隧道裡。

原名李金標的李逸1965年進入中就讀初中一,為追尋夢想的實現,沒有修完高中課程即踏進歌壇。

正值青春年華歌唱事業有成, 新婚生活美滿的時候,還沒看到孩子一眼就在1980年離開人世,享年28歲, 只能說是天妒英才啊!


唱首情歌給誰聽
唱首情歌給誰聽  不知何處訪知音
我有深深的戀情  說不完訴也訴不盡
我閉上雙眼  盼望著有一天
心上的人兒來到我身邊  我要和他相愛到永遠

唱首情歌給誰聽  不知何處訪知音
我有深深的戀情  說不完訴也訴不盡
我閉上雙眼  盼望著有一天
心上的人兒來到我身邊  我要和他相愛到永遠

我閉上雙眼  盼望著有一天
心上的人兒來到我身邊  我要和他相愛到永遠


星夜的離別

到了時候要分離  離愁心也碎 人間總有不如意  何必埋怨誰
趁著今夜 星光明媚 讓我記著你的淚
並不是我狠心拋棄 遠走高飛 從此天涯海角遠離 我心永相隨

我倆曾經盼望著 長久相依偎 我倆曾經夢想著 生活總優美
趁著今夜 星光明媚 讓我記住你的愛 雖然相愛也要分離 忍淚說再會
讓那熱淚化作情愛 情愛更珍貴

怎麼忍心丟下你 留你夜不寐 難以說出心中苦 請你要體會
趁著今夜 星光明媚 讓我記住你的美 
萬山阻隔迢遙千裡 幾時再相會 只有寄托滿天星星 給予你安慰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再說南瓜


南瓜(注1是西方國家慶祝萬聖節時, 最能賺錢的應景用品。

明天是萬聖節,不過檳城畢竟不是個洋化的城市,所以菜市的南瓜,還是任意擺放,也沒有感染到萬聖節的氣息。

南瓜是全球性的植物, 生長遍布五大洲。非洲人將南瓜挖空用來盛糧食,做水桶。澳洲人喜歡把南瓜鋸開, 當帽子戴。無論中外, 南瓜都是許多人的主糧。

除了蕃茄(注2,把南瓜和南瓜子當作主食,天天和南瓜相見。說老僧我特別嗜好南瓜, 無非是把它當作日常保健品, 從而提高身體的防病能力。

南瓜營養豐富,醫學專家表明,常食南瓜有預防男性前列腺癌(注3的作用,故受到老僧我的寵愛呀。

時至今日,老僧我睡醒的第一餐,是加入去殼的瓜子麥片粥 各種瓜子包括南瓜子結實堪食,讓麥片粥添味清香甘甜。

再說以前上電影院看戲,都會一邊看戲一邊啃瓜子。 今天這種情趣,演變成直接把已撥了殼的瓜子往嘴裡丟,干淨利落, 這是南瓜子為老僧我帶來的零食樂趣。

既然在生命的歷程中不能不依賴它,不好好寫它,對不起它呀!

                (注3前列腺又叫攝護腺,是男性器官之一部分,位於骨盤下,正好繞住膀胱下的尿道。它分泌一種清明的液體,能提高精虫的活動力。男人上了年紀之,攝護腺往往會腫大,尤其以感染過病菌的攝護腺為然。 不過有許多男人活到老年, 其攝護腺並無什麼異樣。攝護腺腫大之,擠壓尿道, 使尿液未能暢流,於是尿液排出來便較緩慢。 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 有時攝護腺是側面腫大,對尿道無影響。嚴重則轉移成惡性腫瘤。

Monday, October 28, 2013

歌唱比賽評審-尤雅和姚煒

星期六晚,會上理科大學禮堂觀看全國《舊曲重溫歌唱比賽總決賽》,是沖着尤雅(注1和姚煒而來的。

兩位年蒞60的老牌歌手演員,堪稱駐顏有術;尤其是享有女人味之稱號的姚煒,更是風韻猶存。

雖然不是原唱者,沉穩老練的姚煒把潘秀瓊的《你是春日風》,《何必旁人來說媒》兩首老歌唱得入心,聽起來那麼親切入耳。

尤雅也真是老來俏,以幽默風趣的台詞,引領觀眾進入她的的演唱世界裡。

老頭子無法接受老歌新唱的轉調,尤雅唱回老調的《往事只能回味》,《難忘初戀的情人》,《只要為你活一天》,閩南話的《等無人》才是老僧我的最愛。

話回比賽成績(注2, 老同學沈華興學長的高徒劉俊毅奪得冠軍,果真是名師出高徒, 名實相符。


何必旁人來說媒
作詞:陳蝶衣  作曲:姚敏  唱:潘秀瓊

當年竹馬青梅, 我倆早已兩小無猜,
花前月下去又來,人影兒雙雙配成對。

當年竹馬青梅, 我倆早已兩小無猜,
如今你我都成長, 為什麼不敢談情愛。

見了我, 你不睬, 見了你, 我躲開,
這好像有些兒不應該, 不應該。

你還沒有婚配, 我也依舊待字深閨,
何必旁人來說媒, 蝴蝶兒都是自成對。


你是春日風
作詞:陳蝶衣  作曲:姚敏  唱:潘秀瓊

你是春日風,吹到西又吹到東,
忽然吹到了我的樓房中,吹醒了我的春宵夢。

你是春日風,吹到西又吹到東,
忽然吹到了我的懷抱中,把我的心兒也吹動。

你為什麼吹醒我的夢,不許我睡朦朧,
你莫不是要我陪著你,要和我同入夢。

你是春日風,吹到西又吹到東,
忽然吹到了我的懷抱中,把我的心兒也吹動。


Friday, October 25, 2013

方美富撰寫 - 談蕭遙天


 大學中文系講師方美富先生對母校靈的華文主任已故蕭遙天老師的生平事跡
有深層的研究。

這篇登載於今天網絡媒體當今大馬(注1的文獻,是經他許准轉載的。

進去  http://comet1314.blogspot.com/  可以閱讀到其他有關已故蕭遙天老師的精彩文章。

談蕭遙天

一九九〇年距離第八屆全國大選,還有三天,檳榔嶼上午十時的天氣溽熱平常,三哥任雨農接到蕭遙天電話,“喂,老任嗎,今天我要同你胡說八道,剛才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林蒼祐大勝,贏了七千多票,民主行動黨的林吉祥敗了,敗了陣來了,這是天意嗎?還有,我還要同你胡說八道,吉隆坡的李霖泰,這一回合賺了八千萬,若是不信,就說八百萬罷,雲游四海,唉,人生如夢如幻,何必那麼苦苦強求,唉,這世上,那有第二個庄子,超然物外……”

任先生挂上電話后,望著老伴陳月蓮,木然良久,青天白日何以做作此等言語,更覺不祥,不禁悲從中來。

夢境即真又假,現實而來又往往與此相反。二十一日夜深,巴當哥打選區(Padang Kota)林吉祥最后以六三一七票對五六一一票,七〇六張多數票獲勝。六天后,蕭遙天躺在用了二十多年的藤椅上,雲游四海去了。

流落南洋賣文為生

五〇年代是風雨飄搖的年代,思想起伏太多太驟。蕭遙天避開赤禍,輾轉由香港至南方小島上岸開始人生的另一旅程,流落南洋賣文為生。

他一連給《星期六周刊》寫了三文,其中一篇就作《夢》:夢去了,像還留下一列特別快車,深夜裡蜿蜒於山谷中,聽自己心臟的跳動,也許,在向夢境追蹤。我拾得夢味,夢有香蕉的味,有椰子的味,有悲多汶交響樂的味,有明礬的味,有什錦菜的味,我在細稱夢裡跋涉的重量,好像那重量正在和落在鬆林外的流星相等,我很想追前一步,叫夢多留一會,很想跟它再一同去旅行。但他它在前面跑得真快,連特別快車也趕不上,它走時連一句“再會”也不說,甚至我在后面連嚷著“下次再來罷。”它也聽不見了。

這篇散文詩寫的是家鄉潮陽與南洋半島的交疊,此岸與彼岸,連一句再見沒機會說就分別了。確實如此,對蕭遙天來說,這就是人生真實的生存境況。無論人世或長或短,本質上就是注定一生飄泊的夢。

南洋那時是“藝術淘金地”

四九年之后大陸政權易手,蕭遙天以學者身份到靈任教,一波波的政治運動,卷起血浪,已沒機會回到潮陽。土地改革展開,先生舊居掃地出門,房子連同冊籍、骨董、書畫統統沒收。

南洋前十年,從他留有的作品看來,他幾乎頻密墜入故家的夢境,而驚醒,“風景不殊異地同,昔游昔夢總成空”、“更喜雙禽來入夢,遙天此是故庭園”、“且收故國昔時淚,一吊天涯異地王”,還有這首《枕上》:“十年長夏愛秋陰,夢裡春城草木深。枕上憶家常獨醒,江湖如醉負初心。”南洋大學的佘雪曼知道蕭遙天的心事,屏幅寫好后送回詩人,要把馬來亞的天氣封存起來。

他曾在檳榔律編雜志,那時一份叻幣四角,他編了十年才漲一角。編后之余接引了一批亮堂堂的優秀文人訪檳城登升旗山,張大千、饒宗頤、錢賓四、高羅佩、龍彼得、易君左、陳文希,都是舊識,他們說南洋那時是“藝術淘金地”,書畫展總可賣個滿堂彩。得到錢賓四的啟發,他也一度鶴山接鄰辦起書院,雲山縹緲間臥讀中華文化之夢,可惜水土不服,黑甜鄉還未酣熟,睜眼隻剩下一地碎片了。


撰寫馬來亞色彩散文

南來潮州才子的日常,沒有過度排斥新世界也不見大量潮州風物的描寫,蕭遙天是此身如寄,隨遇而安,熱帶的毒太陽他過得如盛夏,安順律的夜涼如水,也覺得無限秋意,寢臥舒適。東坡居士《超然台記》所道,“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的精神,遠行到此。先賢把不幸看作自然運化的一部份,在無始無終,人生境遇不過是一點小插曲。

他大陸與南洋都有子嗣,像蕭遙天這種有“兩個家園”意識的人,南來一代應該不算少數。他一方面在檳榔嶼辦雜志,推廣馬華文學,撰寫各種補助華文考試的教材,談馬來(西)亞未來應該走的路,但午夜夢回他也懷念大陸故家。這之間似乎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沖突。

處境似乎很有隱喻地說明一切,大陸一個妻子,南洋一個妻子。當蕭遙天在南洋生活逐漸穩定,當上靈中學華文主任時,來不及逃出的大陸家庭就在紅色政權下思想改造。讓愛國自大狂看來,他當然“不愛國”,都什麼時候了,還在“枕上憶家常獨醒”。

從人情來看,生存才是第一義,這兩個並無任何沖突。他撰寫了大量馬來亞地方色彩散文,倡導一種保有民族特色不妨礙融入當地社會雜糅的文化觀,他一方面是《蕉風》初創作者群第一批,一面也資助大陸親友渡過困厄,雖說早不作北歸之想。

蕭遙天得到公民權后,雜志聯絡都作Seow Yeoh Thian,而不叫Xiao Yao Tian。這位能用潮州話學日語的Mr Seow,追自由的波浪,追到南洋土地避秦而來,一生再也沒有回去。

作者按:十月二十七日是蕭遙天死忌,謹以此文紀念蕭遙天逝世二十三年。

方美富,愛書人,大學中文系講師。


蕭遙天主編《教與學》月刊